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絕”是奎光閣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豆角和雨花茶;
“兩絕”是永和園的開陽幹絲和蟹殼黃燒餅;
“三絕”是七方閣的麻油幹絲和鴨油酥芝麻餅;
“四絕”是劉鳳菊的豆腐澇和蔥油餅;
“五絕”是七方閣的什錦飯和雞絲面;
“六必須”是姜的牛肉湯和牛肉鍋;
“七大奇跡”是湛園面館的薄袋餃子和紅湯炸魚面;
“八絕”是蓮湖甜品店的桂花夾心餃子和五色糕。
餐飲介紹
南京菜壹直被稱為京蘇菜,而廚師們則自稱為“京蘇幫”。
南京菜以其選料嚴格、制作精細、主料突出、精致細膩、色澤鮮艷而聞名,並在時間中不斷翻新。其風味特點主要表現在口味醇厚、鹹淡適中、適應性廣。菜肴講究原汁原味,以鮮、香、脆、爛、嫩為主。其形硬而軟,湯濃而醇,肥而不膩,淡而不稀。酥爛不失形,滑嫩不失味。
南京的制鴨技術久負盛名,早在1400年前的南朝就有記載。南京的鴨菜聞名全國。除了金陵烤鴨,鹽水鴨、烤鴨、金陵醬鴨、脆皮鴨、八寶珍珠鴨和鹽水鴨胗也各具特色。
此外,南京龍池的鯽魚以頭小、身大、背厚腹空、肉質細嫩鮮美而聞名。水產品中的“八鮮水”是魚、荸薺、蓮藕、茭白、慈菇、水芹、雞冠果和荷花,是中秋節期間豐富市民菜籃子的最佳產品。
夫子廟的大石壩街和湖南路的獅子橋是著名的美食街,有許多特色小吃,如回憶殺鴨血粉絲、獅子宮獅子頭、尹氏雞湯包等。有機會妳壹定要嘗嘗。
秦淮八絕:所謂“秦淮八絕”是指南京八大小吃店中的十六個著名景點:奎光閣的五香茶葉蛋和五香豆角;永和園的蟹殼黃燒餅和開陽幹絲;七方閣的鴨油酥芝麻餅和香油幹絲;劉鳳菊的蔥油餅和豆腐;七方閣的什錦飯包和雞絲面;姜的牛肉鍋貼和牛肉湯;湛園面館的薄包餃子和紅湯炸魚面;蓮湖糕點集團店內的五色糕點和桂花餡餃子。也有不同的版本,例如,壹些版本包括鹵素幹燥。有些店已經歇業了,比如奎光閣,有些店的水平也不過如此,不要迷信。夫子廟的很多餐館都有小吃套餐,妳可以壹次品嘗秦淮八絕,但最好找壹家大店來保證味道。建議去狀元樓、貴賓樓或者秦淮人家。當然價格也挺高的(壹般人需要100元以上)。
特殊顏色蔬菜
板鴨
南京板鴨聞名中外。明清時期,南京流傳著“古書院、琉璃塔、黑緞、鹽水鴨”的說法。民歌中,可見南京鹽水鴨早已聞名遐邇。板鴨是用鹽鹵腌制幹燥而成的,分為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實,似板狀,故名板鴨。南京板鴨的制作工藝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清朝,地方官員總是選擇質量更好的新鹽水鴨向皇室進貢,因此也被稱為“進貢鴨”。朝廷官員在相互訪問時交換鹽水鴨作為禮物,因此也被稱為“官方鹽水鴨”。
鹽水鴨
鹽水鴨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南京板鴨壹年四季皆可制作,腌制周期短。現賣現買現吃,不宜長期存放。這種鴨皮白嫩,肥而不膩,香濃可口,具有香、脆、嫩的特點。每年中秋節前後的鹽水鴨顏色和味道最好。因為鴨子是在桂花盛開的季節制作的,所以它有壹個好名字:桂花鴨。《白門方》記載:“金陵八月,鹽水鴨最有名,人人以為肉中有桂花香。”桂花鴨”是壹款久釀好酒。在南京,來自家鄉的遊客在節假日或工作日外出購買壹碗鹽水鴨似乎已經成為壹種世俗禮儀。
在湖南路購物中心旁邊的桂花鴨店裏可以買到正宗的真空包裝鹽水鴨。
快餐
金陵名小吃
南京夫子廟是金陵小吃的發源地,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在南北朝時期,它已經是壹個商人聚集的地方,到了明清時期更加繁榮,到處都是餐館,茶館,餐館和小吃店。僅小吃品種就有200多種。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小吃店也越來越多。除夫子廟外,在湖南路、新街口、朝天宮、長樂路、山西路、中央門、惠民橋、燕子磯等地逐漸形成了相對集中的小吃群。此外,沿街叫賣隨處可見。
南京著名的小吃有劉鳳菊(豆腐腦、蔥油餅等)。)、沁園春(餛飩、糕點)、蓮湖甜品店(蘇式糕點)和江煎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