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武器彈藥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子彈種類繁多,有穿甲彈、燃燒彈、達姆彈等等。雖然子彈的威力變大了,但也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子彈在發射過程中威力那麽大,為什麽不會傷到彈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貝殼受傷不是特例。眾所周知的“膛爆”,其實就是炮彈受傷後的現象。爆炸的原因無非是槍管變形,槍管內有異物,子彈發射過程中有障礙物。但是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子彈再厲害,也不會是爆炸的原因。為什麽?
子彈發射時,底火點燃推進劑,推進劑瞬間爆炸產生高壓氣體,通過體積膨脹將子彈推出外殼,並通過膛線在炮膛內產生螺旋,從而擊中目標。
很多人認為子彈和彈殼是壹體的,甚至有網友認為子彈和彈殼是焊接的。其實子彈和彈殼的關系更像是壹個桶形容器,裏面塞著壹個尖尖的塞子。子彈殼是有底無蓋的圓柱體,子彈直接插入殼內。值得註意的是,雖然插了,但還是很緊,不會輕易脫落。
彈殼之所以不會被推進劑瞬間擊傷,其實是因為點火瞬間推進劑的泄壓方向全部集中在彈頭上。子彈被推出彈殼後,在減壓的情況下不會爆炸。另外,彈殼自始至終被炮膛包裹,爆炸後推進劑會被炮膛吸收。因為槍膛的強度遠高於彈殼,所以即使推進劑威力再大,也不會爆炸,除非平時沒有很好的保養槍支,由於裂縫導致槍支強度不夠,否則不會爆炸。
很多人認為槍發射子彈時,彈殼內的推進劑就是爆炸產生的能量,但實際情況是推進劑通過高速燃燒轉化能量,所以爆炸的概率會小很多。
當子彈在火器內部發射時,產生的能量通常通過“膛壓”來計算。如國產95式自動步槍使用5.8X42mm的子彈,彈殼含1.69 g推進劑,在子彈發射過程中可產生3200kg /cm2的膛壓。正是因為這樣強大的膛壓,才會為子彈提供動力。
還有壹點值得註意的是,推進劑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不是在殼體內產生的,而是在身管內產生的,也就是說承受巨大壓力和沖擊的是身管,這也解釋了為什麽爆炸時身管損傷最大。
目前子彈底火的推進劑壹般都是高感度高能炸藥。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這種炸藥極其敏感,容易爆炸。就推進劑的主要成分而言,疊氮化鉛也是能滿足點火率的重要因素和起爆條件。
高感度烈性炸藥雖然容易爆炸,但仍需通過撞針猛烈撞擊底火。據相關資料顯示,成功發射的子彈沖擊力必須大於2kg,說明子彈中的推進劑用量必須嚴格控制,否則很容易瞎火。
目前軍火市場上的推進劑可以達到每秒5300米的沖擊力。因為沖擊力太快,子彈射出的瞬間,彈殼內的推進劑還沒有燃盡,子彈已經跳出彈殼,所以不會爆炸。
如果武器的膛炸了,基本可以判斷是膛壓大於槍管長度,或者是炮彈本身的質量問題。但是槍械的質量問題在現在的兵種武器中很少見到。
與傳統武器相比,人們對未來武器的想象從未停止,大多認為彈殼用處不大。畢竟未來的武器更接近激光武器。但從目前來看,槍械拋棄彈殼定律還為時過早。即使有無殼步槍或者可燃彈殼,從成本角度考慮,彈殼也會成為主流的子彈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