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壹,全國著名的"核桃之鄉",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也是雲藥通小編“海多多”的故鄉,那麽去臨滄旅遊,有什麽必吃小吃呢?下面我們就壹起來看看吧。
1、卷粉
簡介
腸粉起源於廣東的漢族特色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鹹、甜兩種,鹹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壹種米制品,亦稱拉粉、卷粉、豬腸粉(因腸粉形似豬腸),廣式腸粉應該跟北方的涼皮類似。
做法
主料:米漿,豬肉或牛肉或蝦仁,青菜,雞蛋,菜脯粒。
做法:腸粉的制作很簡單,在大網篩子上鋪壹塊白布,將磨好的米漿澆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餡料,卷成豬腸形,置於盤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醬便成。
2、醬豆腐
簡介
醬豆腐是經典的漢族美食。北方部分地區對豆腐乳的別稱也叫“醬豆腐”或者“醬豆腐乳”。例如北京,天津地區就有這種叫法。另外也稱“紅方”。阜新等地區有這個叫法。“青方”是臭豆腐乳,是當年慈禧太後賜名。
做法
原料:豆腐200克、芝麻2克、蔥20克、醬油20克、蒜5克、白糖5克、味精5克、芝麻油10克、醬牛肉湯10克、辣椒絲少許
制作方法:1.把豆腐控幹水後,切成3~4厘米長、2厘米寬、1厘米厚的塊。2.蔥切成絲,蒜剁碎。3.在平底鍋上抹上油,把平腐塊煎成黃色。4.在小鍋裏倒進肉湯、醬油和白糖,邊燒邊放進煎好的豆腐塊。5.燒到湯快沒有的時候,放進蔥、蒜、味精,在微火上熬到沒有湯為止。取出裝到盆裏。6.吃時撒上芝麻和辣椒絲。
3、清燉牛肉
簡介
清燉牛肉是壹道家常菜品,主要食材是牛肉和白蘿蔔,主要烹飪工藝是燉。牛肉是補氣血的佳品,可治療由氣血虛弱引起的脾胃虛弱都,健脾養胃,對面黃肌瘦以及虛胖的人群都有好處。
做法
材料:牛肉1000克,大蔥3根,生姜1塊,大料適量,桂皮適量,調料:料酒2大匙,精鹽2小匙,冰糖適量。
制作方法:1.牛肉洗凈,切塊,放沸水中氽燙,以去除血水,撈出後用冷水洗凈,2.蔥、姜洗凈後拍松,與牛肉、大料、桂皮、料酒、冰糖、鹽壹並放入燉鍋,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燉1小時,至牛肉松軟即可。
4、雞肉爛飯
簡介
佤族喜歡吃“雞肉爛飯”,視之為上等佳肴。其做法是把剛開口叫的公雞用竹簽戳死後放在火上把毛燒光,拔去毛根,掏去內臟,然後切塊,放入冷水裏煮。等水沸後放入大米、五茄皮、酸筍、姜、芝麻、辣椒、花椒、木漿子、香芭草、鹽、蘇子等佐料,邊煮邊攪,米煮成稀粥便成雞肉爛飯。佤族雞肉爛飯選用本地土雞,忌諱用白毛雞煮制。拉祜族也把雞肉爛飯視為上等佳肴。
做法
手撕雞肉爛飯的制作程序為:將收拾好的雞體在清水中煮熟,撈出雞後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裏煮,稍煮壹陣放入壹把酸筍,至大米煮爛,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端下蓋好。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備好的薄荷葉、茴香、香辣蓼等切細撤在雞絲塊上,再撤上花椒面、食鹽、辣椒面,加以攪拌均勻倒入爛飯調勻即可上席使用。
5、豬血腸
簡介
豬血腸是壹道漢族風味名菜,屬於東北菜。把生豬血放入盆內,凝成塊的要劃碎;白肉湯燒熱,加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面,攪拌均勻晾涼;過籮後倒在豬血盆內,並加香菜末攪拌均勻;灌入洗凈的腸子內,用線繩把口捆好;把準備好的腸子在清水鍋內燒煮開,開鍋後用慢火煮15分鐘取出,用冷水泡涼,把線繩解去即成。
做法
原料:豬血1000克。輔料:豬小腸300克。調料:鹽30克、花椒6克、胡椒20克、香菜20克、味精5克。
做法:1、把生豬血放入盆內,凝成塊的要劃碎;2、白肉湯燒熱,加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面,攪拌均勻晾涼;
3、過籮後倒在豬血盆內,並加香菜末攪拌均勻;4、灌入洗凈的腸子內,用線繩把口捆好;5、把準備好的腸子在清水鍋內燒煮開,開鍋後用慢火煮15分鐘取出,用冷水泡涼,把線繩解去即成。
6、酸扒菜
簡介
酸扒菜是雲南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壹。酸扒菜還有藥作功效,特別對感冒有壹定療效。做壹道酸扒菜並不難,但吃起要香味俱全就很不容易。不同的人用同樣的材料和同壹個人用不同的材料,做出的酸扒菜味道也有差別。衡量酸扒菜做得如何,關鍵是吃起來要:酸到位、辣到位、香到位。總的感覺是酸香酸香的。
做法
做酸扒菜必須有酸筍子。其它調料要有精鹽、辣子、蕪荽、花椒油、味精、醬油等。選擇主料也十分講究,並不是什麽原料都可以做酸扒菜的。做酸扒菜最主要的原料是豆包、青菜、南瓜尖、洋芋等。它們既可單獨烀,也可以有選擇性的混合烀。例如選擇飽熟的豆包,在清水裏泡洗凈後,放入鍋內放上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燒至沸騰,後用文火慢慢的燉著,直至豆包扒了再放酸筍子,最後放其它原料和作料調料。也可選擇肉類做酸扒菜,如酸豬蹄、酸辣魚、酸辣雞等。還可以把肉類和蔬菜類混合烀酸扒菜。
7、紅燒雞樅
簡介
紅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壹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
做法
食材:雞翅、蔥姜、八角、米酒、生抽、老抽、冰糖、鹽、味精
1、雞翅每個上面斜切三刀,方便入味。焯水撈出控幹備用。2、用油把雞翅煎兩面微黃,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壹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3、油全部倒出去,鍋裏沾的壹點油,放入蔥姜八角,小火幹煸壹下,出香味。4、倒入生抽老抽壹比壹,沿著鍋邊澆,可以祛除醬油的醬味。放入米酒,冰糖5、:大火煮開後,放入雞翅,湯汁要和雞翅齊平,不夠的加米酒。6、全程大火燒,不時的翻動壹下雞翅。直到湯汁濃郁。放點味精提味即可出鍋。
8、涼米線
簡介
雲南的米線分幹漿(細)和酸漿(粗,滑),幹漿米線壹般做成過橋米線,而酸漿米線做豆花和涼拌才好。
做法
取新鮮米線,拌入芝麻醬、芝麻泥、香椿水、鹽水、蒜汁、辣椒油、酸醋,再放韭菜、香菜、剁腌菜等,即可食用。其味清涼酸辣,香郁鮮美,為夏、秋兩季美食。其又有特殊作法者,或配以鱔魚,稱“鱔魚涼米線”;或配以特制酸湯,稱“酸湯涼米線”,最普遍的吃法就是配上雞絲、雜醬等。
9、竹蓀湯爆肚
簡介
竹蓀湯爆肚是雲貴高原著名的湯菜。在湯爆肚的基礎上。加入竹蓀,以提高菜肴檔次和增加營養價值。湯清味鮮,肚頭脆嫩,竹蓀爽脆。竹蓀具有人參的補益功用,入菜可葷可素。令人驚奇的是,用竹蓀做的菜,放幾天不會餿壞。雲南鎮雄縣的苗胞還用它和糯米壹同泡水喝,用以醫治身體虛弱、跌打損傷和咳嗽氣喘等病,對肥胖癥更有明顯的減肥效果。
做法
原料:豬肚頭700克、蔥10克、幹竹蓀20克、姜10克、香菜20克、味精3克、胡椒3克、芝麻油5克、精鹽15克、雞清湯1000毫升
制作方法:1.竹有用清水漲發,洗凈,順長剖開,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湯余透,撈出瀝去水分,放入湯碗中。豬肚頭用水洗凈,剔去外皮和油筋,從裏面壹側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為厚度的 2/3.再切為 3.5厘米長,l厘米寬的塊。香菜、蔥、姜洗凈,切成末。2.炒鍋上旺火,註入清水 1000毫升,沸後下肚頭氽至半熟,用漏勺撈出,放入竹蓀碗內,同時下蔥、姜末。3.炒鍋上火,註入雞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沸後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蘇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