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鄉?
都說“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就像在介紹地方歷史的書籍中,壹定少不了介紹該地的飲食文化。因為飲食文化是壹個地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參照物。我們小組成員分別來自揚州和鹽城兩個不同的地區,對彼此的文化都有著極大的興趣。然而“地區文化”實在是壹個很寬泛的詞,涵蓋面太廣,所以我們決定從壹個側面——飲食文化來反映地區文化的豐富多彩。?
地方性飲食文化是人類長期適應環境的具體創造,積澱了數千年古老文化思想,表達民間社會的鄉情語言,反映著壹定歷史條件下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等的綜合影響,它包括飲食風味、方式、禮儀及形成和發展等,也從壹個側面反映著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
? 談到吃,揚州的吃早已為世人所嘉譽,俗語有雲“吃在揚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可見揚州人對吃的考究,早已聞名海內。揚州飲食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民俗和社會環境諸多因素,也給揚州這座城市帶來了無限榮耀和自豪,是壹塊閃亮的金字招牌。在歷史的進程中,揚州的飲食文化不斷地得到豐富和充實,後來文人的介入是清代中葉揚州菜走上巔峰的催化劑。文學介入揚州美食,遠在漢賦、唐詩、宋詞時便已結緣,但以清代為甚。現在我們能欣賞到的清人詠食史、詠菜點、詠宴席、詠食俗的詩篇有200篇以上,使淮揚菜格調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
揚州的先民早在約4000年前,就已經掙脫了茹毛飲血的蒙昧狀態。公元前468年,吳王夫差滅古邗國、鑿邗溝、築邗城,不僅對揚州城建,也對揚州烹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揚州飲食又分為揚州菜和揚州小吃兩部分。揚州菜系的主要特點是:選料嚴格、刀工精細、主料突出、註意本味、講究火工、擅長燉燜、湯清味醇、濃而不膩、清淡鮮嫩、造型別致、鹹中微甜、南北皆宜。揚州廚師且精於瓜果食品雕刻。 揚州菜中又以揚州三頭為代表:紅樓宴、三頭宴、全藕宴。這是揚州菜的三顆明珠。?
? 紅樓宴是《紅樓夢》書中所寫菜肴的創新。作者曹雪芹曾在揚州久留過,他的祖父曹寅到揚州接駕康熙皇帝時也曾設宴招待六司百宮。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先生吃過揚州菜的經典作品紅樓宴之後,寫道:“天下珍饈屬揚州,三套鴨燴鰱魚頭。紅樓昨夜開新宴,饞煞九州饕餮侯。”並且贊嘆道:“紅樓菜實在是揚州菜的體系”。臺灣著名美食家張起均也曾預言過,“壹千四百年的繁華,終使揚州成為南方生活享受的中心;它的菜成為南方菜的代表。”?
三頭宴是將揚州的三道傳統名菜:拆燴鰱魚頭、清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發展而成的宴席。鰱魚頭口味香醇,獅子頭肥嫩不膩,整豬頭香溢四座,均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
歷代以來被稱為水鄉澤國,又被譽為荷藕之鄉的寶應,根據歷代祖先遺傳的制作方法,又創新出50余種藕菜肴,形成獨特的全藕席,寶應賓館推出的該菜肴,深受中外來賓的歡迎和贊譽。?
揚州著名的大菜有八寶葫蘆、扒燒豬頭、揚州獅子頭、大煮幹絲、三套鴨等壹系列菜品,不可不嘗。 ?
? 八寶葫蘆,此菜因形似葫蘆而得名。以整鴨脫骨法去鴨骨,在鴨腹內釀入糯米、鮮豌豆、熟火腿、蓮籽、百合等八種餡料,精工制成葫蘆形,蒸熟後裝盤。 ?
? 扒燒整豬頭是將新鮮的豬頭去除骨頭、毛,從中間切開後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醬油、鹽、冰糖等調品料煮爛即可食用。 此菜成品要保持“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色澤紅亮,肥嫩香甜,軟糯醇口,油而不膩,香氣濃郁,甜中帶鹹,風味不凡。 ?
? 揚州獅子頭又有兩種。第壹種是紅燒獅子頭,色澤紅亮、香味誘人、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老少鹹宜。 另外壹種是清燉蟹粉獅子頭,肉質肥嫩,蟹粉鮮香,鹵汁醇厚。 ?
“大煮幹絲”又稱“雞汁煮幹絲”,是壹道既清爽,又有營養的佳肴,其風味之美,歷來被推為席上美饌,是淮陽菜系中的看家菜。原料主要為淮揚方幹,刀工要求極為精細,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復合到豆腐幹絲裏,異常珍美,百食不厭。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揚州地方官員曾呈上“九絲湯”以“寵媚乾隆”。?
三套鴨簡單說就是家鴨裏面套野鴨,野鴨裏面再套鴿子。家鴨肉肥味鮮,野鴨肉緊味香,鴿子肉松而嫩。湯汁清鮮,帶有臘香,多味復合,相得益彰,堪為壹道冬令佳肴。俗話說“寧吃飛禽壹兩,不吃走獸半斤”。三禽同食,鮮中加鮮,美上加美,其味殊絕。營養價值之高,是可想而知的。 ?
? 再來看看揚州的小吃。十大名點是: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幹菜包子、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子。十佳風味小吃是: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鹹鍋餅、蘿蔔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十佳特色小吃是: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子餃面、筍肉餛飩。不得不提的還有揚州的兩個著名茶社——富春茶社和冶春茶社。富春茶社的傳統名點三丁包被評為名特食品,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千層油糕、翡翠燒賣被譽為 “揚州雙絕”。 冶春茶社所售的香茗“魁龍珠”,是用揚州本地的珠蘭、浙江的龍井、安徽的魁針配制而成,同時以淮揚細點、小吃為主,如湯包、蔥油火燒、蒸餃、大煮幹絲等品種。?
談到鹽城,也有不少美食聞名遐邇,令人垂涎三尺。 壹日三餐,做飯炒菜,這種習以為常的民間食俗,看起來極為容易,誰都會做,但要飯菜色香味俱全,就得講究壹點烹飪技藝了。鹽城的吃文化也有著豐厚的底蘊,菜譜主要傳承維揚菜系,以湯菜為主,味偏鹹。烹飪技藝多種多樣,而家家司以為俗,戶戶常用為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烹飪風俗。 ?
? 炒,是本地民間家庭常用的炒菜習俗。是用壹種熱油、旺火,將原料投入鍋內,迅速翻炒成熟的方法。這種烹飪較為簡便,尤其適合家庭烹飪絲、片、條、丁等小型菜料,所以為壹般家庭所常用。?
煎,是用少量油煎熟主料的壹種常用烹調方法,許多家庭喜歡用此法制作葷食品。?
燒,是壹般家庭較為講究的烹飪習俗。適用於動植物幹貨等原料,常用制作紅燒肉、紅燒魚等,色好味香。?
? 炸,是壹種用熱油鍋炸熟原料的方法,也是當地家庭較為講究的烹飪習俗之壹。壹般炸熟後再加椒鹽、醬汁、辣椒等調味品,如炸雞腿等。?
? 溜,是壹種先經過油斷生或蒸煮斷生,而後用調味澆汁溜制的方法,如糖醋魚、海鮮鍋巴等,少數家庭會制作此法。?
爆,也是民間家庭常用的烹飪習俗, ?因火急油烈而得名,適用於脆嫩無骨的原料,加油爆大蝦、宮爆雞丁、蔥爆肉絲等。?
? 燉,是當地家庭經常做湯料的烹調習俗。適用於不易熟爛的原料,需要長時間文火煨燉的,如清燉甲魚,煨老母雞湯、砂鍋老鴨煲等。?
? 拌,主要用於能直接入口的生熟原料菜肴,是當地家庭烹調冷菜的常用習俗。如涼拌黃瓜、涼拌芹菜等。?
? 藕粉圓是鹽阜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藕粉圓既可作為時令小吃,亦可作為筵席佳肴,其特點是外層均勻圓滑,富有彈性,色澤透明而呈深咖啡色,餡心甜潤爽口,湯汁帶有濃郁的桂花味,品嘗時清香可口。?
阜寧大糕又名玉帶糕,產於江蘇阜寧。 選用優質糯米、純凈白糖、精制油脂及高級蜜餞,按其比例加工而成。其條形完整,棱角清晰,厚薄均勻,大小壹致。 阜寧大糕具有色白、片薄、滋潤細軟、卷得起、放得開、燒得著等特點。唯不宜久藏,口味香甜、營養豐富、老幼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