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什麽?猜猜看!
怕張牙舞爪的老虎?不!老虎是珍稀動物,都在動物園的空調房裏待著呢!經過長時間人工馴化,它身上的野性已經喪失了不少,都快成溫馴的大貓了.怕鬼?更不可能,老師和媽媽都說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那我怕什麽?我最怕的就是妳們絕對想不到的——美食的誘惑.
每當我聞到空氣中飄來美食的香味時,我的口水就會像泉水壹樣直冒出來,然後又叮咚叮咚不停地往喉嚨裏吞.腿呢,就像長了眼睛似的順著香味往前走.等我走到美食跟前時,口水已經情不自禁地流到下巴了,這時不用我說妳們也會想到結果:口袋裏的零用錢又少了幾張了,唉……
因為貪吃,我被掛上“八戒”的“美名”;因為貪吃,走在大街上的我就像壹只時刻準備發現獵物的警犬,鼻子壹聳壹抽,常常和別人撞個滿懷;還因為貪吃,我經常不由自主地“挪用公款”而被爸媽罵.
記得有壹次,媽媽說很忙,給我10元錢讓我自己去書店買練習書.我拿著錢壹路蹦蹦跳跳,突然,我放慢了腳步,鼻翼皺了皺,咦——什麽香味?對,熱狗,沒錯,是熱狗的香味.哈哈,媽媽說怕我長胖,已經好多天沒讓我吃肉了,憋死我了,嘿嘿,今天剛好來開個“葷”.就這樣,當我吃得滿嘴是油來到書店買書時,服務員阿姨說我的錢只夠買壹本練習書了.完了,無功而返,媽媽壹定又是壹頓臭罵.怎麽辦?怎麽辦?“阿姨,能不能打點折呀,就差兩塊多錢嘛!”“對不起,小朋友.這種書缺貨,不能打折.”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回去啦!接下來,不用我說妳都知道怎樣的下場啦!
唉……我這張嘴呀!因為它,我付出了多少代價呀!其實,我也知道把買書的錢拿去買零食不應該.我在家裏也吃得飽飽的,即使我吃那麽多,我還是不長什麽肉,但是我……我就是管不住.如果世界上沒有美食,那多好哇,我也就不會那麽沒“骨氣”了.
我最怕的就是這個,妳最怕的又是什麽呢?
2. 學生為什麽怕寫作文學生怕寫作文是常見的現象。不是說嘛,作文作文,作得頭疼。可見學生對於寫作的心理。那麽,學生為什麽怕寫作文呢?原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
首先,學生由於沒有培養出對作文的興趣,把寫作文當做壹種負擔。在這樣的心理狀況下,學生自然就怕寫作文了。
再就是,學生閱讀量少,積累的詞匯、語言、篇章少,所以也就沒有語言反饋出來。到寫作文時,絞盡腦汁也寫不出多少字來。即使寫出來的,也是偏題離題。
還有,除了寫不出語句外,對於篇章布局更沒有寫作的基礎。比如,作文壹般怎麽開頭,怎麽結尾,正文怎麽寫,圍繞中心句怎麽寫,都壹頭霧水。
還有壹個重要的就是,我們做老師的,輔導學生寫作文的質量不高。老師本身就不能寫出很好的“下水文。”怎麽能教出好作文的學生呢。作文課上,老師輔導學生時,不能把學生的寫作潛能挖掘出來。也是導致學生寫不出作文。這樣,舊而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怕寫作文了。
3. 我總是害怕寫作文壹、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同體會。 (壹)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
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壹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壹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註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壹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
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
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壹要善思。
“多壹份思考,多壹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麽”、“是什麽”、“怎麽樣”。
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
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壹是多看,二是多練。這裏的“多看”即指多觀察。
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壹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仿佛變成第二個天性。”
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壹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妳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妳要對壹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註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妳要留意校園花壇裏的植物壹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 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妳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壹言壹行,要思索壹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
4. 為什麽壹些小學生害怕寫作文同學們,假如讓妳來寫《記壹次我喜愛的大隊活動》,妳會怎麽寫呢?有壹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寫了學雷鋒主題大隊會,大概意思就是天氣晴朗、隊伍整齊、歌聲嘹亮、心情激動、受教育很深。
我問他:“這次活動給妳印象最深的是什麽?”他說:“沒什麽呀。” “那妳為什麽喜歡這次活動呢?” 他想了想,說:“因為這次有意義。
再說,我得寫作文嘛。” 我說:“可是題目要求寫‘喜愛的’,其他的活動就沒有既讓妳喜歡,又有意義的了?妳得說真話,寫出文章才感人。”
“以前的活動都記不清了。”停了壹下,他又補壹句:“我們班好多學生不說真話,寫出作文來也挺好的。”
我問他好在哪裏,他說:“老師在班上念了,老師說好。” 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出,或者說寫不出具體生動的作文來。
首先是把寫作過程神秘化了。平時是天真爛漫的小學生,壹提起筆就變成了“小老頭兒”“小老太”,板起面孔說教,生怕“沒有意義”。
其實寫文章是最平常的事,就像說話壹樣。怎麽想就該怎麽寫。
尤其是小學生,有好多大人理解不了的、新奇的想法,本身就美得像草葉的露珠,寫出來就是世界上最真純的文章了。比如,臺灣有壹個9歲的小女孩叫晴晴,她和爸爸媽媽到佳洛水去玩兒。
她媽媽去買門票,爸爸在擺弄照相機。就在這時候,忽然飛來壹只蝴蝶,輕輕巧巧就闖了關,飛進公園裏去了。
她想:為什麽蝴蝶不買門票就進去了?於是寫下了這樣的詩: 我們到佳洛水去玩進公園要買票,大人十塊錢,小孩五塊錢,但是在收票口,我們卻看到壹只蝴蝶,什麽票都沒有買,就大模大樣地飛進去了。哼!真不公平! 直到這首詩發表,她才相信自己寫的真的是詩。
就這麽簡單,壹花壹葉,壹蝶壹浪,只要是能叩響心靈之門的東西,寫出來就會有價值。 害怕寫作文還因為不善於發現。
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前面提到的那個四年級的小學生“記不清”以前的中隊活動了,就是因為不註意觀察積累。寫作文不只是拿起筆以後的事情,而在於平時生活中的點滴積累。
積累的內容包括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陸遊說做詩的“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道理。觀察和積累的前提是善於發現。
收公園門票的人放過了蝴蝶,晴晴卻不肯放過,於是世上多了壹首好詩。高爾基寫過壹個賊。
當別人問那個賊“怎樣過活”的時候,他說:“不過是那麽壹回事。有時多,有時少,有時壹點也沒有。”
聽過賊說話的人很多,但只有高爾基傳神地表現了賊的“職業特征”,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善於發現和捕捉。 第三是不知如何借鑒他人的優點。
那個四年級學生是因為老師說這篇文章好,他就認為好。可是好在哪裏呢?又說不出。
讀別人的文章,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衡量,要不只能是被動地讀。文章的內容、詞語的選擇、表現方法的優劣都需要自己去體會。
有的同學讀書不動腦筋,拿起書本,不知他在看書還是書在“看”他,他們自然不會有收獲。壹位教師曾經介紹過壹種“問答讀書法”,就是自問自答:看壹篇文章“寫了什麽?怎麽寫的?為什麽這樣寫?”同學們不妨試壹試。
關於讀書的問題,下面我們還將陸續談到,這裏就不多說了。 另外,家長和教師也要善於引發孩子寫作文的興趣。
有壹個小學生作文成績不好,放暑假了,她的爸爸媽媽想讓她參加作文訓練班,她不願意。家長考慮再三,決定不強迫她,而且抽時間帶她出去玩兒。
在玩兒的過程中,他們拍了好多照片,有人物的也有風景的。回到家裏,爸爸出主意:比賽給每張照片起壹個名字,還要寫壹段解說詞,三個人都參加。
後來,有兩張照片和小女孩寫的解說詞壹起登在報紙上,這下激發了她的興趣。從此,她的寫作水平迅速提高。
這件事不是能給人壹些啟示嗎? 常見的作文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作文種類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四大類。其中,小學階段主要要求寫記敘文,因為記敘的材料壹般都比較具體,初學寫作的人比較容易把握。
記敘文又包括寫人的、寫事的、寫景的、寫某壹物體的。下面我們分別來說壹說。
寫人的,可以寫壹個較完整的故事來表現某人的品質。其中除了對富有特征性的事跡作重點敘述之外,還可以對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等加以描繪,如我們學過的《劉胡蘭》《黃繼光》都是這壹類。
有的是用幾件事或幾個片斷來表現壹個人,用相對完整的片斷事跡來反映人物品質,如魏巍的《我的老師》、魯迅的《閏土》(《故鄉》節選)。寫人要註意的是:不要寫過多的評論語,最好讓事實來說話,使讀者看過妳的文章後,能自己得出妳想寫的結論。
另外,要盡量寫別人沒寫過的、“心中有口中無”的事。並不是只有“輝煌”的事才值得寫,平凡的小事有時候更能打動人。
壹所小學舉辦作文比賽,題目是《我的爸爸》,得第壹名的是壹個小男孩。同學們認為理所當然,有的說:“我爸爸要是飛行員,我也能得第壹名。
飛行員多神氣呀!那還不好寫?”可是當小男孩把自己的文章讀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楞了,因為他寫的只是普通生活中的爸爸,全文沒有壹個字提到“飛行員”。作文裏寫的都是小事:爸爸燒糊了飯,爸爸發起脾氣來真可怕。
5. 我害怕什麽作文300字這件事已經過了整整壹年了,但依然清晰的在我的腦海裏。
記得那壹次,媽媽帶著我去天目山漂流,我們蜿蜒來到山頂上的漂流起點,看著清澈的河水和激流,我又興奮又害怕。
我們穿好了漂流救生衣,小心翼翼的坐上漂流橡皮艇出發了。壹路上,傳在清澈見底的小溪上漂著,我和媽媽在船上享受著四周的美景和夏日的清涼。我們漂啊漂,不知過了多少時間,我麽漂到了水最深的地方,穿撞擊在岸邊的石崖上,水沖進了小船,我們快樂又緊張地驚呼了起來。我非常害怕,水漫進船,再加上我和媽媽的重量,船肯定要沈下去的!我大聲呼喊,給自己壯膽和鼓勵。可誰知剛喊來,船上的水又漲了壹段,這時我緊張地問媽媽:“船會沈下去麽?”媽媽安慰我說“不會沈下去”,可突然,我覺得身體在船裏緩緩的移動,我低頭看了看,原來我已經漂浮在船裏的水中!我大聲求救“救命,救命啊!”。這時媽媽迅速地拉住了我,把我牢牢的抱在身邊,我頓時感到安全了,心裏默默的說“媽媽,妳好棒!”,我心裏那塊懸下的石頭也放下了。
這次漂流真是好玩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