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燉雞 湖南的很多山區,有壹種樹會結長毛的果實——板栗,要把帶毛的皮剝掉,就是壹瓣壹瓣的板栗,當然是那種最好看的栗色。 中秋過後,板栗就來到城市,城市的每個角落擺滿了糖炒板栗的攤點。那誘人的香味吸引了許多孩子和女人。而湖南人真正愛吃的是板栗燉雞,那是壹味很補的菜品。燉雞的板栗並不是剛成熟的板栗,是那種老板栗,也就是完全成熟的板栗。 陰歷十月,板栗熟透了,毛果就爆開,板栗壹瓣壹瓣的掉到地上。果農在地上撿起,再運往城市,板栗已經很便宜了,可以十塊錢買三斤。 農村已經秋收完了,忙碌了壹年的農民才有時間來做點好吃的東西補補身體。 湖南人有壹種典型的身體結實像,這只能從飲食上來解釋。湖南人吃菜的習慣是油重味濃。也愛吃肉,就是女人也能吃過半斤八兩。在長沙,愛吃已經成了壹種潮流,連電視臺也做了壹個專門的欄目,並推出大群的美食寶貝。 每年深秋,我都要買板栗來做板栗燉雞。板栗有很多種類,有小得只有玉米粒大小的毛栗子,有大得如雞蛋的良種板栗。其實,最有價值的還是那種毛栗子,特別是經過風幹壹段時間之後,生吃都既甜又香。還有壹種是野生板栗,農民叫做尖栗子,是燉雞的最好原料。 剝板栗皮是壹件比較困難的事,但是只要有方法還是比較容易的。我最常用的方法是開水燙。先用菜刀在每顆板栗中央切壹刀,再把他們放在壹個盆子裏,倒入開水,泡上十分鐘左右,皮就全部脫開了,連裏面那層帶毛的薄皮也脫了,就是沒有脫幹凈的話,也很容易撕掉它。 雞要洗幹凈,切成塊。再切些精肉片,還要切幾塊肥肉。壹寸見方,約壹厘米厚。肥肉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做油。最好用鐵鍋燉,如果沒有,就用砂罐。雖然高壓鍋是現代人的燉菜工具,可是用來做板栗燉雞不是很理想。因為壓力鍋的氣把香味帶走了。 先要用大火煮開,等白氣冒凈,就改用小火來文。再給它加壹個蓋子。就開始有香味產生,開始是肉香,慢慢的就有板栗的甜味,然後是板栗的甜香,等到香味越來越濃,板栗的甜味和營養就全部進入了雞肉。特別是雞骨髓裏。這樣的板栗燉雞才叫板栗燉雞,吃板栗燉雞主要是吃它們的營養。再加上少許鹽就可以吃了。雞湯已經成淺黃色,上面飄著壹層油,吃的時候就要註意,雞湯是很燙人的,不要隨便趁熱吃,先要涼壹下再吃。 吃板栗燉雞也有些講究,板栗與肉用於下飯,還可以吃點紅辣椒之類的菜,就感覺肉是嫩的,板栗是甜的。也可以把湯攪動攪動壹下,這樣可以聞到香味。但是在吃雞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要吸掉雞骨頭裏的湯水,最好是把雞骨頭啃爛,只吐掉純鈣骨。吃完飯後,再喝壹兩碗湯。湯要慢慢的品,就能感覺到雞湯的味道,先是甜再是香。如果要把湯菜倒在飯菜上,那是另外壹種吃法,有可能會被人說成是鄉下吃法。
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