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輪渡時刻表
地址:漢口姜妍路江灘14號(廣信水產市場對面)
每天早上六點半,中華門碼頭的汽笛聲響起,武昌人漸漸醒來。對面的武漢碼頭以同樣的汽笛回應,漢口人也醒了。然後車來車往,人擠人,武漢人的壹天開始了。
這是壹種比公***交通更便宜的交通方式。只花1.5毛錢就能感受到大武漢,票價也值了。妳可以在甲板上縱覽20分鐘的河兩岸的河景,也可以肆無忌憚的凹造型自拍。即使是坐在泵船旁發呆也是極好的體驗。在這裏,有縹緲的年輕人,有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也有最著名的武漢生活。
花1元5角,就能感受到大武漢的“臨江大道漢陽門”。我們到了。當妳下車的時候,妳可以看到中華路碼頭。如果找不到,就隨著那陰沈而悠長的汽笛聲走過去,不到50米的距離。
中華路-武漢關是武漢最繁忙、最著名的輪渡路線,也是過江最快的路線。船靠岸只需要20分鐘。
以前,武漢人在戶部巷度過壹個清晨,步行10分鐘,擺渡過河,去江漢路逛街,是壹個完美的周末。
現在從江漢路坐輪渡到戶部巷吃小吃是很多外地遊客的指定路線。
來到碼頭,第壹眼吸引我的是五顏六色的售票窗口。出門不帶現金的時代,還能看到紙質車票,突然有種穿越感。
現在武漢輪渡可以支付寶直接接入,也可以在窗口現金購票。
除了不會手機支付的老人和需要乘坐快艇或觀光船的人,幾乎沒有人會特意去買紙質船票。
多壹張票,妳願意和我壹起去嗎?
為了再次看到紙質船票的模樣,我恨不得換10元現金,買兩張快艇票。在我這個習慣刷卡的年代,這樣壹張簡單而原始的車票,顯得彌足珍貴。
通往碼頭登船口還有壹條漫長而多余的路。這個時候,急著上船的小電驢主人,往往會拿出壹首登船協奏曲。奇怪的是,並不覺得刺耳,反而有壹種久違的實用感。
當新裝修的江城壹號緩緩降落時,艙門緩緩打開,密密麻麻的人群迅速走上駁船。當船艙幾乎空無壹人時,候車室這邊的鐵門被拉開,人們迅速聚集到剛剛停泊的江城壹號上。
登船的過程就像某種神聖的儀式。
上船後,孩子們很開心。就像當年的我們,站在甲板上的往往是第壹次坐輪渡的年輕人。靜靜坐在二樓的,是對輪渡不再好奇的成年人,或是靜靜回憶往事的老人。
當然,妳也可以和我壹樣,買壹張快艇票,登上另壹艘駁船,發現壹個新世界。這裏有壹個售票亭會檢查妳的票。進去之後,就靜靜的等著來接妳的船。
船到了,我跳進只能容納40人的船艙,吹著16度的空調,透過壹個小窗戶看著窗外壹路的水花。嘿,我突然感覺好多了。
上岸後就是漢口的地界了。很明顯漢口的氣氛和武昌的熱鬧不壹樣,安靜的像暑假裏的外婆家。
我看過武漢輪渡最年輕的時候。
不同於現代人賦予它的各種使命和意義,在過去,它只是壹種交通工具,當船靠岸時,它的使命就圓滿完成了。
早先沒有這麽多渡河的時候,坐輪渡成了來往漢口和武昌的唯壹方式。坐船過河只花了6美分。
據輪渡老乘客張德政說,我記得最長的壹次排隊,從中華路碼頭到三四百米外的公司門口天橋。
他年輕的時候還是個木踏板。人們踩著木跳板,搖搖晃晃地從岸邊來到船上。“嘎吱嘎吱”的聲音在碼頭響了很多年。
張德正老人甚至坐在木船上,用手劃著圓到對岸去見他的心上人。
在武漢的記憶裏,小時候的輪渡擠滿了人和車。
從早上坐船上學的孩子,到下午在江漢路和司門口之間來來往往的年輕人,甚至晚上趕回家做飯帶孩子的上班族,在輪渡上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還有就是在船上賣冰棍的老奶奶。孩子看到泡沫盒,仿佛看到了涼意。
那時候渡船沒有窗戶!妳可以伸手和江峰來個親密接觸,躺在欄桿上還能看到“朱江(長江上的壹種水生動物,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時不時跳出江外。
坐在凳子上,能感覺到腳底傳來的電機震動。噪音太大了,在船上妳不得不扯著嗓子說話。這是他們關於渡輪最美好的記憶。
不斷更新的輪渡帶來了更好的乘坐體驗,卻帶走了武漢無數的童年和青春。歲月留下的,除了河裏的水,就是我曾經擁有的記憶,渡口不會消失。
壹波老年旅遊團剛下觀光船,黃鶴樓碼頭的觀光船門票已經售罄。快艇裏大概有壹半的人周末還在體驗。
更多的上班族選擇在下班後靠在甲板欄桿上吹吹微風,驅散多日的疲憊,心情不好的時候坐快艇看看上升的水花。
也許有人會和我壹樣,去收銀窗口買壹張紙質票,小心翼翼地折疊起來,把整個過程當成壹個珍貴的儀式。
選擇在工作日體驗這種儀式的人,壹定是想找回點什麽。
可以是每20分鐘響壹次的汽笛聲,可以是銹跡斑斑的船身,也可以是“武漢港”三個字。也可以用來驗證當年放電影的擺渡廳和現在的區別。
說到底,我們都想找回逝去的時光,從渡口的變遷看回憶,從回憶看自己。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只要有河流,船就不會消失,渡船也不會消失。未來,它壹定會以另壹種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多年來,渡輪已經不僅僅是壹個渡口,壹端是壹條河,另壹端是壹個綜合體。
武漢輪渡,從蒸汽機到柴油,從木踏板到鋼墊板,從當地人的交通工具到遊客的觀光船,坐輪渡的武漢遊,也從青蔥的青春走向了蒼老。這麽多年,被歲月改變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不變的是長江日復壹日的循環,還有武漢人的江湖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