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富春江:從乾潭到梅城

富春江:從乾潭到梅城

蔣瞰

富春江

建德新安江有壹條綠道,從新安江大壩開始,沿江至下崖、岱頭、梅城,最後是乾潭,壹路青山綠水。

綠道分四段,城區段名為“ 紫薯綠道 ”,即新安江大城區慢行系統,全長3.5公裏。

去年年底亮相的紫薯綠道 杭州發布 圖

第二段“ 黃饒半島綠道 ”,全程20.18公裏。

第三段“ 建德/三江兩岸綠道 ”,全程約18公裏。

第四段“ 三都綠道 ”,全程9.8公裏。

最詩情畫意的是第三段,西起梅城嚴東關,東至乾潭鎮。第壹次接觸到這段最美綠道,還因為壹個巧合。

那天要去壹家新開不久的酒店,從杭州城區驅車出發,沿杭新景高速,約壹個半小時車程,到達建德市乾潭鎮。至乾潭胥溪碼頭,發現到晚了,“坐船進酒店”這個儀式實現不了。酒店工作人員便為我準備了電瓶車,停好車,走壹小段路,過橋後直接從綠道過。

沒能在富春江面遊躺,卻也有種意外得來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快感。

第二天壹早,又重新沿著綠道步行回到了碼頭,壹邊是青山,壹邊是綠水。聽到潺潺流水聲,本能地靠近窩壹口清水。

因為《富春山居圖》,富春江壹直被賦予超然度外的仙氣兒。峰巒坡石,雲樹蒼蒼,疏密有致,景隨人遷,人隨景移,富春江景有壹種不經修飾的自然奢,壹直是中國文人心中的隱居之地。

我住的酒店名字“方外”,帶著份詩意。方外二字出自《周易·系辭》,“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也特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環境”。

既然這麽仙,再次進入的時候,壹定得坐船駛入。出乎意料的是艘快艇,船行約15分鐘,至支流胥溪西岸。

坐快艇馭風

現在的酒店是越來越講文化了,以酒店為度假目的地並非無所事事。比如,我是第壹次聽說“組團”這種布局單位的。

壹個“組團”裏面有幾個獨立的套房。外合內聚,藏風聚水。建築聚群而立,人們重返中式傳統的群聚生活。每個組團都起了壹個名字:幾茂、愚木、花青、竹方、與丘、植廬,分別對應水杉、榆錢樹、楓樹、竹林、松柏和蘆葦,都是目力所及的豐茂植被。詩情畫意得不行。

我也是第壹次聽說“禮士”這種職業,比起如今很多酒店都會設的“禮賓官”,禮士要做的除了安排出行、就餐以及應對生活所需外,還負責對客人進行文化普及。

比如,為什麽我住的房間叫花青呢?因為花青就是門口的楓樹啊。

禮士解釋,因為楓葉裏含有壹種特殊的物質——花青素,它和葉綠素正好相反。隨著天氣轉涼,數量逐漸增多,使楓樹葉變成了紅色。

長知識了。

人們願意花不菲的價格來睡酒店,除了很貴的床墊、生態的食物,能夠發發朋友圈外,最好還要讓他們覺得,這次出行,打開了新的視界,撬啟了新的領域。

環境好、睡得好,長知識,剩下的就是吃了。到了建德,就要吃建德菜。我有個癡迷於 美食 的朋友,稱建德菜是“浙江的湘菜”。

相比川菜多用幹辣椒、紅油,湘菜用的最多的是豆豉、新鮮的青紅辣椒、小米辣,還喜歡用黃豆醬,建德菜的氣質跟味道都很接近湘菜。

九姓魚頭皇、嚴州豆腐包、嚴州鹹湯圓、嚴州幹菜鴨這些酒店必吃都是嚴州名菜。

“嚴州”是個舊稱,原嚴州縣土地合並已經變成了今天杭州下屬的桐廬縣、淳安縣和建德市。古嚴州府治所在地叫梅城,梅城鎮是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下轄的壹個千年古鎮。

雖然嚴州府這個行政單位早就不用,建德人依然以嚴州菜為豪。

古嚴州府文化底蘊深厚, 美食 後面還有故事。名菜“九姓魚頭皇”,就是根據當地九姓漁民“順風大吉、滿載而歸”的民俗整理出來的壹道特色 美食 。

“九姓”指的是陳、錢、林、袁、孫、葉、許、李、何九個姓氏,他們的祖先是元末明初陳有諒的部屬,在與朱元璋爭霸天下失敗後,被貶入嚴州府水域生活,永世不得上岸。

梅城地處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江交匯處,魚類豐富,壹年四季都可以用來做菜。加上隨處可取得17 的富春江優質水資源,魚骨吊湯,並利用魚尾的魚肉,手工制作成敲魚片,將魚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酒店還衍生開發出了自己的特色菜——用南瓜等五谷雜糧打碎吊湯熬制的大魚頭,做的是鮮香的酸辣口味。覺得口味太重,也可以選烏龍山泉水魚頭。

烏龍山是個地名,位於建德東部,古鎮梅城以北。烏龍山主體成扇形,上峰海拔909米,是古代嚴州府最著名的壹座山峰。《水滸傳》中宋江攻打方臘的戰事就發生在烏龍山上。

當地有句俗話“梅城人壹天不見烏龍山就會哭”,表達的是戀鄉之情。山上有個玉泉寺,我有個在普陀山出家的僧人朋友壹聽說我再建德,便囑我去看看,那時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印象極好。

富春江壹景

玉泉寺建於唐德宗貞元十年,由凈土宗五祖少康大師創建,至今已有1200余年 歷史 ,1942年為日軍所毀,1990年重建。背倚烏龍山,面梅城古鎮,群峰環峙、古木參天、山泉淙淙、遙望三江滔滔江水。

這等佛寺仙境,和普陀山又不太壹樣。我總會不由地想到陳春成在《竹峰寺》裏描繪的那種場景。我想象在黃昏和黑夜的邊界,有壹條極窄的縫隙,另壹個世界的風從那裏刮過來。坐了幾個黃昏,我似乎有點明白了。有壹種消沈的力量,壹種廣大的消沈,在黃昏時來。在那個時刻,事物的意義在飄散。在壹點壹點黑下來的天空中,什麽都顯得無關緊要。妳先是有點慌,然後釋然,然後妳就不存在了。

再說回 美食 。

嚴州豆腐包名氣也很大,裏面的豆腐不是豆腐塊,而是糅合了榨菜、肉沫壹起,“吸”是吃豆腐包的正確方式。因為傳統的豆腐包是辣的,所以就有了“來到酒店後要不要改良”的爭論。有人說“既然是當地 美食 ,就該吃原味”。也有人覺得,酒店裏的客人來自四面八方,味道得中庸壹點。

微辣的還有嚴州酥餅,蟹殼黃的外殼,最贊的是肥膘肉與上等幹菜拌勻所做的餡,壹口咬下去,酥脆。而湯圓,當地人愛吃鮮肉餡兒的,俗稱“鹹湯圓”。

鹹湯圓

相傳,嚴州府龍山書院有壹窮書生娶了個貌美聰慧的媳婦,人人誇他有福份。元宵那天書生勉強答應同窗到他家裏吃湯圓的要求。書生家貧,無錢買糖,聰明的媳婦就用冬腌菜、豆腐丁做餡,做了與眾不同的鹹湯圓款待客人。大家嘗了覺得此湯圓細綿滑口,鹹鮮入味,嚴州鹹湯圓就此流傳至今。

在還沒有大眾點評的多年前的壹個元宵節,突然想吃鹹湯圓,就坐了公交車去那些可能的小弄堂找來吃,結果在壹個建德小飯館裏找到了。想來,這種精神,現在很少有了。

如果有體力踐行綠道的第三段(18公裏),就有機會體驗嚴州菜的原汁原味。常規的做法是開車,浪漫的則是坐船。從七裏揚帆碼頭乘船,或是和酒店商量包船,沿富春江而下。快到的時候,梅城鎮青磚砌就的古城墻上,以半朵梅花形為城垛,“嚴州府”的黃色旗幟迎風招展。

嚴州古城

嚴州古城墻

梅城是座千年古鎮,距今1700多年 歷史 ,歷代為嚴州州治及建德縣治所在地,1938年才作為建德縣城的正式地名確定下來。《水滸傳》《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金瓶梅》等古典文學裏都描述過梅城的人文山水。

“梅”指的就是梅花,“梅城”因古嚴州府城墻沿江壹段雉堞(zhi die)砌築成梅花形而名。壹般來說,只有京城的城墻才能按梅花形建造,體現的是身份和地位。

“天下梅花兩朵半”,北京壹朵,南京壹朵,還有半朵就是嚴州。但這半朵足以讓梅城人自豪,意味著可以與南北二京平起平坐了呀。

有古鎮必有古街,青石板鋪路,白墻黑瓦徽派建築,那些年代感超強的新華書店、電影院依然保留,兩邊都是商鋪。

2018年8月,古城保護工作開始。借助牌坊石構件遺存和現存古跡,千年古城嚴州府在梅城重現——建德侯牌坊屹立在正大街的正中,石雕精美,紀念當時建德候守護嚴州城的功績。

思範坊思念的是範仲淹,北宋時期,範仲淹被貶知睦州(嚴州)壹年,政績卓著。他興辦了建德第壹所學堂龍山書院,疏浚了梅城東西湖,主持興建了嚴子陵祠堂,親自撰寫了《嚴先生祠堂記》,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佳言名句,來頌揚嚴子陵的高風亮節。

不過當地人說,古時候傳承下來的牌坊都是矮矮的,哪有現在呈現人們面前的那麽雄偉。“以前商業街就直對著水運碼頭,從小就是聽著汽笛聲長大的”,當地人對此無不感慨。

在2019年“梅城美麗城鎮建設”中,梅城在原先“觀賞性古鎮”的基礎上做了新增和修繕。

位於三星街的嚴州大清郵局,現在修繕改建成了嚴州郵驛文化展示館,可以了解嚴州書信年代的文化概況

梅城古鎮內的電影院

正大街22號是壹幢典型民國建築的民宿,曾經是金源昌卷煙廠,主要生產土香煙。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手工卷煙發展成機器制煙,主要生產“雙金鐘”“金貓”牌香煙。不過,就算不住,客棧內的煙草博物館依然是個打卡點,當地政府搜集了當年的賬冊、物料登記本以及金鐘漢生平的記錄,同時采訪了當年在卷煙廠工作的員工,展示了所有者金忠漢生平、金源昌卷煙廠、杭州卷煙廠以及相關 歷史 及煙草文化。

站在城墻上俯瞰梅城古鎮

走到古街盡頭便是城墻,嚴州金石館位於梅城古城墻下,以“壁瓦傳道”為主題,展示梅城 歷史 發展、文脈傳承、人文精神。登上古城墻,新安江山水在眼前鋪開,煙籠霧罩,輕舟駛過,本身就是壹幅天然的風情畫。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