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石門,經荷香橋、上石龍、六都寨、水庫、兵官山、七江、羊牯坳,壹路風光無限,便到了雪峰山麓腹地的司門前,司門前山脈奇特,鍾靈毓秀,此地西北高山聳立,東南丘崗起伏,中間為壹平川,間或丘陵點綴其間如同明珠。壹條金水河聚瀘溪、吉水、蝦溪三條小河遍布沙金,貫穿司門前貫穿南北直入資江。這裏風景旖旎,如詩如畫,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便是神仙所封福地,道是:“任從天下亂,此地無憂;任從天下旱,此地也有壹半收。”
其間,壹條壹通雲南、貴州,下連寶慶、長沙的石板石道,讓這裏的石子坳、才官田、黃花、石橋鋪四條老街熱鬧非凡,腳夫、騾馬等絡繹不絕。酒樓遍布,商賈匯聚,賢人雲集,名人軼事層出不窮。這條古道賜予了山鎮古代的文明,活躍的經濟,先進的技術。大量的古建築沿途而建,從羅紅街的綢緞到東山市的土紙,從觀音閣的戲院到興隆街的煙館,從石橋鋪的印染業到土嶺界的茶亭……都留下了歷史勝跡。
雪峰山脈主峰蘇寶頂北延至桐木溪隆起為白馬山,再北延至肖家壟、牛家店為紅巖山,又分兩支:東南壹支經禾梨界、白毛界至屏峰界、龐家山、由龐家壹支往東北延伸到白芽山、棒掌山延至譚家寨及至金潭水口,往東壹支至土嶺界經落家洞延至丫吉山,東麓伸向珀塘、李子坳,連接突起的望雲山,再由西南壹小支經杉樹坳延至東山印至金潭水口,兩支山脈在此隔河相接,司門前就處在兩支山脈環抱之中,沅江支流巫水、漵水、夷望溪,資水西源及其支流平溪、辰溪等均出自山地兩側。
傳秦始皇統壹中國後,當上了皇帝,欲求長生不老,故派人到全國的名山聖地四處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重臣盧生便來到了司門前望雲山尋找仙藥未獲而隱居此山。據說後來盧生采食了仙草(其實是斷腸草)而登仙界。地方上的人們就在山上建起寺廟,號稱“盧公真仙”,求晴則晴,求雨則雨,威靈顯應,至今香煙不斷,朝拜不止.追溯歷史。
登望雲山極目四望,可見滿目金光,從金山至石橋鋪、司門前、金潭壹帶遍地是黃金。在望雲山頂環目,不是四面八方,而只有三面六方,而下的山來回首戀望山頂,卻又正是四面八方。此真寶山聖地也!
明洪武五年,隆回巡檢司就設於此處,清朝沿設,轄隆回八都,司門前為壹都。巡檢司衙門的地方,稱為司門前。由於司衙門立於此地,所以以“司門前”為地名。有這樣幾句民謠:壹都管根線,二都管把扇,三都管條壟,四都管個片,五都管個圍圍轉。。。。。
從石橋鋪以下的河道及兩岸農田,遍地是黃金。司門前地區海拔最千米,最低為數百米,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物華天寶,林茂糧豐。特產寶慶豬血丸子、司門前豆腐丸子、司門前柴火臘肉,美味無窮。而逢春節來臨,農歷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據鄉土誌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香飄千裏。。。。。
古鎮如壹幅古色古香的畫,讓人向往,逗人留連……那條遍布沙金貫穿司門前南北的金水河,卻像銀龍飛舞,金藤結瓜,哺育了不知多少名臣顯宦,文武英傑。
此地民風純樸,金水河綠水長流,流來了富饒,流來了美麗,流來了大自然的造化和神奇,流來了歷史和現代的豐富多彩,它讓民風淳樸的司門前,讓梅山文化和隆中山歌的發祥地,變成了壹處難尋的旅遊勝地。不僅如此,在這各有特色,相互連接的司門前旅遊線上,還有金潭二十四景,興隆八景點綴其間;還有萬鳥齊集的神奇“打鳥坳”名震天下;還有如詩如畫的魏源湖風光賞心悅目;還有集休閑、療養等於壹體的魏源溫泉令人留連忘返……
此地有魏源湖——石山灣圍田工程——魏光燾故居——獅子山——魏家段田壟(飛機場遺址)——魏源故居——天馬寺——魏源溫泉——丫鬢山七仙姑親生兒子董獲隱居地——千年仙桃樹——石橋鋪千年古杏——五通明代石祠——竹山院仿明代建築物歐陽宗祠——大茅坪古楠木樹——土嶺界天險古道——神奇的子聖廟——直通小沙江瑤族避暑山等等名勝。而司門前的金潭,這塊鐘靈毓秀的風水寶地,自古以來,竟有二十四景。它們的名字是:石壁山、金灘、筆架山、田螺山、文昌閣、東山印、象嘴山、龍溪沖、艮槽、金梘、荷葉塘、桃都觀、樟樹店、花塢沖、沙洲上、韓家寨、潭灣裏、石龍廟、麻績橋、道士沖、觀音閣、朱泥壩、青葉樹、碧峰。 魏源房嗣魏澧南,乃前清碩儒,撰有《金潭風光》詩七律四首,當地家喻戶曉。四首詩竟將二十四景,壹壹描入筆端,巧嵌詩中,通篇潔麗逼真,清新無比,且神韻瀟灑,渾然天成,江山勝跡,錦繡詩文,可謂相得益彰,相映生輝了! 金潭風景不止於此。二十四景之間,曾有各式祠堂十壹座,忠臣廟壹座,觀音閣壹座,七層寶塔壹座,貞節牌坊三座,化字爐兩個,石桅子兩對,石牌頭兩處。遙想當年,方圓數裏之內,靈山秀水之間,竟點綴著這許多極富民族色彩的建築,那風光千裏難尋!金水河,自北而南,逶迤而來,貫串全境,壹年四季,綠水長流,澆灌著阡陌田疇,河上風景極致處,建有麻績橋等7座石橋,是為“金水七橋”,它們構思精巧,造型各異,把壹方靈山秀水點綴得愈見絕妙。
“打鳥坳”,更見神奇。它位於境內之鳳形山屏風界。這裏地處海拔千米的湘西雪峰山東麓,兩山對峙,峽谷修長。相傳幾十萬年之前,乃是壹片大海,原是海鳥的家鄉。地殼運動之後,鳥類思鄉之情,於今不改,壹年四季來此地朝鳳,猶以谷雨節前後為盛,天南海北的候鳥,不遠萬裏,仍然飄洋過海,飛返故裏,這些鳥少則數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只,品種不下數百種,均翔集於此,低空盤旋,或吱吱細語,或放聲歌唱,向故地問好,向鳳形山致意,持續壹周左右,方才離去。年年如此,蔚為奇觀。
向西望去,便是那著名的雪峰山,此山位於沅江與資水之間,資水下遊在此成直角轉折切過雪峰山,形成新化至煙溪間的峽谷,位於默陽與澗口之間的主峰蘇寶頂,海拔1934米。山間嶺壑交替起伏,為著名的速生、優質、高產杉木重要杉木林區,另有華南栲、紫楠、銀木荷等植物生長。三尖杉、泡花楠、香果樹、銀木荷、紅豆杉、金葉白蘭、鵝掌楸、亮葉水青岡、五針松、長苞鐵杉、銀杏、雲山鐘萼木、雲山椴、雲山白蘭、銀杉等若幹特有種和古稀珍貴樹種。林麝、毛冠鹿、水鹿、華南虎、金錢豹及紅腹錦雞、黃腹角雉、金雞、相思鳥等珍禽異獸常棲息其間。
經臨此處,直如壹幅寫意山水畫卷,如詩如歌,讓人如夢如癡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