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著名的小吃?
上海18大傳統小吃 \x0d\\x0d\ 1、蟹殼黃 \x0d\\x0d\用發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竈(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壹個立式烘缸和壹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蟹殼黃香酥,生煎饅頭鮮嫩,深受茶客喜愛。20世紀30年代後期,出現了單賣這兩個品種的專業店,如黃家沙、大壺春、吳苑等,名噪壹時。 \x0d\ \x0d\2、棗泥酥餅 \x0d\\x0d\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棗泥為餡,經油炸成熟的面食。其色澤金黃,小巧玲瓏,外皮酥松,餡香甜可口,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遊者歡迎。1988年第二屆全國烹飪比賽獲銀牌獎。\x0d\\x0d\3、生煎饅頭 \x0d\\x0d\上海稱包子為饅頭,因此,生煎饅頭實為生煎包子。用半發酵面包餡,排放平底鍋內,用油煎,噴水若幹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黃、硬香帶脆,饅身白色,軟而松,肉餡鮮嫩稍帶鹵汁,咬嚼時還有芝麻或蔥的香味。以出鍋熱吃為佳。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竈(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x0d\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壹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壹級。 \x0d\\x0d\4、蒸拌冷面 \x0d\\x0d\是將面條先蒸後煮,再用冷風吹涼,加調味拌食的面食。上海飲食市場上,冷面壹向是夏季旺銷品種。1937年前後,制法都是將面條煮熟後,用冷水沖涼而成。1949年後,衛生部門因冷面用生水沖涼而予以禁售。1952年,四如春點心店采取將面條先蒸後煮,再用冷風吹涼的辦法加工冷面,獲得成功。不僅符合衛生要求,且加工後的面條硬韌滑爽,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x0d\\x0d\5、陽春面 \x0d\\x0d\又稱光面。民間習慣稱陰歷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隱語以十為陽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錢十文,故稱陽春面。開洋蔥油拌面又稱海米蔥油拌面。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與煮熟的面條壹起拌食。面條韌糯滑爽,海米軟而鮮美,蔥油香郁四溢。1945年後,城隍廟有個姓陳的攤販運用蘇北家鄉日常的方法熬制蔥油,用來拌面。蔥香濃郁與眾不同,很受歡迎,流傳至今。現為湖濱點心店的特點小吃。 \x0d\\x0d\6、百果餡酒釀圓子 \x0d\\x0d\以果料為餡,滾包糯米粉的小圓子與酒釀同煮而成。酒釀味濃甜潤,圓子較糯,餡甜香。 \x0d\\x0d\7、擂沙圓 \x0d\\x0d\糯米湯團煮熟後滾上壹層擂制的幹赤豆粉而成。清朝末年,上海城裏三牌樓附近的雷嫗以設攤賣湯團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團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團表面滾了壹層糯米幹粉,後又試制了各類幹粉,結果采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 \x0d\\x0d\8、豬油百果松糕 \x0d\\x0d\用糯米、粳米摻和,磨成粉,加赤豆、果料等蒸制而成。為舊歲暮新春的時令米食。糕身松軟香甜,糯而不粘,果仁口味多樣。 \x0d\\x0d\9、油氽排骨年糕 \x0d\\x0d\豬大排肉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該小吃在上海有二種制法,分別以曙光飯店(原名小常州,號稱排骨大王)和鮮得來點心店為代表,這兩家都以經營排骨年糕而著名,但制作方法不同,口味迥異,各有特色,20世紀30年代初在上海出名。 \x0d\\x0d\10、鮮肉貓耳朵 \x0d\\x0d\傳統的貓耳朵是用涼水和面制成貓耳朵形疙瘩,用雞丁、肉丁等作配料,帶湯食用。上海喬家柵的貓耳朵獨創壹格,用手搟面皮,包入肉餡或豆沙,油氽而成,風味特異。 \x0d\\x0d\11、糟田螺 \x0d\\x0d\選用中等大小的田螺,以調制過的陳糟為主要調料,烹煮而成。田螺肉鮮嫩勁韌,糟鹵香味橫溢,鹵汁醇濃,肉鹵同吃,更加鮮美。 \x0d\\x0d\12、高橋松餅 \x0d\\x0d\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松餅,松糕、薄脆、壹捏酥)之壹。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橋食品廠門市部專營。 \x0d\ \x0d\13、秘制醉蟹 \x0d\\x0d\這道菜有壹個很特別的名字叫“醉生夢死”,蟹雖是用於生吃,但品嘗過才能明白個中鮮味。師傅用陳年花雕酒把“六月黃”腌制,蟹是因為喝了酒醉死的,肌肉放松,酒味滲透到蟹肉中,於是整只蟹都變成了酒的“俘虜”。當妳慢慢打開蟹殼時,酒香四溢,人壹下子就陶醉在美酒蟹饈之中。 \x0d\\x0d\14、城隍廟梨膏糖 \x0d\\x0d\相傳已有1300多年歷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廟開設了果膏糖店,由於業主善於經營,使城隍廟梨膏糖揚名中外。此糖分療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兩類。療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開胃之效用。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紅等藥材和白砂糖壹起經煎熬精制而成。花色梨膏糖則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藥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現由豫園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專賣。 \x0d\\x0d\15、奶油五香豆 \x0d\\x0d\奶油五香豆以本地綠色蠶豆為原料,伴以茴香、桂皮、精鹽、白糖、香精、奶油等佐料精制而成。其特點是微帶甜味,清醇可口、色澤光潔,回味久長,又能生津開胃 \x0d\上海除了濃油醬赤的本幫餐飲,其實最令阿拉上海人引以為豪的因該是上海的各色點心。無論是市井的四大金剛,鹹菜泡飯,還是綠波廊裏接待西哈努克的鴿蛋圓子、眉毛酥,均是上乘之美味。搜羅起角角落落的小點心,慢慢品嘗,美味就從小處開始了...... \x0d\\x0d\16、南翔小籠包 \x0d\\x0d\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采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面粉搟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只饅頭折襇十四只以上,壹兩面粉制作十只,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x0d\\x0d\美味秘笈:戳破皮子,汁滿壹碟為佳品。皮薄、汁鮮、肉嫩、餡豐 \x0d\\x0d\17、條頭糕薄荷糕 \x0d\\x0d\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妳都樹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裏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壹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後更好吃。 \x0d\\x0d\美味秘笈:薄荷糕,甜、涼爽口,夏季吃頗為下火。條頭糕,又軟又凝,甜度適中。 \x0d\\x0d\18、三鮮小餛飩 \x0d\\x0d\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制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裏,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 \x0d\\x0d\美味秘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壹下溜入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