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妳覺得農村裏最讓妳難忘的食物是什麽?現在還能吃到嗎?

妳覺得農村裏最讓妳難忘的食物是什麽?現在還能吃到嗎?

我兒時的記憶中好吃的東西很多,如麻糖其中有壹種是用糯谷不去谷殼放在蒸籠上蒸熟曬幹後用鐵鍋大火暴炒成花,把谷殼分開後加熬好的紅糖和炒香的芝麻加工成麻糖片,味道美極了,至今難以忘懷。後來我多次回家,店鋪買的都是爆米花和油炸花生凍米糖,看不到那種谷花麻糖,因這種麻糖加工復雜壹點,現在的人追求間單快速。還有就是用雪裏紅加工的幹菜,記得初中時住校,壹碗幹菜可以吃壹星期,那時候農村落後,生活困難,幹菜只能放點辣椒,沒有油,只有幹菜的香、辣味,就這間單味道,終身難忘。這種梅幹菜農村還保留,我毎次回去都會帶些回來,幾十年來壹直如此。用幹萊加工扣肉、紅燒肉,這味道是大飯店高擋菜沒有的。老家的美味多,用古老土法加工的紅糖買到幾十元壹斤,比其他地方產的紅糖貴許多,而且往往是有價無市,不是關系很難買到真宗的。又如金華火腿,實際是老家義烏和東陽生產的,名氣很大。我對這些沒有什麽留戀,唯獨對谷花麻糖和梅幹菜情有獨鐘,雖然它們都普通低端,在我心中比大酒店中山珍海味更好更適合自己。

妳覺得農村裏最讓妳難忘的食物是什麽?現在還能吃嗎?我是在農村長大的,也是個農村娃。記得小時候家裏是很窮的,加上家裏田地又少,家裏5口人,吃不飽是常有的事情了。要說到讓我難忘的食物,肯定是有的,那就是烤田鼠肉了。

在我們那裏,哪怕是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吃田鼠的,個頭也不是很小哦。小夥伴們別想到家鼠去了,兩者還是有差別的。壹般稻谷收割完之後,也就是冬天了,田裏都是幹的了,田鼠洞也多。我們都是找好洞口後,壹個洞口用網堵住,其他的洞口就點燃稻草後用煙熏它們出來。有時候會有田鼠,有時候沒有,就看洞口是不是光滑的,如果光滑,那就證明田鼠經常光顧了。

得到的田鼠後再清理幹凈就可以炒著吃了,我覺得很美味。除了炒著吃,我們也會烤著吃。記得那時候沒啥配料,就放壹些油和鹽了,依舊覺得美味。說實話,我還是還懷念的。不過現在生活好了,回家也很少會去打田鼠了,也懶了,想吃也難吃到了。

在我家鄉那裏,幾乎老壹輩人都吃過,但是現在少了。也就前幾年的時候,去我表哥家,和他們壹起去打田鼠,收獲了了幾只回來,又吃到了,配料也多,放入充足的配料,烤後很好吃,現在想想可真美味啊。

豬肉燉白菜。我出年於七十年代,家裏很窮,壹年很少吃肉,最盼望吃的就是豬肉燉白菜了。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臨近過年了,把養了壹年的黑年豬殺了,活著殺的時候也就壹百八九十斤,殺了以後也就是百十來斤的豬肉。放學以後,就去看村口的殺豬,盼望著什麽時侯殺豬的才能安排到我們胡洞來殺。壹年沒吃過豬肉對殺豬的渴望可想而知,終於輪到我們家殺豬了,心中很興奮。

殺豬後,父親叫上幾個親戚在家喝點酒。媽媽叫上鄰居大嬸切下豬肉的血廠脖子,切成壹大片壹片的。然後,從肉膘比較多的地方切壹小塊,切碎。放入壹個大鐵鍋中先熬油,我那時就負責抱柴禾,有時幫忙燒火。等熬出些油,再放入切好的血脖子肉,放入蔥段、姜片、花椒及大料袋,放點醬油,當肉片七八成熟時,放入切好的白菜,蓋鍋蓋燉肉。看著冒著熱氣,大片大片的肉,我們小孩子的眼都看直了。

燉好後,先盛給喝酒的人。他們壹邊喝酒壹邊吃著肉,邊談著今年以來糧食的收成,評論著今年誰家的豬殺出的豬多。先後酒席散了,盛上米飯放上些豬肉燉菜,由我來小孩去給街坊四鄰去送。送完後,我們幾個孩子才貪婪的吃起豬肉燉白菜,是我們壹年中很少能吃撐的幾頓飯之壹。記得有個鄰居家的小哥哥,他們家特窮,壹次吃殺豬菜時,吃了五六大碗,把他肚子撐的圓圓的,外面青筋暴露。撐的只叫肚子病,都把大人給嚇壞了。

我覺得在農村最讓難忘的食物是壹種叫做天鵝蛋的甜瓜,它讓我時常想起我的父親,因為上班回家的次數不是很多,每年當甜瓜能吃的時候,父親總會買幾斤放在客車上,路過我上班的縣城時我到車站再去接壹下,吃著甜瓜,想著父親生前對我的愛,心裏有壹種說不出的滋味.

姊妹三個,家裏沒有男孩,父親把全部的愛都給了我們三個,父親在世時經常幹的都是出力氣的重活,種莊稼是壹把能手,還經常趕著它心愛的騾子為別人耕種田地來掙錢,知道我愛吃甜瓜,只要地裏的甜瓜下來我沒有回家,總會買了給我捎過去,這是壹種白皮稍微帶點綠色的甜瓜,熟了特別甜,籽是紅色的,我經常是皮帶籽壹起吃,壹點都舍不得浪費,這種瓜即使長得有點歪不好看,但是特別甜,我記得最貴的時候賣到了5元錢,因為父親去世已經17年了!

今天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又勾起了我對父親的思念,想起甜瓜也想起了父親對我的愛,小小的甜瓜對我來求說就是壹種幸福。

最近幾年在外打拼,甜瓜成熟的季節都不在家裏,總有好幾年沒有吃到了,不知道它還是不是原來的那種味道,我也希望能回到家鄉,再次吃到這種味道的甜瓜,是父親的味道的甜瓜.

我出生在80年代,當年農村特別窮,農民住的也基本都是瓦房,生活中基本沒有零食,連吃個糖都是奢望,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吃肉是最幸福的事情,但是讓我最難玩的食物不是糖果,也不是肉。

楊梅

可能大家覺得很好奇,楊梅有什麽好難忘的,因為當年我的零花錢都是自己賺的,自己去撿壹些熟料袋、熟料瓶換幾毛錢,然後就去買楊梅吃,壹毛錢壹小包,有十多個小楊梅,大小僅有跳珠的壹半大小,現在的楊梅個頭跟荔枝有的壹比,另外裏面還放了很多鹽,又酸又鹹,有壹點點甜味,但是小時候的我卻特別喜歡吃,試問這也叫零食?這簡直就是丟地上的垃圾,這種垃圾食品現在肯定吃不到了。

玉米桿子

在我們南方這邊種玉米的比較少,普遍都是種植紅薯、花生、豆子之類的,有個別人會種壹些玉米,小時候因為沒什麽零食吃,像甘蔗、蘋果、橘子這些想都不用想,這些是過年才可能吃到的東西,因此看到有人種了玉米,去外面放牛的時候,就去找玉米桿子吃。那種又大又粗、底部發黃的玉米桿子有壹定的甜味,吃多了嘴巴容易起泡。玉米桿子現在雖然能吃到,但是肯定也沒人去吃了。

紅薯

小時候農村窮,平時家裏很少會買肉吃,白米飯平淡無味,而小孩吃東西又比較挑剔,不好吃就少吃,而農村的紅薯卻不同,紅薯有種特別的甜味,關鍵是紅薯還能吃飽肚子,因此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吃紅薯,也不等父母去田裏挖,自己拿著鐮刀就去田裏撬紅薯,然後放入土竈裏烤,烤紅薯特別香甜,至今難忘。

不過現在農村都不用土竈了,沒地方烤紅薯了,還有就是現在的生活方式也變了,對紅薯已經提不起興趣。

農村裏最讓我難忘的食物

我是80年代出生在江南農村的。現在還清晰的記得。那時的天是藍的,水是清澈見底的。河水,井水提上來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所有蔬果都是綠色有機的,家禽是放養的,空氣是沒有汙染的,夏天很熱,冬天很冷房檐上結冰淩那是常有的事。

那時最叫我難忘的食物,就是每到夏天,用縫紉針做成魚鉤掛上蚯蚓,用種水稻拉直線用的尼龍繩系鉤,去到小河邊石頭縫中釣---癡虎魚(真實學名真不知道叫什麽,我們農村都這麽叫它。)

這種魚很好釣,壹會功夫就可以釣上壹盤。記憶中癡虎魚。永遠長不大,最大的也只有手掌那麽長,2兩左右的就算是巨物了。此魚,肉嫩,多汁。魚身少刺,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

特備適合清蒸,紅燒。放雞蛋壹起蒸出的那個味道真叫人永生忘懷。

現在這樣的魚,在我們這裏基本已經絕跡了。現在市場上賣的都是人工飼養,它對水質要求特別高,非常不容易養。現在我們這裏賣到90壹斤,而且還很少見。

我覺得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媽媽用土竈鐵鍋做出的米飯鍋巴 ,掰壹塊放進嘴裏,香脆香脆的,那真叫壹個香。在我小的時候家裏人口也多,壹家人能吃飽飯都覺得很幸福了,媽媽每次把米飯從鍋中盛出後,都會繼續往竈臺裏再添壹把柴火,隨著柴火越燒越旺,鐵鍋中剩下的壹層米飯就漸漸變得金黃,酥脆然後散發出誘人的香氣。每次母親做鍋巴的時候都是我在邊上打下手,因為這樣就能第壹個吃到酥脆可口的鍋巴。

在那個年紀,鍋巴於我來講既是主食也是零食,小時候父母特別勤勞能幹,當時家中有個大棚種茄子,茄子從育苗開始,定植、授粉、抹杈、摘心、追肥、澆水、直至收獲感覺地裏的活總也幹不完,有時天剛亮父母就下地幹活去了,到天黑了才回家,所以每次母親做完飯都會整點鍋巴,留起來讓我們兄妹幾個當午飯吃,除了幹吃,鍋巴還可以放到碗裏,泡點熱水放點糖就能做零食吃了,香甜可口,那滋味美極了。

現在離開家在外面工作,要說吃過的鍋巴也很多,但是就是沒有大鐵鍋做出的那個味道,也只能偶爾回家時才能吃到母親做的鍋巴,也許這就是家的味道吧!

看到這個問題真是勾起了好多兒時的回憶。小的時候壹年有那麽壹兩次機會,可以跟著媽媽、外婆回農村看望外曾祖母。對於小孩來說,農村可真是壹個天然的大遊樂場,和當地的小朋友壹起去捉泥鰍、黃鱔,摘草莓,爬到樹上摘毛桃子,偷偷拿家裏的香腸臘肉到野外燒烤……玩兒到飯點才回家,壹進院子旁邊就是廚房,很大壹個土竈臺,鍋也特別大。外曾祖母小小的壹團身影,坐在竈臺邊上往裏添柴,外婆就揮舞著鍋鏟,給我們忙活好吃的。

那時吃過些什麽菜現在已經記不清了,但印象很深的是飯的做法,四川這邊叫“箜飯”,壹般有豆角箜飯,土豆箜飯,豌豆箜飯。就拿豆角箜飯來說吧,做法大概是提前把米用清水浸泡半天,柴鍋裏倒油,油熱後爆香姜片蒜片,倒入豆角翻炒,接著往鍋裏倒入壹些清水,水不能太多,和豆角持平差不多,然後把泡好的大米鋪在豆角上,蓋上鍋蓋慢慢悶。等柴火差不多燃盡了,飯也差不多熟了,揭開鍋蓋,香味撲鼻而來,有米香,油香,豆角的清香,底部的豆角有些會發焦,所以還有獨特的焦香味。撒上鹽,翻炒均勻,壹碗壹碗的盛出來遞給每個人……

許多年以後,記憶中的農村已經消失了,但記憶中的味道常留心間。我也試過自己做箜飯,做過很多次,都不是記憶中的味道。都說城市裏的天然氣沒有農村的柴火做飯香,想必就是少了那炊煙裊裊的“人間煙火氣”吧!

原來家家戶戶基本都有榆錢樹,在青黃不接的58年,榆錢兒就是窮苦人的救命糧,雖然我們85後感受不深,但作為小的時候的 美食 也留下深深的印象,小時候吃榆錢的季節,家裏都蒸上壹鍋,做成榆錢饃,或者用大蒜汁伴著吃,現在都想得很,現在算算有個十幾年沒吃過啦,每當看到老家人微信朋友圈發的照片,真是羨慕啊。

槐花具有淡淡素雅的清香,它不僅可以觀賞,也可以食用,小時候,最喜歡和小夥伴用竹竿綁個鐮刀,鉤槐花吃啦,生吃甜甜的,蒸著吃和榆錢飯壹樣好吃,槐花壹串串,晶瑩發亮,看著都很美。現在的做法好像很也多,可惜沒到吃槐花的季節,都不能回家,還是吃不上。

金蟬,老家叫“杜拉龜”,“爬叉”,有唐憎肉的美稱,營養價值很高,皮還是壹種中藥材。小時候,夏天都去摸爬叉,摸了之後去買,那是的零花錢就會賣爬叉得來的哦。現在越來越貴,要1元壹個,人工養殖的也很多,想吃飯店裏面也有賣,網上可以買到,每次回家帶的特產也是金蟬,但很多外地人不敢吃。

馬炮瓜、茅針草、烤地瓜、烤玉米、燒小麥、燒毛豆、燒螞蚱....還有哪些已經忘記的叫什麽的野果野草,都是兒時快樂的源泉,都深深的埋藏在記憶裏,揮不去,又找不到。

這個和年代地域家庭條件等因素有關。我五〇後,小時候別說水果零食,能不挨餓受凍就不錯。說起來令人心酸,我最難忘的是水果糖的味道,最想吃的是烙餅炒雞蛋,記憶最深的香蕉的味道。上小學的時候同學中有個小名叫臭孩兒的同學,他買了壹塊水果糖吃,我看著他吃饞的夠嗆,他慷慨地咬給我壹點兒,太好吃了,至今難忘。小時候沒吃過水果,有壹次我伯父的同事來家裏看我曾祖(伯父吃公家飯),帶來壹把香蕉,曾祖沒舍得都吃,分給我們兄弟姐妹每個人壹小截。我含在嘴裏不舍得下咽,那味道至今想起來猶在。現在吃什麽品種香蕉都不再有那個味道。小時候白面很少,平時不吃。偶來客人,家裏會烙幾張餅,炒幾個雞蛋,炒個白菜絲招待,只有父親陪吃。我們幾個孩子站在門外等,客人吃完剩下後給我們幾個分分。那餅太好吃了,現在山珍海味也沒那餅好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說起來就像故事。故事是回味,品過去,憶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