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美國的感恩節是怎麽過的?

美國的感恩節是怎麽過的?

世界上將感恩節作為法定節假日的國家***有八個,分別是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日本、韓國、利比裏亞、瑞士和美國。

因文化和地區的差異,各國的感恩節傳統也各不相同。

在史前時代,第壹批美國人舉行典禮和儀式來表達對生命本身的更高的力量的感激;壹些亞洲國家,包括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和斯裏蘭卡,自古以來每年都會慶祝豐收;在非洲,許多部落都會為來年進行祈禱;在南美,很多土著印第安文明都包含感恩的文化成分;在不列顛群島和歐洲大陸,新教和天主教堂都會舉行特別的感恩祭祀。

美國感恩節

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在美國是僅次於聖誕節、壹家大小團聚的重大節日。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全美各大城市都相繼組織感恩節狂歡遊行,使人感受到節日的氣氛無處不在。感恩節的由來,是沿襲美洲大地最早的移民英國清教徒,感謝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幫助而舉行的慶典活動而來的。

1620年11月,102名英國清教逃避英國教會的迫害,乘“五月花”號木船渡過大西洋,漂流到美國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壹帶上岸。他們到達美洲正值隆冬,由於出來乍到,人地生疏,缺衣少食,饑寒交迫,在疾病和嚴寒威脅下,102人清教徒死亡過半。後來在當地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大力幫助下,才學會了狩獵、捕魚、種植玉米等,並於翌年獲得了豐碩的秋收。為感謝上帝的眷顧和賞賜,回報印第安人的協助和關懷,這些清教徒用獵取的火雞、自種的南瓜、玉米、紅薯、果品等制成豐盛的佳肴,大擺宴席,並邀請印第安人壹起慶祝豐收。這就是日後美國人所稱的第壹個感恩節。

時至今日,感恩節的意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每年感恩節前,美國總統照例都會有壹場“赦免火雞”的活動,被赦免的那只幸運火雞(今年是兩只),可以逃過被宰殺、燒烤、最後進入人體五臟廟的宿命,頤養天年。感恩宴進餐前,依照慣例,都要進行感恩禱告,但除了由始至終感謝上帝外,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早就被排除在美國人感恩的範圍之外了,甚至已經被淡忘在歷史的角落。1979年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的印第安人,在感恩節那天以絕食行動抗議美國白人對印第安人的忘恩負義。

現在提到感恩節,壹般人的印象就是“火雞大餐”,因此,旅美華人又把感恩節稱作“火雞節”。

“火雞節”前壹天,接到壹位高中同學的電話,說是有要事從外州來到了紐約,剛好碰上“火雞節”,事情解決之後準備當天晚上就離開紐約回去。

“好不容易來紐約壹趟,剛好又碰上‘火雞節’,明天妳的那間餐館應該也是關門歇業的啦,妳回去也沒事做,不如就留在紐約多玩壹天,順便觀賞並感受壹下紐約的感恩節遊行盛況。”

“遊行每年都差不多是那個樣,沒什麽好看的。‘火雞節’這天,全美國幾乎所有的中餐館都放假,在外州打工的人也都乘這個機會回到紐約玩。現在唐人街已經是人山人海,人滿為患了,壹不留意還以為自己置身在福州東街口。如果等到明天晚上走,乘車啊什麽都不是很方便,到時候回外州工作的人肯定很多,太擁擠。”

“那下次再來紐約的時候,我請妳吃火雞,當作補過‘火雞節’。”

“妳還是請我吃別的東西吧,火雞難吃得很,再說,我們中國人沒幾個會有興趣過什麽‘火雞節’的。我想妳肯定也還沒過個象樣的‘火雞節’吧。”

“出國十幾年,就正兒八經地過了壹次,在我的老師家中。其他的年份既沒有吃火雞也沒有過節,象妳所說的那樣,沒興趣。今天不是妳打電話來,我還真忘了明天是‘火雞節’呢。”

“如果是過農歷春節,我肯定留下來,唐人街人再多,乘車回外州再不方便,我都會留下來。”

在美國人家家戶戶熱火朝天享受“火雞大餐”,節日氣氛無處不在的時刻,其實對很多華人來說,“火雞節”只是壹個單純的放假的日子,無法提升到壹家大小團聚的佳節。尤其是心裏固執地堅守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華人來說,對“火雞節”、“聖誕節”等洋節日總是少了那麽壹份過節的興趣和動力,幹脆就不過算了。反而對“端午節”、“七月半”、“中秋節”、“農歷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充滿了牽掛,而且每次都還記得算準時間在全家吃團圓飯時打電話回家,也會盡量找時間慶祝壹番,盡管無法真切感受到在中國時期逢年過節的那種喜慶氣氛。

沒有過“火雞節”這壹美國傳統習俗的興趣,但是“火雞節”節日氣氛卻勾起了同學和我對故鄉的濃濃思念,對親人的深深牽掛。“要等到猴年馬月才可以回國過春節?”電話中兩人異口同聲地感嘆。在遠離故土之後才明白回家過年是壹種期盼,也是壹種奢望,才真正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