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孟河鎮的歷史演變

孟河鎮的歷史演變

據《武進五湖縣誌》記載,早在漢代,孟河還只是長江邊的壹個小漁村,六朝時的八鬥山(今丹陽市界牌鎮)還是長江中的壹個孤島,漲水落潮,而塔山本來就是四面環水的洲田。東漢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朝廷下令從長江口(朝漂港)挖清淤河至小黃山西邊的湯巷(本市北村的湯巷)。它是由孟都壹路到萬綏、蒲河到楊箕河、烏塘河、肖珩河形成的。新開通的河道使運糧船能夠進入長江,從而分流了糧食運輸。由於水路通航,人口逐漸增多,貨物貿易繁榮,“壹體城”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文化也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繁榮起來。來往的人都叫通江港“河莊口”,所以就叫“河莊”。

據《常州府》記載,朝廷命常州刺史孟建擴建老渡河村河道。唐朝元五年至元和八年(865,438+00-865,438+03),“歷時四年多的南水北調至京杭運河工程,涉及人口15萬余人,從外省招募民工,河成48。他的水利作用,不僅有利於武進縣,有利於常、鎮兩縣,也影響蘇州、松江。”因是常州巡撫孟建擴建了老杜,故名孟都,鎮以河命名,故“河莊”又稱“孟河”。自唐朝元八年(813)開孟河以來的近1200年間,地方誌中有22次疏浚孟河的記載。清朝雍正末年(1727),小河港新開(又稱新孟河);光緒中期,在小河段開設了渡心口和堵門口。銀沙港可以直接與陸地相連,內河可以直接與長江相連,船只也可以暢通無阻地直接與長江相連,所以顯示老孟河水利和航運的作用並不是很重要。根據《國家地名詞典》,“孟河在武進西北80英裏處,俯瞰大江”。據《羊士傳》記載,東晉桓溫的謀士孟佳曾隱居於此。嘉善距孟河十裏,原名龍山。在對青年學生句子的解讀中,有壹句是“風起九回,孟家聲落帽於龍山”。後來龍山改名為嘉善。由於孟河鎮位於嘉善(即西山和齊風山)與龍山(東山和小黃山)之間,形成類似雙龍戲珠的格局,故別稱“珠城”。清代重修的關帝廟石碑上有“珠城鬥大,孟都環之,壹勺水滿潮幹”之說。宋嘉初年,孟都村建寨駐防。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巡撫尚維任命欽差大臣孫毅主持。孟河城建於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全城有五個門:東門叫江門(意為到達長江),西門叫大潤門(意為到達鎮江),北門叫義井門(因城墻由孫督建,孫為京官而得名),南門叫安昌門(意為成為普通州),小南門叫通信門(因門外有驛道而得名)。孟河城墻高20多英尺,周長670多英尺,約4華裏。整個城墻南北長,東西窄。城墻是磚石結構的。城墻是材料做的,石頭是客地運來的,磚是現場燒制的。南北城墻穿過內城河的地方有壹個水門。南水門名金鎖關,北水門名玉盤關。水閘配有壹個官橋,可以用來排便。城墻周圍有護城河,南門的老孟河上建有馮丹橋、虹影橋和石門木吊橋。西門和北門有木質吊橋,小南門護城河上的橋叫永豐橋,小南門外有壹條幾十米長的小街。內城河上的船只可以直接駛向城外的老孟河,然後駛向長江港口。南北水道有袁牧橋作為水上的“閘門”,可以定時開關,讓經過護城河的船只通行。此時,人們稱孟鶴城為蒙城。久而久之,大家都叫她“蒙城”。

嘉靖三十七年,孟河城建成後,朝廷設立了官建署,專門管理官員,並派出大量重兵防守城內外。孟河城歷來是歷代防禦長江的要塞,是常州抵禦南方金兵入侵和北方日軍入侵的重要通道和屏障。從宋朝到民國,王朝壹直派重兵防守。它還表明,在王朝時期,戚繼光在這裏建立了壹個城市,以防止敵人,所以孟河被稱為蒙城。(因此,孟河在歷史上被稱為何莊、諸城、蒙城、通江)。宋賈初年(1237),縣令懇請朝廷,派205名精兵駐守孟都村;明朝初年(1370),朝廷派遣了1600多名士兵和50艘迫擊炮駐紮在孟河堡。清朝時,孟鶴營駐有1500多名水師。太平天國時期,全副武裝的太平軍在孟河城駐紮了三年零七個月。民國時期,國民黨第88師隸屬於駐紮在孟河關帝廟的壹個師。在1938之前,孟河城內的西林寺和城外的娘娘廟各有壹個營的民國保安部隊;1938日軍入侵孟河城後,日軍壹中隊駐紮在孟河城隍廟。1945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張少華保安第四縱隊壹中隊進駐北門外的財神廟;解放後,政府還派了近壹個營的士兵到孟河鎮東山。“參觀孟河城,古代屯兵濱江,東山到西山,兩山壹城。這是人們為了紀念這座抵抗侵略的孟河古城而留下的贊美詩。”孟河鎮歷史上壹直屬武進縣管轄;2002年4月常州市區劃調整後才劃歸新北區管轄;金代的武進古城就在孟河這壹帶。歷史上孟河和萬歲分分合合了多少次?曾有富通、南蘭陵、萬歲、萬歲等地,而孟都村、孟河堡、黃山門、孟鶴營等軍事設施又位於何處?今天,孟河河東南角龍亭村的前城頭和後城頭之名,壹直說是古蘭陵時期的古城頭。是當時的武進老城舊址,還是孟都村、孟河堡、孟河營舊址?還有待考證。孟河在宋元時期隸屬武進縣錢球鄉,明代隸屬同江市行政中心。在同江市期間,他設立了壹個鄉鎮主任,同江市在孟河工作。清末民初,孟河鎮的管轄範圍為:東有銀沙口,東南有原小河鎮南尹村、原小渡鄉馬莊灣村,南有鴉鵲溝、今羅鎮鴉鵲村、原蒲七莊。總面積332.59平方公裏,民國23年6月1934+10月10在廢城設立8個鎮村,部分地方還屬丹陽縣市管轄。根據老百姓的反映和蒙城鎮、鄉村的記載,孟河城墻的磚是從1952到1958逐步拆除的,目前城墻已經全部拆除。據說城墻的磚大部分是運到常州廉江橋時用來煉鋼的高爐,少部分是當地生產隊和老房子用的。老城墻的基石在5438+0974+065438+10月新和新開通的向陽河疏浚時被全部拆除,現在大南門口還有壹段城墻,在費故居往南十幾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