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上海有哪些小吃最好吃,在什麽地方?

上海有哪些小吃最好吃,在什麽地方?

大凡來上海的中外遊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廟走走。在老城隍廟內,匯集了眾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松雲樓的八寶飯,還有南翔小籠和酒釀圓子,真可稱得上是小吃王國了。

綠波廊的特色點心

綠波廊酒樓於明嘉靖年間開業。設於上海老城隍廟九曲橋畔,原名:"樂圃閬茶樓"。1978年改為餐廳,以經營上海及蘇州風味菜點為特色。主要名菜名點有"扇形甩水"、"生爆鱔背"、"蘿蔔絲酥餅"。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遊覽老城隍廟和豫園時,在該店品嘗了各式點心後,稱贊說:“技藝精巧”。

現在系國家特級酒家、上海涉外旅遊定點餐館,以經營上海菜、上海點心、魚翅、蟹宴四大系列品牌著稱,菜點清新秀美、溫文爾雅、風味多樣、富有時代特色,蜚聲海內外。

王家沙點心店

“老虎腳爪”、梅花糕、蟹殼黃……這些上海傳統美食回來了!日前,地處南京西路王家沙點心店的攤位前,圍著不少聞訊而來的消費者。據悉,下壹步,香脆餅、桂花糖粥、酒釀米飯餅、蔥油餅等這些或已絕跡,或只有在小攤上才看到,味道走樣不少的上海正宗名小吃,有望在王家沙總店及它在該市的7家連鎖門店集體亮相。

其實,人們記憶中的“上海味道”又豈止“老虎腳爪”、湯卷(烏青魚肚)、禿肺(烏青魚肝)、三蝦面(蝦腰、蝦腦、蝦子)、糟缽鬥、蜜汁小排、紅燒劃水、八寶鴨、松鼠大黃魚……為了讓上海這樣壹座國際大都市有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經典“味道”,從今年開始,壹個名叫“振興上海菜”的計劃正在本市餐飲行業悄然啟動。滬上壹些以經典上海菜為招牌菜的老字號———老飯店、綠波廊、功德林、王寶和、王家沙、梅龍鎮酒家、小紹興等,以及改革開放以後湧現出來的海派餐飲企業梅園村、來天華、和記小菜、小南國、美林閣、蘇浙匯、名軒等積極響應。

振興上海菜,人才斷層問題最現實。為此王家沙派出多路人馬,在該市及周邊地區遍尋那些點心“老法師”。73歲高齡的丁師傅,16歲開始做學徒,在虹口區的飲食行業做了壹輩子“老虎腳爪”,這次,他毛遂自薦來到王家沙,烘烤用的爐子也由他親自設計;壹對在七寶鎮上做了多年梅花糕的師徒也被王家沙覓來。如今,他倆做的梅花糕壹天可以銷售四五百只。“盛利炒面大王”歇業時,王家沙聘請來了該店的廚師,以肉絲黃芽菜春卷當招牌菜的“紅榴村”歇業時,王家沙也將那裏的師傅請進門,他們還覓到“紅甜心”做特色面的師傅,改良創新後專門供應上海灘最細的湯面,還有來自無錫的老師傅,將來門店現場蒸、煎、炸赤豆糕……

湖心亭茶樓

湖心亭系明代嘉靖年間由四川布政司潘允端所構築,屬豫園內景之壹,名曰鳧佚亭。清乾隆十九年(1784年),布業商人祝韞輝、張輔臣等人集資在鳧佚亭舊址上改建成湖心亭,作為布商行人聚議事之場所。清鹹豐五年(公元1885年)起開設茶樓,為上海最早的茶樓。初名也是軒,繼改為宛在軒,現仍恢復湖心亭舊名。

湖心亭茶樓能容納200余人品茶,古樸典雅的設備布置,極富民族傳統特色;供應的各式名茶(有配套茶食),水質經凈化礦化處理,清澈甘甜,不同壹般。茶樓設有專業茶藝表演隊。每周壹下午,還可欣賞到江南絲竹優美的樂曲。從在亭中品茗賞景,別具壹番情趣。茶樓每天吸引著大量中外遊客,還曾接待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許多國家元首和中外知名人士。小小茶樓已成為上海市接待元首級國賓的特色場所,其知名度蜚聲海內外。

寧波湯團店

已有80余年歷史的“缸鴨狗”豬油湯團,可謂是寧波湯團的代名詞。它是在傳承當地具有700多年歷史的民間傳統湯團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對加工、選料、配方和工藝制作進行了提升,形成壹套獨有的操作流程,其風味與眾不同。1993年,缸鴨狗湯團總店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華老字號”企業;1997年,缸鴨狗湯團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在城隍廟,寧波湯團系用上等常熟糯米磨粉,以定點出產的黑芝麻、剝皮的板油和打成粉的白砂糖,拌透後腌成餡心,再由點心師們壹只只手工搓成。平日的銷售量超過1萬只,到了三大節令多達七八萬只。

煮湯團,但見兩口大鐵鍋,壹只只湯團在沸水裏煮熟後浮起,再被撈到清水裏漂,皮子不破不爛,外形美觀。輕輕壹咬,香甜的芝麻餡心便緩緩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