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壹部烹飪理論著作是哪部?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壹部烹飪理論著作是哪部?

《本味篇》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壹部烹飪理論著作

《本味篇》為《呂氏春秋》第14卷,記載了伊尹以“至味”說湯的故事。它的本義是說任用賢才,推行仁義之道可得天下成天子,享用人間所有美味佳肴,但在其中卻保存了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飪理論,提出了壹份內容很廣的食單,記述了商湯時期天下的美食。它是研究我國古代烹飪史的壹份很重要的資料。

湯得伊尹,祓之於廟①,爝以[1]火②,釁以犧[2]③。明日設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湯曰:“可對而為乎?”對曰:“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為天子然後可具。夫三群之蟲④,水居者腥,肉[3]者臊⑤,草食者膻。惡臭猶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⑥,九沸九變,火為之紀⑦。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調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⑧,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誌不能喻。若射禦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⑨。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⑩,酸而不酷,鹹而不減⑾,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月侯]⑿。"

註釋

① 拔之於廟:在宗廟為伊尹舉行除災去邪的儀式。祓,壹種除災求福的祭祀儀式。

② 爝以[1]火:爝,燒葦草以拔除不祥;[1]火,將柴禾放到桔橰上吊起來燒,也是除災的儀式。

③ 釁以犧[2]:釁,殺牲塗血;[2],公豬。

④ 三群之蟲:三群,三類;蟲,動物。

⑤ [3]:撲取,指虎狼等獵食。

⑥ 五味三材:五味指酸、甜、苦、辣、鹹;三材,指水、木、火。

⑦ 紀:節制。

⑧ 齊:調劑,將調料調配在壹起。

⑨ 四時之數:四季的變化。

⑩ 甘而不噥:噥,味深,指甜得過分。

⑾鹹而不減:減,味苦。

⑿肥而不[月侯]:[月侯],通腴,膩。

[1]:“灌”字“氵”換“火”

[2]:“暇”字“日”換“犭”

[3]:“犭”+上“瞿”下“又”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①,[上“隹”下“凹”][角燕]之翠②,述蕩之[上“目叉”下“手”]③,旄象之約④。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⑤,沃民所食。

註釋

① 獾獾之炙:獾獾鳥的腳掌。獾獾,古代壹種鳥名。

② [上“隹”下“凹”][角燕]之翠:[上“隹”下“凹”][角燕],當作“[上“隹”下“凹”]燕”,燕的壹種。翠:鳥尾肉。

③ 述蕩之[上“目叉”下“手”]:述蕩,古代傳說中的壹種兩頭獸;[上“目叉”下“手”],古“腕”字。

④ 旄象之約:旄,旄牛;約,指彎曲的旄牛尾和大象鼻。

⑤ 有鳳之丸:有鳳凰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