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獨特的哈尼族飲食文化閱讀答案

獨特的哈尼族飲食文化閱讀答案

哈尼族是中國西南壹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居住在哀牢山與無量山之間的廣大山區,以梯田陸地農耕經濟為主,是極為典型的山居農業社會。哈尼村寨往往位於大山中間即海拔1800米左右的半山腰上,這裏年降水量大概1500毫米,空氣濕度大,茫茫大山和良好的氣候給哈尼族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動植物資源。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文化傳統,使哈尼人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傳統飲品

哈尼族的飲料主要是酒和茶,酒包括哈尼悶鍋酒、苞谷酒、蕎子酒以及各種泡酒。悶鍋酒、苞谷酒也就是“燒酒”、“白酒”,度數壹般50度上下,哈尼人基本上很少喝啤酒,大概是覺得不過癮的緣故。大凡哈尼男子,沒有壹個不喝酒的,且認為能喝酒才能幹事,才是有能力之人。每逢節日,哈尼族村民喝酒敬酒,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間,不覺時光已逝。更有甚者,從中午壹直喝到晚上,還未歇杯。哈尼人又慣以熱情好客出名,遠方的客人來到哈尼村寨,往往以酒相迎,當客人將大碗的苞谷酒壹口而盡之時,哈尼人也就從內心深處真正把妳當作交心的朋友了。

哈尼人種茶歷史悠久,有的學者認為哈尼人是最先種茶的民族之壹,茶的種類較多,常見的有煨釅茶、土鍋茶、普洱茶、雲針茶、南糯白毫、瑪玉銀毫、綠玉銀毫、雲霧茶、松林茶、香條茶等等。從地域上來劃分的話,西雙版納境內聚居的哈尼人飲用的多是享譽世界的各種普洱茶系列,而紅河地區聚居的哈尼人飲用的則多是各種各樣的綠茶。眾多茶中,煨釅茶極具特色,有其獨特的煮茶方法,將茶葉放入土質陶罐於火上烘烤,聞見清香之時舀入山泉水,在火塘邊持續煨煮,根據個人口味濃淡來決定煨煮時間,以煨煮至陶罐中水位將近壹半時為最佳,煨釅茶水呈深黃色,味苦澀並有輕微煙味。這是哈尼人最古老的壹種飲茶方式,壹些地方的哈尼人生活中有“不可壹日沒有釅茶”之說。

特色美食

哈尼族菜肴口味豐富,其中哈尼豆豉遠近有名。哈尼豆鼓是以大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上鍋蒸熟後,放進密閉容器內發酵再曬制而成。俗話說:“沒有豆豉,不成蘸水”、“寧可三日不吃油,豆豉頓頓不能少”、“不吃豆豉,不會唱山歌”,可見哈尼人對豆豉的鐘愛。

哈尼人吃飯時必須要配有壹個鹽碟,裏面有鹽巴、花椒粉、辣子,據說哈尼族男人吃飯不能少了這個鹽碟。哈尼蘸水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調味品,由鹽巴、辣子、苤菜、芫荽、薄荷、花椒、小米辣、香柳、姜、蔥、蒜、豆豉等本地佐料配制而成,少則幾味,多則幾十味,有的拌有雞湯、雞肝、雞腸、雞血。

在烹飪方式上,食物則以水煮、炒和蒸為主。蔬菜多水煮,不加任何調料,即使是雞鴨牛等肉類,也都直接大塊煮熟再切碎片,然後再打蘸水吃。哈尼人認為肉類再鮮再嫩,若少了壹碗蘸水,也會不香。偶爾也有生吃的習慣,比如白旺就是用新鮮的豬血羊血攪拌,加入水和調料壓成板塊而成的壹道風味菜肴。

此外,家中來了客人,飯菜會比較豐盛,哈尼人熱情好客,往往要殺雞殺鴨招待,壹般不用獨鴨招待,認為是不禮貌的表現,實在沒有也要配以壹個雞蛋。吃飯的時候要把雞頭雞尾獻給客人,斟酒也要從客人開始,斟滿壹圈後再給第壹個客人加上壹點,以示尊敬並有從頭到尾都歡迎之意。因此,哈尼人童謠唱道:“客人不來菜不好”、“客人來了飯菜香”。

除了在家吃飯外,哈尼人還在梯田中進餐。哈尼族以山谷間千層的梯田著稱於世,形成十分波瀾壯麗的景色,哈尼人也因此被外人生動地稱為“大山的雕刻家”。但同時,農耕非常不容易,有的梯田離家較遠,步行需在壹個鐘頭左右,因此,哈尼人幹活的時候,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準備早飯。哈尼人在梯田中搭起壹個窩棚,供勞作休息以及下雨時使用。哈尼人農作時中午壹般不回家,早上會準備壹個竹筒或飯盒,帶壹點酸菜、鹽巴、辣子、豆豉伴著冷飯去吃。據說,天氣晴好之時,他們便把飯盒放於向陽之處,這樣午餐會稍有壹點熱度,在山間田頭吃起來倒還別有風味。但哈尼族地區天氣變化頻繁,如果遇到刮風下雨的話,恰好旁邊又無窩棚,這餐飯就會吃得非常辛苦。也有些人勞作時就幹脆不帶午餐,每天僅食兩餐。

節日飲食

哈尼族的日常飲食與宗教節日飲食有所不同,平時素菜較多,節慶以葷菜為主;平時食用梗米較多,節慶食用糯米較多。哈尼人認為糯米比較貴重壹些,往往贈送親友或作為巫師主持儀式的報酬,也多用於節日儀式等重要活動,比如祭祖時就必須用芭蕉葉裹著糯米湯圓和粑粑。

節慶時哈尼人還喜歡用野生植物葉子把糯米飯染成黃色、紫色,形成民族特色的黃花飯、紫花飯色彩斑斕,氣味濃郁,別有風味。

在婚宴上,菜為雙份,其中必不可少的菜是泥鰍、魔芋、水芹菜、老鼠豆與山藥,其中,泥鰍象征男子生殖能力且認為有補氣壯陽之效,魔芋是女性生殖能力的象征,芹菜與“情菜”諧音,老鼠豆寓意多子多孫,而山藥更被視作補益之寶。

至於葬禮上的飯菜相對就比較粗糙,壹般不相互敬酒,肉食比較大塊且絕不吃白旺、生旺等帶生血之物。總體上,只要有儀式,都要宰雞殺鴨,甚至殺豬殺牛,祭獻完畢要***同分吃。因此,營養學家認為哈尼人利用節日和宗教儀式補充了大量的蛋白質,有效地保證了營養。

長街宴堪稱哈尼族最具特色的飲食,壹般在十月年(紮勒特)時舉行,另壹些地區選擇昂瑪突節(祭寨神)時舉行。按照哈尼族傳統物候歷法計算,每年農歷十月第壹個屬龍日是新年,整個十月年持續13天。為迎接新年,全村壹同就餐,由每家出壹個竹篾的桌子,擺上自家最好的哈尼風味的菜肴,壹個桌子挨著另壹個桌子,故名“長街宴”。吃飯時,眾人壹邊跳舞唱歌壹邊敬酒,請全村的老人坐在最前面幾桌,以示尊敬。壹些地方的長街宴則從村寨搬到了縣城,最多的時候擺起了三千余桌,萬人同食,十分壯觀,因此進入了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為“最長的宴席”。如今,已經開始舉辦哈尼族長街宴民俗旅遊節,吸引了海內外大量遊客前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