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龍眼樹的繁殖

龍眼樹的繁殖

7、8月果實成熟呈黃褐色時采摘。種子的壽命很短。剝殼後去掉假種皮,清水洗凈後立即播種。當苗高為8-10 cm時,分床種植或移入營養袋,在於春雨或秋日種植,苗齡為六個月或1年。林地選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臺地。栽培品種必須通過嫁接繁殖。(1)肥水管理。肥水是龍眼生長的物質基礎。對幼齡龍眼樹及時施足肥料,可使其生長更快,形成樹冠,提早結果。

第壹次施肥在龍眼樹苗種植後1個月開始。以後每次新芽長出來,新葉變綠,就要追肥壹次。追肥時可使用沼液、豬糞水等水肥,每棵噴水肥20-25公斤,加尿素或復合肥0.1公斤。幼齡龍眼樹耐寒能力弱,冬季進入低溫期,需多施磷鉀肥。除了在施有機肥時11個月後在坑內加復合肥外,還可以用根外追肥噴在葉背面,可噴0.6%氯化鉀和0.2%尿素肥液。

由於龍眼樹幼樹樹冠和根系較小,對肥料的需水量不大,幼樹根系對肥料比較敏感,所以龍眼樹幼樹施肥的原則應該是勤而稀,即每次施肥的濃度不能太大,但施肥的次數要多,以保證其生長和長期需要的肥料。

我國龍眼產區的降雨量完全可以滿足龍眼生長的需求,但由於全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往往5-8月份多,9-次年4月份少。因此,雨季要註意果園的排水,但要註意果園的灌溉,特別是8月-10,是龍眼秋梢發芽的時期,要註意果園的灌溉。

(2)樹冠管理。幼齡龍眼樹要進行必要的整形修剪。這是為了培育壹棵高產穩產的樹,為幼樹的有效生長集中養分,使其盡快成冠,早結果。

龍眼幼苗定植成活後,選擇3-5個角度分布均勻的新芽,在離地30-50厘米處培養,成為樹冠的主枝。主枝萌發時,根據樹形選擇3-5個芽,培養成側枝。第二年春天,如果幼苗長穗,就要剪掉,保證枝葉長,樹冠長得快。

龍眼果樹怎麽施肥?

龍眼在種植後的第三年就能結果。從種植後的第三年開始,可以參考以下方法來管理龍眼樹。①促花肥:2月下旬花頭采摘後植株施氯化鉀0.25-0.5公斤、復合肥0.25-0.5公斤、麩皮肥0.25-0.5公斤,促進花芽分化的數量和質量,提高抽穗率,增加花頭。

②花前肥: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開花前10-15天追肥,多花、少花或不追肥。噴施麩皮肥0.2-0.3公斤,氯化鉀0.2-0.3公斤,復合肥0.1-0.2公斤,尿素0.2-0.3公斤,水30-50公斤。

(3)保果壯果肥:龍眼開花時消耗大量養分,果實發育膨大的同時夏梢也在萌芽,及時補充養分非常重要。花枯萎後,果實大如黃豆時,栽種,施腐熟的人糞30-50公斤。加入0.2-0.3公斤麩皮肥料和0.2-0.3公斤復合肥。

④采果前施肥:采果前5-7天,漚制腐熟花生麩0.3-0.5公斤,氯化鉀0.2-0.3公斤,復合肥0.2-0.3公斤,噴水促進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壹次秋梢,以利於6月中下旬至6月第二次秋梢。

⑤秋梢壯肥:9月上半月秋梢第壹次變綠時,及時給植株施復合肥0.3-0.5公斤,然後噴水。9月下旬-65438+10月上旬第壹茬秋梢完全成熟時,及時施第二茬秋梢的水肥,每株澆花生麩(漚制)0.3-0.5公斤,水30公斤。①疏花疏果:清明節前後,疏花疏果和病蟲害弱枝;短截結果枝組,枝條直立且生長勢過強,花序稀疏。

(2)果實采摘後的修剪:果實采摘後,剪去過密、過弱、有病、枯死、交叉、背陰的枝條。

③及時留秋梢:正常的秋梢釋放期壹般為6月下旬10至10月上旬110,最遲在秋冬氣溫高的年份會產生晚秋梢。當年結果少或不結果的樹,留秋梢兩次,第壹次秋梢在9月下旬成熟,第二次秋梢在65438+10月的6月中下旬產生。那些年,結果中等、樹勢壹般的適齡樹,只放壹次秋梢。果實采摘後,他們可以在8月下旬果實采摘後施足水肥,9月中旬修剪,水肥淋透,使秋梢在10的6月中下旬發芽。

(4)冬季修剪:冬季修剪主要在秋梢轉綠後的65438+2月下旬至花頭拔出、花蕾明顯出現時進行。只修剪背陰枝、過度下垂枝、病蟲枝和弱枝(小於0.5cm,10復葉以下),不能剪短結果母枝和大枝。如果龍眼在冬季長出新的枝葉,第二年就很難開花結果,需要控制結果樹在冬季長出新的枝葉。常用的方法有:

①環形切割。從165438的10月中旬+65438的2月中旬,在樹幹或壹級枝上,用鋒利的刀割年輪,壯樹割壹圈,中樹割3/4圈,直達木質部,寬約0.3cm,不可過深過寬。

②斷根產水。65438+2月中下旬,結合深挖和土壤改良進行。在樹冠根際或樹冠下,翻耕15-20 cm可適當切斷根系,減少供水,使土壤適當幹燥,控制冬梢的出現,促進花芽分化。

③藥物控制。6月上半月龍眼葉片變綠後11,用40%乙酯10—15 ml清水15 kg噴芽。乙烯利不宜在同壹樹冠或整棵樹上反復噴灑,也不宜在壹個月內反復噴灑,以免造成葉片變黃,嚴重時會出現大量落葉,樹勢衰退。

④人工摘心冬芽:對於零星的冬芽,應及時在嫩芽基部留1-2 cm的嫩芽進行摘心。危害龍眼果樹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黴凍害、黴斑病、褐斑病、鬼掃病等,蟲害主要有荔枝蝽、金龜子、天牛、蚜蟲、曲葉蛾、吸果蛾、龍眼等。荔枝蒂蛀蟲、金龜子、卷葉蛾的防治,敵敵畏1500倍液、敵敵畏800倍液+敵百蟲600倍液或殺蟲雙600倍液均可殺滅。3、4月份,金龜子在樹盤和根頸上塗呋喃丹,在樹幹上塗石灰。天牛主要在3-5月捕撈成蟲。註意檢查樹幹基部,刮掉蟲卵和幼蟲。若幼蟲已入洞,可將50倍敵敵畏註入洞中,用黃泥封住,使幼蟲中毒。要註意開花期間不要噴農藥。

保護和保護

野生龍眼是龍眼育種的寶貴種質資源。木材結構精細,堅固,極抗腐蝕和蟲蛀,是壹種堅固的工業材料,適用於車、船、橋梁、水利、家具等材料。水果是可食用的。

建議將未受破壞、分布廣泛的半常綠季雨林劃為野生龍眼自然保護區,並在附近國有林場建立種子園,為栽培和育種提供種質資源。

余省

龍眼是中國的南方水果,主要產於廣東和廣西。它們和荔枝、香蕉、菠蘿壹起,是中國南方的四大珍貴水果。它的樹有壹兩尺高,葉子長而略小,花白色,在初秋成為現實。其實摔得很重,形狀又圓又滾。比如彈丸比荔枝略小,表皮呈綠色和棕色。剝皮晶瑩潔白,隱約可見裏面紅黑相間的石頭,與眼睛極為相似,故名“龍眼”。

泉州是我國龍眼主產區之壹,自古盛產龍眼。泉州人壹般把龍眼鮮果稱為桂圓,桂圓是經過烘焙的龍眼。商家常把二者統稱為“龍眼”。

歷史

龍眼起源於中國南方,其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漢代。北魏(386-534)的《齊·姚敏疏》說:“龍眼是壹個謎和壹個比目。”因為它在桂花樹飄香的季節成熟,所以俗稱桂圓。在古代被列為重要貢品。魏文帝(535-551)曾寫信給他的大臣們說:“桂圓和荔枝是南方罕見的水果,讓妳們向老人們致敬。”

宋代泉州廣泛種植龍眼。

北宋全州縣同安縣人蘇頌在《本草綱目》(1061)中記載:“桂圓生於南海之谷,荔枝在今福建、廣州、四川壹帶隨處可見。

南宋泉州刺史王贊桂圓:“無輕紅掃地,千樹嘯龍吟。就像不是藥的拼圖,味道真的比荔枝還奴性。”

黃明·趙衷的《八閩通誌》描述說:“龍眼樹像梅樹枝,但它的葉子很小,它的皮膚是黃褐色的。荔枝枝壹過,龍眼就熟了,所以南方人稱之為荔枝枝奴。泉州各縣皆有,縣(今鯉城區、豐澤區)尤盛。”

明代泉州人何所作《舒敏》中有“園中有荔枝桂圓,人間之行烘乾。”

泉州龍眼嫁接繁殖歷史悠久。在波(1597)的《荔枝譜》和鄧道燮(1628)的《荔枝譜》中都有龍眼嫁接繁殖的記載。清初周亮公《福建筆記》(1666—1668)和郭白蒼《福建產誌》記載的種類不同,沿用至今。老方法是用吊碗來填土。泉州的龍眼品種繁多,風味各異。有普明安本、鴻海兒奔奔等50多個著名品種。龍眼,最受好評的先鋒,1993中國農博會金獎。

“東壁”龍眼源於泉州市開元寺東塔旁原東壁寺的壹角,故名。其母本為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開元寺僧人所植,歷經300余年死於抗日戰爭。泉州承天寺有壹棵古龍眼樹,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是現存“東碧”龍眼中最古老的樹。如今,“東碧”龍眼在泉州及該省其他龍眼產區廣泛繁殖。相傳仙遊早期,壹位僧人從泉州開元寺取來“東壁”龍眼苗,種在仙遊。現在已培育出2萬株成年樹,命名為“泉州本”,但質量不如原來的“東壁”龍眼。

“東碧”龍眼質量很好。其果皮有淡黃色虎紋,被任泉稱為“花殼”,這是其外觀與其他龍眼品種最顯著的區別。“東壁”桂圓,又名“蜜餞瓜蜜”,果肉淡白色,透明如果凍,厚而嫩脆,香甜可口,具有“紙上不濕,塵封不起砂”的特點,被稱為果中之寶。

還有壹種“幸運眼”,原名“虎眼”。《泉州府誌》有記載“壹個偉人以虎眼聞名”。春語中“虎”與“福”音相近,故用“福眼”代替“虎眼”,取其吉祥美好之意。嚴復是全州的主要栽培品種,已有800多年的栽培歷史。曾獲國際巴黎旅遊食品金獎、中國農博會質量獎。龍眼在全省各龍眼產區廣泛種植,是我省種植量最大的品種。據說臺灣種植的大桂圓也被當地同胞稱為“嚴復”。

龍眼藥用

桂圓就是龍眼(龍眼,龍眼肉)。與屬於濕熱的荔枝不同,桂圓可入藥,具有壯陽益氣、養心健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可用於治療貧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病後及產後體虛等。

龍眼的起源

據說很久以前,福建有壹條龍。每年八月,當海潮來臨時,它掀起波浪,毀壞莊稼,毀壞房屋,殺死無數的人和動物。周圍的人不得不逃離家園,躲進山洞。

當地有個武藝很強的男生,叫桂圓。當他看到龍興風作浪時,他決心殺死人民,與龍戰鬥。八月,潮水來了,他準備了好酒和豬肉羊肉,放在壹起。龍上岸後,壹見豬羊肉流口水,就幾口把豬肉羊肉吃光了。因為豬肉和羊肉泡在很多酒裏,所以在龍走遠之前,它們就躺在地上壹動不動。就在這時,桂圓舉起鋼刀,朝龍的左眼刺去。龍眼被捅了出來,龍疼得來回打滾。正要逃跑時,龍眼抓住了龍角,騎在了龍身上。當龍試圖擺脫桂圓時,桂圓用鋼刀刺向龍的右眼,龍失去了雙眼,痛苦地尖叫起來。壹場打鬥之後,龍失血過多而死。龍眼因為在打鬥中受了重傷而死。

於是,這個地方就長出了壹種水果,叫做“龍眼”,或者叫“龍眼”。

另壹方面,古人把龍眼這種圓球形的果實比作各種眼睛。大的龍眼叫龍眼,中間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現代人叫龍眼或龍眼。

原材料介紹

龍眼龍眼是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此外,它也產於臺灣省,雲南和貴州南部。其中福建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

龍眼因其圓形的黑色光澤和白色的臍狀突起,酷似傳說中“龍”的眼睛而得名。新鮮的龍眼鮮嫩無比,多汁可口,是其他水果無法企及的。鮮桂圓曬幹後就成了中藥中的桂圓。

營養分析

1.桂圓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血安神、健腦益智、養心健脾的功效;

2.發現桂圓對子宮癌細胞的抑制率達90%以上,女性更年期是婦科腫瘤易發的階段,適當食用桂圓有益健康;

3.桂圓有滋補作用,對病後需要調養、身體虛弱的人有輔助作用。

相關人口

壹般人群都可以吃。

1.適合老年人、記憶力差的人、頭暈失眠的人、女性。

2.有炎癥癥狀時不宜食用,懷孕後也不宜過多食用。

食療

桂圓味甘,性溫;以心脾經為中心;

具有開胃、養血健脾、養心安神、補虛益智的功效;

可用於治療因煙酸缺乏引起的貧血和皮炎、腹瀉、癡呆甚至精神障礙,對癌細胞有壹定的抑制作用。

其他相關

龍眼原產中國南方,是亞熱帶地區的珍稀水果之壹。漢代以前就有栽培。傳說南越王趙佗用桂圓向漢高祖進貢。《神農本草經》載桂圓“久服,壯神益智,輕身不老”。《南方草木》記載“魏文帝召群臣曰:桂圓、荔枝為南方真果”,對其誕生、形制有詳細描述。關於其保健作用,李時珍說“荔枝美在食,桂圓好在滋補”。還記錄了食物記錄。今天,它是人們常用的滋補食品之壹。

儲備票據

1.買的時候要註意和狂果區分開來。瘋果又叫龍力,有毒。它的殼比龍眼光滑,沒有真正的龍眼似的有鱗殼。果肉黏黏的,不容易剝,也不像龍眼肉那麽韌,只有壹點苦和甜。

2.桂圓作為水果要新鮮吃,不要吃不新鮮的水果;

3.國內有學者發表了壹些關於龍眼抗衰老的論文,提出龍眼將成為壹種不可多得的抗衰老食品。

[編輯此段]食療價值

龍眼的假種皮(果肉),是無患子科的壹種喬木植物。龍眼又叫龍目、亞洲荔枝、龍眼。虎眼、石硤龍眼等30多個品種。福建、臺灣省、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均有分布。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去皮後鮮用,或果實曬幹後剝去假種皮。

【屬性】味甘,性平。能補脾胃,養血安神。

【參考文獻】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和C、磷、鈣、鐵、酒石酸、腺嘌呤、膽堿。

【用途】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或氣血不足,體虛乏力;心脾血虛,失眠健忘,驚悸焦慮。

【用法】生食、煎服、藥膏或酒浸衣物。

【註意事項】痰火郁結、咳嗽痰多者不宜。

[附件]

1、代神膏:桂圓肉30g,放入碗中,加少許白糖,壹起蒸成稠膏狀。用開水沖服兩次。

源於《息生飲食譜》,據說能“大補氣血,克腎氣”,用於“老弱病殘”,“孕婦臨診時尤宜服用”。

2、心脾滋補湯:龍眼肉15g,蓮子30g,大棗10。加入適量的水,煎壹下。

本方以桂圓肉、蓮子為主,健脾養心安神;大棗也有類似的功效。用於心脾兩虛,食欲不振,心悸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