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MAX店代表著好鄰居在襄陽市場的發展方向。
董事長張宏濤認為,當前零售行業已經嚴重落後於消費者,企業相比以往更需要進取心。在襄陽好鄰居系列報道中,張宏濤提到,以服務為目標的企業相比遵循“唯業績論”的企業活得更輕松壹些。在這樣的思想下,“升級服務與品質”成為好鄰居門店叠代的思路。
2019年9月底,好鄰居首家第五代門店萬達MAX店開業,據了解,萬達MAX店的前身為華潤萬家,2019年3月份,華潤萬家因經營不善宣布正式關店,由襄陽好鄰居接手。
襄陽好鄰居做得有聲有色的現場體驗、場景互動與華潤萬家之前的經營理念形成了明顯差異。
好鄰居萬達MAX店位於萬達廣場地下壹層,實際經營面積5000平米,生鮮面積占比50%左右,主動線呈U型,品類布局上由烘焙區、蔬果區打頭,繼而連接肉類、水產以及熟食、主食、餐飲小吃等加工日配商品,除了麻辣燙、過橋米線等傳統小吃,萬達MAX店引入了襄陽本地特色小吃,如瘦肉滑、牛肉餅等,堂食區域內高達3米的觀景魚缸成為小孩兒在超市內的壹處打卡點,旁邊的咖啡吧臺與精釀啤酒吧臺不僅為年輕人打造出壹處休閑區域,同時也巧妙的把大生鮮區域和食百區域分隔開來,使動線自然地拐向U型另壹邊,酒水飲料、糧油調料、休閑食品以及家庭、個護用品沿動線分布在兩端直至與收銀臺相連。
通過對顧客進行細分,萬達MAX店把經營聚焦在高價值顧客上,從場景塑造與商品選擇上滿足高價值顧客的需求,這也是開業當日銷售額能達到195萬的原因所在。
網紅、進口商品和體驗式服務牢牢地把萬達MAX店與高價值顧客連接在了壹起。
近年來,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能力崛起,不少超市開始提升進口商品以及具有精神內涵的新國貨商品的占比,攻占年輕和對價格敏感度不高的顧客群體的心智,同時依靠線下實體門店的背書,壹方面消費者不用擔心商品的質量和物流問題,另壹方面, 線下門店營造出的購物場景,也在潛移默化地刺激著顧客的購買欲。兼具體驗和消費功能,這是萬達MAX店的特色之壹。
零售專家、上海商學院教授顧國建認為,“在消費升級中,物質消費總會見頂,而精神消費的上升空間巨大,過去扁平化的顧客群已經演變成多層級的顧客群,零售業必須對顧客進行細分從而鎖定自己的目標顧客。”
當壹些企業還在猶豫要不要“餐飲化”的時候,好鄰居MAX店的餐飲面積占比已經達到30%,這在同等面積的大賣場中並不多見。
張宏濤認為,超市內融入“餐飲”的概念,在未來擁有廣闊的市場,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家庭變小等趨勢,不會做飯、點外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超市內的成品和半成品不僅能滿足顧客快速食用的需求,現場制售的形式也更新鮮、安全。
在賣場中設置大面積的堂食區域,在壹定程度上能吸引客流並延長顧客在店內的停留時間,更重要的是,它帶動了諸如海鮮這類“低頻品類”的消費,各種烹飪技巧和生活提案式的陳列把不同品類的商品組合在壹起,為顧客營造出具有“煙火氣”的消費場景。
好鄰居萬達MAX店接盤華潤萬家,是“密度優勢”的結果。
去年襄陽華潤萬家在閉店公告中稱:在襄陽這個區域市場,單店經營勢單力薄、沒有幫手,導致經營持續虧損,故選擇退出襄陽市場。相比之下,襄陽好鄰居自1999年成立至今,目前在襄陽大本營已經擁有70多家門店,在本地市場擁有更強的流通和供給能力,對於外來企業來說,這是難以企及的壹點。
2000年好鄰居依次從蔬菜、水果、大肉壹步步走向自營,在2014年開始熟食、面點的自營,2016年開始水產自營。在這個過程中,襄陽好鄰居逐步加大在生鮮分揀、深加工等方面的基礎投資,而這些投資已經成為襄陽好鄰居的“護城河”,為好鄰居在襄陽的發展帶來絕對性優勢。
據介紹,襄陽好鄰居擁有鄂西北最具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全庫能容納2萬多個個單品,年加工農副產品產值約為10億元,年配送能力達50億元,可覆蓋襄陽及周邊十堰、隨州、武漢等82家超市的貨物配送需求。配送中心投入使用壹年多來,暢銷品缺貨率降到2個點,庫存周轉天數降至30天左右,相比之前減少了近壹周的時間。目前這個配送中心主要承擔常溫商品的配送,明年5月份,好鄰居自建的生鮮加工中心將會投入使用。
張宏濤表示,“以襄陽好鄰居現在的規模,足以支撐加工配送中心這類重資產的運行,並與門店的發展形成良性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