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當“眾口難調”遇上大數據是什麽意思?

當“眾口難調”遇上大數據是什麽意思?

俗話說“眾口難調”,但“難調”並不是說“不可調”,只要有科學的方式和手段,“眾口難調”就能夠變成“眾口可調”。

昨天,國內首個基於用戶評價大數據的美食榜單——大眾點評必吃榜由美團點評發布,其中北京聚寶源牛街北口店、上海新榮記南京西路688店、廣州翠園太古匯店、南京李記清真館、重慶塵香等50家餐廳入選“2017全國必吃50餐廳”,覆蓋北京、上海等全國50座城市***計869家餐廳的“城市必吃”商戶等榜單也同時發布。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中國人吃飯最註重自己的口感、口味,同樣是壹道菜,壹百個人來品嘗,恐怕就有壹百種不同的說法。面對由互聯網餐飲平臺推出的“必吃榜”,人們最關心的壹個問題是:妳這個榜單是怎樣評出來的?評選結果能不能反映大眾的口味?能不能對我有參考和指導作用?據報道,這次“必吃榜”評選不設專家評委,也不納入商戶的意見,而以口味為唯壹衡量指標,完全基於6億用戶給出的2億余條真實評價,通過互聯網數據模型綜合計算形成榜單。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餐飲平臺采集了6億用戶在不同餐廳就餐後的真實評價意見,通過大數據處理手段,整合形成了“必吃榜”,其突出的特點是,能夠盡可能集中反映幾億大眾用戶的口味。

去年9月,國際著名美食旅遊標準“米其林指南”推出在中國的首個版本——《米其林上海指南2017》,結果遭到不少食客以及專家的吐槽。人們不懷疑“米其林指南”評選程序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但對米其林上海指南的結果卻難以認同,因為該結果主要是由壹組外國“美食偵探”通過實際用餐,綜合餐廳的食物、用餐環境、服務和酒的搭配等因素打分而來,主要反映的是老外群體對上海餐廳的評價,而與中國人對上海餐廳的感受大相徑庭。當然,米其林上海指南如果定位於為在上海的外國人提供參考和指導,那麽結果就自有其意義;而如果要做壹個為國內大眾提供參考和指導的美食榜單,那就必須充分考慮中國人對美食口味的重視程度,充分尊重大眾的感受和意見,由大眾自己通過真實點評“投票”形成結果。

當今信息時代,最科學的方式和手段就是大數據計算。它建立在兩個前提之上,壹是數量足夠大、覆蓋足夠廣的數據信息,互聯網餐飲平臺每天面對數以億計用戶的評價和意見,在采集大數據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二是對大數據信息進行計算和整合,確保得出的結果能夠真實而集中“調合”廣大用戶的意見,在此基礎上,進而對用戶的消費行為發揮參考和指導作用。互聯網技術發展到今天,大數據計算在這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正日益對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等產生重要影響。2015年8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其中明確提出,提升相關產業大數據資源的采集獲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充分發掘數據資源支撐創新的潛力,推動跨領域、跨行業的數據融合和協同創新,促進服務業創新發展和信息消費擴大,探索形成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數據計算的神奇功能和威力,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等很多領域還只是初顯身手,可以預計,互聯網餐飲平臺探索“大眾消費點評——形成大數據結果——服務和引導消費”模式,通過大數據手段激發消費活力,拉動消費擴大,培養新的消費增長點,接下來壹定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當“眾口難調”遇上大數據,妳的口味、感受和評價就成為了大數據的壹部分,最終與億萬人的口味、感受和評價壹起,“調”出更加豐富、可口、穩定的美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