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臨夏縣旅遊景點介紹大全 臨夏旅遊景點有哪幾個

臨夏縣旅遊景點介紹大全 臨夏旅遊景點有哪幾個

臨夏有哪些旅遊景點

臨夏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馬家窯文化遺存。秦漢以來歷為絲綢之路要道。有劉家峽水庫、炳靈寺石窟、紅園、東宮館、南關清真大寺、蓮花山、松鳴巖、二郎山等旅遊景點。

臨夏是穆斯林聚居區,伊斯蘭文化和穆斯林風情獨具特色,現已開展穆斯林風情專項旅遊活動。

可以手機安裝騰訊地圖。導航--選擇起點您的位置到終點站--到的景點!!直接搜索就可以選擇路線就可以了,非常簡單的!

臨夏旅遊景點介紹

1.和政松鳴巖

松鳴巖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臨夏州和政縣南25公裏處的太子山林區。松鳴巖因每當風起,松濤大作,奔騰砰訇,如戰鼓擂擂、似馬奔騰而得名。松鳴巖有三座並峙的山峰,為南天臺,西方頂、獨崗嶺,峰形奇特、芙蓉俊貌,是歷代殿宇樓閣,亭榭飛橋薈集之地。

2.臨夏紅園:

紅園以池、館、樹交相輝映,兩頭大,中間細,呈葫蘆狀。園內花木扶疏,姹紫嫣紅;湖水如鏡,小溪涓涓。紅園內建築結構精巧,木結構牌坊的正門用六根大柱托起,中間用七級雲鬥支起歇山式主樓,兩旁有歇山式邊梭,檐下裝修均為精巧的木雕、磚浮雕珍品。紅園建築上獨特的磚雕、木雕和河州彩繪聞名三隴.尤其是磚雕藝術,品種繁多,形象逼真,常常令遊人嘆為觀止。

3.南陽山森林公園:

古稱安遠山,因山間雲霧繚繞,似煙如紗,故有“安遠晴嵐”之景名,為和政八景之壹。總面積約7.5平方公裏的萬畝生態松林,青松翠綠,四季如春。蘭郎公路依旁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遊覽、避暑的好去處。這裏縣林業局與甘南地礦局合辦了民族風情度假山莊,是體驗地道的藏族風情和消暑避夏的好去處。

4.康樂蓮花山:

蓮花山位於康樂縣城以南50公裏處,北距蘭州168公裏,西至合作177公裏,東接定西170公裏,公路四通八達,是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旅遊避暑的勝地。山峰險奇峻秀,松柏楊樺混生,人文景觀薈萃,山體呈鱗形斷層,群峰聳立,形似蓮瓣,中頂平圓,狀如連蕊,酷似初綻蓮花,俊麗驕妍,整個山巒嵐氣籠罩,滿目綠海,像浩大的蓮葉罩在蓮峰之下。故名"蓮花山"。

5.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位於和政縣城東,占地19.2畝,總投資1500多萬元,建築面積3850平方米。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和政縣出土了大量珍貴的古動物化石,迄今已征集到5700多件化石標本。

臨夏旅遊景點介紹 臨夏有哪些旅遊景點

1、劉家峽水庫:1974年建成的劉家峽水電站不僅能夠發電、防洪,也供遊客蕩舟水上,由於大壩阻擋,水流變緩,黃沙沈澱,庫區內湖面遼闊,環境優雅,是壹個良好的生態觀光地,同時也是遊覽炳靈寺的必經之地。壹般遊客都先參觀劉家峽水庫發電機組,然後乘船欣賞黃河上遊景色至炳靈寺石窟。劉家峽地處甘肅與青海交界處,距蘭州市75km,黃河河水在這裏轉了壹個九十度急彎,然後穿過峽谷向西流去。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向陽碼頭以東,10裏河岸白沙展露,綠柳婆娑,被稱為“十裏柳林”,景觀奇妙,帶給人壹種回歸自然、人在畫中遊的美好氛圍。

2、炳靈寺石窟: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永靖縣城西南35km的小積石山中,始建於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在南北長2km的陡峭峻險的紅砂巖懸崖上,石窟神龕鱗次櫛比,棧道淩空,其中第169窟為壹天然大洞穴,是現存最重要石窟,窟內存西秦時的造像和壁畫。炳靈寺石窟分上寺、洞溝、下寺三處,以下寺最為壯觀,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畫可與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齊名。

3、松鳴巖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甘肅臨夏州和政縣南25公裏處的太子山林區。公園總面積為2666公頃,由松鳴巖風景名勝古跡區、藥水峽水上遊樂區、八路溝高山植物園區、槐山子梁森林景觀區、小峽休閑度假區組成。公園地處太子山林區,相對高差大,動植物類繁多,喬灌木多達130多種。是休閑旅遊貼近大自然的絕佳去處。

4、大拱北:大拱北位於臨夏市西郊,與人民紅園相鄰,是伊斯蘭教嘎迪忍耶大拱北門宦始傳人祁靜的墓廬所在地。系以中國蘇菲主義嘎迪林耶門宦創始人祁靜陵墓為中心而建成。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初稱祁家拱北。至第六代出家人祁道和時期,因該拱北建築規模宏大,遂改名為大拱北。整個建築雕梁畫棟,錯落有致,甚為壯觀拱北內磚雕林立,雕刻內容豐富,形象逼真,刀法細膩,令觀賞者嘆為觀止堪稱臨夏磚雕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5、八坊十三巷: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市。臨夏古稱河州,知道河州的人,還會知道臨夏市內的回民又稱“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時成為了臨夏的別稱,而八坊 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風情的古街區。從唐朝至今,圍繞著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故稱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集民族特色、休閑旅遊、綠色生態、人文科教為壹體,呈現出穆斯林的生活畫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

臨夏旅遊景點有哪些地方

1、炳靈寺石窟。炳靈寺石窟分上寺,洞溝,下寺三處,其中第169窟為壹天然大洞穴,是現存最重要石窟。

2、劉家峽水庫。黃河河水在這裏轉了壹個九十度急彎,然後穿過峽谷向西流去。

3、八坊十三巷。

4、松鳴巖國家森林公園。

5、大拱北。

臨夏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沖,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是文成公主進藏的途經之地,素有“西部旱碼頭”,“東有溫州,西有河州”的美譽。臨夏緊靠蘭州,毗鄰藏區,是內地連接藏區的重要經濟通道,目前在西藏,青海,四川等藏區經商務工的臨夏籍人員達30多萬人,成為藏區與內地貿易的主要承擔者,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多關於臨夏旅遊景點有哪些地方,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臨夏自駕遊景點推薦,臨夏都有哪些有趣的景點和必嘗美食?

1、八坊十三巷 2、大夏河三十裏風情線 3、東郊公園 4、東公館 5、_罕山莊 6、人民紅園 “旅行當中唯美食與風景不可辜負”,臨夏是回藏風情線“大甘南”的必經之地,這裏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這裏也是吃貨的天堂,可很多人很輕易地就錯過了這裏。小編對吃貨們負責的態度,鄭重地告知妳千萬不敢錯過。那麽臨夏有哪些值得壹去的地方呢?

最佳旅遊線路

大夏河三十裏風情線—東郊公園(國家AAA級景區)—州彩陶博物館—東公館(國家AAA級景區)—八坊十三巷(午餐)—大拱北—人民紅園(國家AA景區)—自然歷史文化博物館—_罕山莊(國家AAA級景區)—晚餐

1、八坊十三巷

八坊十三巷是臨夏城市建設中唯壹保留的瓦房區,完整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八座清真寺和十三條古街巷。各種餐飲、民宿、土特產、工藝品銷售等服務項目點綴其中,讓這裏既有***同的文化脈絡,又凸顯臨夏的厚重底蘊。

2、大夏河三十裏風情線

大夏河是臨夏的母親河,屬於黃河水系,是臨夏得名的由來。近年來,相繼建成了十裏牡丹、河州印象、六橋飛渡、華燈夜景、大河碧波、水幕電影、景觀棧道等獨具魅力的景觀,使三十裏風情線:春賞牡丹秋觀菊,生態綠滿客常來。

3、東郊公園

東郊公園是臨夏東城區最大的中心綠地,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有人工湖、動物園、水杉長廊、胡廷珍烈士紀念館等多處景點。園中的胡廷珍烈士紀念館作為甘肅省著名的紅色旅遊紀念地,是全省全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員幹部教育基地。

4、東公館

臨夏的東公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級景區,原國民黨軍長馬步青的私宅。這裏匯聚了河州磚雕的精粹,在建築結構和裝飾刻繪方面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水準。

5、_罕山莊

古臨夏又稱“_罕”,_為鼓槌,罕為稀少,寓意:和平安寧。_罕山莊是臨夏封山育林而建成的壹座大果園,傍水依山、風景秀美,可以眺望臨夏市全貌,位列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6、人民紅園

建於1958年的人民紅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玲瓏小巧,又有民族建築的高大恢弘,是臨夏州唯壹錄入“中國旅遊名勝大辭典”的公園。

臨夏的美食

手抓羊肉

最好吃的部位為肋條、前枷、腿肉和脖子,這裏不是我故意不推薦上哪家吃,講真,臨夏的大街上的手抓店沒有不好的,就好比外地人到蘭州吃牛肉面,每個都覺得好吃是壹樣的。

油香

油香也分了很多種,好的面粉配上當地產的菜籽油,炸出來的油香那叫壹個香啊!行走在臨夏的大街上,有個最受不了的事情就是偶遇壹家做油香的小店,香氣能飄得好遠好遠,讓人聞到即垂涎三尺!如果再蘸著當地的蜂蜜吃那就更香了!

發子面腸

其實是兩種吃的——發子和面腸。面腸就是用面灌入羊腸後蒸熟,發子指的就是羊雜,然後將面腸和雜割合二為壹澆汁混拌後就叫“發子面腸”了。看著不咋地,可味道絕對濃郁,而且絕無膻味,肉爛,面腸勁道。

釀皮

在全國大部分地方妳們吃到的都是涼皮兒,而在我們臨夏主要吃的是釀皮。很多人以為涼皮和釀皮是壹個東西,只是方言將“涼”讀成了“釀”,其實不然。釀皮和涼皮的制作方法不同,釀皮是用面團洗出來的,有面筋,比較厚;涼皮是壹種用面水涮出來的面皮,很薄。兩種口感也是完全不壹樣的。

甜醅

甜麥子是臨夏民間流傳下來以原糧為主料,經過加工釀造後制成的甜點食品。制作工藝不算太復雜,先將原料燕麥用機械撞擊脫皮,理凈皮屑。入鍋加水煮沸,直到少量麥粒開裂時出鍋。之後,將麥粒置入盆中,撒入甜酒曲拌勻後放置熱處發酵,待產生濃烈的醇香味時挪到陰涼處,食時加少量水和白糖,味道更佳。吃起來醇香濃郁,酸酸甜甜。甜麥子原料除燕麥外,亦可用青稞、小麥等釀制,風味各有特點。

臨夏旅遊景點有哪些 去臨夏旅遊必去的景點

1、臨夏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馬家窯文化遺存。秦漢以來歷為絲綢之路要道。有劉家峽水庫、炳靈寺石窟、紅園、東宮館、南關清真大寺、蓮花山、松鳴巖、二郎山等旅遊景點。

2、臨夏是穆斯林聚居區,伊斯蘭文化和穆斯林風情獨具特色,現已開展穆斯林風情專項旅遊活動。

3、最佳旅遊時間。臨夏的最佳旅遊時間是6~8月。臨夏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連接處,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其中西南部的高山區四季陰寒潮濕,東北部的高原區幹旱少雨,而位於大山之間的河谷平川則寒暑不侵、氣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