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百年老字號,其中尤以北京居多,老字號這三個字,經歷了歲月的長河,秉承了重要的傳承意義,作為壹張老北京的餐飲名片,每壹位走在北京大街小巷的遊客,都很容易聽到、看到“老北京”或“老字號”這兩個詞,尤其是王府井、前門,更是老字號紮堆的地方,每壹家都流光溢彩,那金光閃閃的匾額,代表了歷史的見證。
都壹處燒麥館,開業於清乾隆三年(1738),創業人姓王,原籍山西,在前門外大街路東做點小生意,後來賺錢後,蓋了壹間門面的小樓。經營品種有煮小花生、玫瑰棗、馬蓮肉、晾肉等小菜,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賜名,又送壹“虎頭”匾而出名。
據說是當面幹隆皇帝微服私訪回京,路過壹家小店,品嘗過該店的小吃後大為贊賞,後派遣人贈送牌匾。到了同治年間北京的都壹處燒麥館才開始制作銷售燒麥,其特點不僅皮薄餡滿,而且味道極好。
時到今日,都壹處已有260多年的歷史了,主營的不僅僅是燒麥好吃,其它的京城小吃美食也是別具特色,下面就來看看老北京都壹處燒麥館的京味美食,京城京味,人氣火爆,初到京城或久居京城的人可前來壹試。
“都壹處”經營的美味頗多,最負盛名的有梢麥、炸三角、糟肉和馬蓮肉等,各種名酒藥酒樣樣齊全。雅座中書畫陳設有致,每天門庭若市,生意興隆。
梢麥確實有其獨特的風味,它是壹種由面皮包餡的食品,制作十分精細。首先用面粉和成湯面團,然後搟成薄片,又用壹種特制的軸槌搟成直徑三寸、帶有二十三四折,形如蓮花葉的薄皮。
包的餡多種多樣,可隨季節變換,其中以三鮮餡(海參、大蝦肉、玉蘭片或雞蛋為三鮮,加豬肉,但不算為“鮮”,加韭黃或韭花腰子及其他作料,用香油調勻)最好,包的皮薄餡大成石榴形,收口處有形如麥穗,餡微露可見,上掛壹層薄霜狀的粉,宛如四五月正當抽穗揚花掛粉的麥子梢端,故稱梢麥。
包好的梢麥上屜蒸熟,吃時極為鮮美,既可當點心,又可作主食,是著名的北京風味食品之壹。後來,北京開設的梢麥館有好幾處,但仍以“都壹處”最好。
“四抓”是抓炒腰花、抓炒裏脊、抓炒魚片、抓炒大蝦。這是被慈禧封為“抓炒王”的王玉山的拿手菜。所謂“四醬”則是炒黃瓜醬、炒胡蘿蔔醬、炒榛子醬、炒豌豆醬。所謂“四酥”,則指酥魚、酥肉、酥海帶、酥雞。這些宮中名菜做工精細,色彩美觀,味道醇鮮清淡,很受顧客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