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後有兩點感悟。
第壹點所謂文化和傳承,其實就是人類的生存史、發展史,離不開環境,尤其是地理環境的塑造。不同的水土造就了不同的國人,比如陜西的周禮、秦制、漢習、唐風,這些輝煌的過往成就了陜西人,也給了他們沈重的包袱,以至於到了顧影自憐、故步自封的地步。當熱愛走向物我兩忘,人也就成了“兵馬俑”。
又比如山西晉商,因為山西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北鄰蒙古草原、南接中原腹地——這為晉商的崛起提供了最重要的地利,但又因為山西只做貿易,沒有夯實自己的商業基石,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資本,而且,官商勾結,做票號銀行,沒有基礎建設的支撐,最後曇花壹現。
但是每壹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讀完這本書,就想著帶上它,帶上與之相關的所有故事和人文,去全國各地走走看看。
比如我是湖北荊州人,看到湖北這個章節的時候就特別有感觸,湖北是中國的丹田,可惜現在荊州的文化旅遊並沒有發展起來,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是巨大的關公像,勞民傷財,惹人恥笑。湖北的省府武漢給人更多的是壹種小市民感覺,精明但是不夠大氣,而且湖北人真的不夠團結,我經常聽到周邊的朋友說他們舉行各地的同鄉會,同學會;我來深圳這麽多年,連我們有沒有這個組織都不知道,在深圳的這些同學老鄉中也很少有人聚壹聚的。
王誌綱老師在書中寫:廣東妹子“要家”,不管妳外面怎麽亂,我只要壹個穩定的家庭;湖南妹子“要情”,畢竟湘女多情;四川妹子“要錢”,妳愛怎麽耍怎麽耍,錢給我就行;湖北妹子是“要命”,敢愛敢恨,絕對不含糊。湖北女人壹旦被迫從幕後走到臺前,那個驚天動地的能量,那個長袖善舞的本事,是湖北男人都難望項背的。看來我是個假的湖北女人了,真的要向我們湖北女人學習。
第二點是跟隨大勢才能有大發展。不管是國家也好,地區也好,個人同樣也是如此。改革開放這麽多年,抓住趨勢的現在基本上都過得不錯,而像我們這些平時不關註國情的就被拋在了時代的末尾,盡管壹樣辛苦在勞作,所得卻是遠遠不如他人。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大浪打來,誰能真正的迎浪而上誰就可以站在浪潮之巔。
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運就是人運,也是我們無數勇敢的拼搏的國人努力奮鬥的結果。中國人實際,見路不走,實事求是這種民族特性雖然讓我們錯失了很多的好奇和探索,但是在目前疫情嚴重,戰爭風雲的現在至少能安定平和的生活,這真得感謝黨和政府。
書中作者寫道他是鄧小平設計師最後南巡這壹歷史節點少數的間接和直接的觀察者之壹。把中國這趟幾乎脫軌的列車又推回到正軌上來。此後的中國大搞經濟建設,幾無偏離,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發展奇跡。
什麽是常識?鄧小平同誌說:“發展就是硬道理。”
什麽是規律?陳雲同誌說:“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什麽是本質?簡簡單單兩個字: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