安嶽有多少年歷史
簡介 安嶽縣位於四川盆地東部,距離省會成都166公裏.東鄰重慶市,南接內江市,北連遂寧市。古為巴蜀分治地,梁設普茲郡,轄普州,北周建德四年置縣,因治所建在鐵峰山上,故取“安居於山嶽之上”之義而得縣名。隋、唐、宋時期,普州已是聞名遐邇的重鎮,其文化與眉山的“三蘇”齊名,得“東普(州)、西眉(山)”之美譽。唐代名將程咬金,著名苦吟詩人賈島,北宋大理學家陳摶,宋代大數字家秦九韶,廣州起義革命先烈袁紹柏、彭明晶烈士,新詩的開拓者康白情,農業科學家允奎,為安嶽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歷史文化 安嶽文化史朔源:安嶽縣於新石器時代,以出土磨制石器為證,在約6000年前古代猿人已在安嶽縣的龍臺鎮生息繁衍。安嶽古稱普州。據可考的歷史記載,州、縣始建於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治所曾建於縣城鐵峰山上,故取“安居於山嶽之上”之義而得縣名沿用至今。普州的治地轄安嶽、安居(今遂寧)、崇龕(今部分屬潼南)、永康(樂至)。州、縣治所壹直建在嶽陽鎮。 安嶽有神秘的宗教淵源,以石刻等文物為載體,蘊含了厚重的文化底蘊,既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又有川劇、曲藝、雜耍和湘鄂文化,可謂是宗教文化的載體、民俗文化的展示和雕刻藝術的集大成,閃爍著人文精神美麗的光輝。 歷史沿革 安嶽縣位於川中腹地,東鄰大足,南接內江,西毗樂至,北連遂寧。安嶽縣,春秋戰國時為巴蜀之境;秦時為巴蜀二郡地兩漢時為資中、牛崥、墊江、德陽四縣之境。晉代因之。梁時於此置普慈郡。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元)置普州,並置安嶽縣。四縣治地在鐵門山,安然於山上,故名安嶽。 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省普州人資中(治地在今四川賢中縣重龍鎮)。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資州,改為資陽郡,安嶽縣屬資陽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資陽郡復置普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普州為安嶽郡。乾元元午(公元758年),復為普州。 兩宋仍置普州安嶽郡。乾德五年(967)省入安嶽縣為普康鎮,太平興國之前復置普康縣,熙寧五年(1072)仍省入安嶽縣為普康鎮。 元代末期,明玉珍在重慶建大夏國,復置安嶽縣。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於安嶽縣復置昔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潼川府為州,直隸布政司,廢普州,安嶽縣屬潼川直隸州。 清順治初年,因襲明制.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安嶽縣省入遂寧縣;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又省入樂至縣。雍正七年(公元l729年),復置安嶽縣;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潼川直隸州升為潼川府(治地在今四川三臺縣潼川鎮),安嶽縣屑潼川府。 民國初,廢府州廳,改為道制,安嶽縣屬嘉陵道管轄;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將四川省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和西康行政督察區,安嶽縣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lO月,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將四川省劃分為川西,川東、川北,川南四個行署區,安嶽縣屬川北行署區遂寧專區。 1958年,撤銷遂寧專區,將安嶽縣劃入川南行署區內江專區。 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從此至今,安嶽縣屬內江地區管轄。 1997年,安嶽縣面積2689平方千米,人口152.2萬,轄20鎮38鄉:嶽陽鎮、鴛大鎮、通賢鎮、龍臺鎮、姚市鎮、林鳳鎮、毛家鎮、永清鎮、石羊鎮、兩板橋鎮、護龍鎮、李家鎮、元壩鎮、興隆鎮、天林鎮、鎮子鎮、文化鎮、周禮鎮、馴龍鎮、華嚴鎮、新民鄉、城北鄉、思賢鄉、石橋鄉、八廟鄉、來鳳鄉、天馬鄉、人和鄉、長河pian鄉、悅來鄉、雲峰鄉、嶽新鄉、偏巖鄉、東勝鄉、乾龍鄉、永順鄉、高升鄉、橫廟鄉、白塔寺鄉、雙龍街鄉、頂新鄉、高屋鄉、忠義鄉、合義鄉、努力鄉、護建鄉、清流鄉、天寶鄉、協和鄉、魚龍鄉、大平鄉、九龍鄉、嶽源鄉、千佛鄉、拱橋鄉、寶華鄉、南薰鄉、大墊鄉、朝陽鄉。縣政府駐嶽陽鎮,距內江市區62千米。 1998年2月,經國務院決定,將資陽、簡陽、樂至、安嶽等四縣市劃出,另成立資陽地區。自此,安嶽屬資陽市管轄。 </B> 2000年,安嶽縣轄22個鎮、4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24518人,其中: 嶽陽鎮 111907 鴛大鎮 21458 石橋鋪鎮 23951 通賢鎮 53819 龍臺鎮 50679 姚市鎮 31513 林鳳鎮 27063 毛家鎮 15152 永清鎮 40637 永順鎮 25829 石羊鎮 57312 兩板橋鎮 22421 護龍鎮 26149 李家鎮 39028 元壩鎮 16733 興隆鎮 33909 天林鎮 18891 鎮子鎮 42964 文化鎮 25635 周禮鎮 46954 馴龍鎮 42434 華嚴鎮 26278 城北鄉 19675 思賢鄉 17137 八廟鄉 26667 來鳳鄉 19834 天馬鄉 16521 人和鄉 14023 長河碥鄉 37832 悅來鄉 8362 雲峰鄉 15344 嶽新鄉 14062 偏巖鄉 13038 東勝鄉 13028 乾龍鄉 13577 高升鄉 21282 橫廟鄉 15513 白塔寺鄉 24188 雙龍街鄉 17680 頂新鄉 14051 高屋鄉 13721 忠義鄉 20914 合義鄉 16402 努力鄉 16922 護建鄉 23359 清流鄉 29174 天寶鄉 14572 協和鄉 18315 魚龍鄉 9010 大平鄉 24386 九龍鄉 11785 嶽源鄉 9598 千佛鄉 21574 拱橋鄉 14901 寶華鄉 10959 南薰鄉 23474 大墊鄉 12917 朝陽鄉 10005 2004年,安嶽縣轄22個鎮(嶽陽、龍臺、通賢、石羊、興隆、鴛大、姚市、林鳳、毛家、李家、永清、周禮、馴龍、鎮子、兩板橋、護龍、元壩、天林、文化、華嚴、石橋鋪、永順)、48個鄉(新民鄉、思賢、來鳳、高升、合義、白塔寺、雙龍街、八廟、長河、乾龍、忠義、護建、清流、協和、太平、千佛、南熏、朝陽、城北、人和、天馬、悅來、嶽新、偏巖、雲峰、東勝、頂新、橫廟、高屋、努力、天寶、魚龍、九龍、嶽源、寶華、拱橋、大墊、城西、石鼓、團結、坪河、瑞雲、和平、建華、龍橋、自治、***和、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