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國民風民俗有哪些

中國民風民俗有哪些

中國的民風民俗有:除夕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春節拜年、走親戚;元宵節吃元宵;寒食節祭掃、踏青;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等。具體介紹如下:

1、除夕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壹天,家裏家外都要打掃得幹幹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

壹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

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壹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壹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壹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擴展資料: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

小年,即農歷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竈王爺上天(把供奉的竈王畫火化),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所在的壹家,在過去壹年的表現。為了讓竈王爺說好話,要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讓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竈王迎回來,就是請(買)壹張新的竈王畫(畫上畫有竈王爺和他的太太竈王奶)供在廚房。畫的兩側通常貼壹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壹家之主。

大年從臘月最末壹天開始,壹般認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中國民風民俗?百度百科_中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