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寫作文的過程中,孩子會學習正面敘述和倒敘的方法。講真話的方法是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講真話,還原給人聽。而倒敘的方法,則是先把事情的結果說出來,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再把事情的始末說出來。這樣,劇情變得曲折,敘事變得更吸引人。不得不說,前向敘事和倒敘各有千秋。用哪種方式描述,要看妳想達到什麽樣的效果。
結果和過程也是如此。但是在回答別人的時候,為了避免別人因為聽復雜的過程而緊張焦慮,應該采用倒敘的方式,先把結果告訴別人。這樣,別人知道結果後,即使過程驚心動魄,也不會太擔心。這樣就極大的安撫了回答者的情緒,讓他們可以繼續心平氣和的聽我們的回復。
壹天,琪琪的媽媽在做飯。因為她住的是四合院,廚房在院子裏,鄰居也很近。正當她專心做飯的時候,壹個鄰居突然跑過來對她說:“琪琪媽媽,琪琪在外面玩的時候,壹輛車飛快的開過來了……”鄰居的話還沒說完,媽媽手裏的鍋鏟就掉在了地上,媽媽雙腿壹軟,差點坐在地上,壹句話也說不出來,臉色煞白,淚流滿面。
鄰居們見她媽媽這樣,都很擔心,趕緊說:“沒事,沒事,琪琪。車開得很快,幸好有隔離帶減速,琪琪才得以安全逃跑。前段時間大家還嫌棄隔離帶礙事。看來是要裝隔離帶了。”鄰居不知道他後面說了什麽,但他媽媽什麽也沒聽見。聽說琪琪沒事,媽媽跑出去把琪琪抱回家,把琪琪抱在懷裏,好像找回來了壹樣。
在這種情況下,鄰居的說話方式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氣喘籲籲”。他說了前面的危險情況,讓聽者誤以為發生了非常不好的事情。過了很久才說結果沒事,壹切都好,讓聽者松了壹口氣,但之前的震驚在他心裏久久揮之不去。給人回復的時候,首先要說結果。如果結果好,可以讓聽者安心;如果結果不好,也可以讓聽者及時處理,以免因為聽細節而耽誤回應的時間。
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要先把結果搞清楚。比如,銷售人員在與客戶溝通時,要先講自己為客戶爭取到的利益,再講自己在為客戶爭取利益的過程中付出的辛苦。如果妳花很多時間談論妳的辛苦,會讓客戶覺得業務員是在邀功,會給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客戶可能會因為不耐煩,沒有耐心聽到結果而掛斷電話。其實只要妳先把好的結果告訴客戶,讓他們開心,非常認可妳,妳擔心客戶不耐心聽妳辛苦嗎?
越是緊急的事情,越是要先說結果。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所以壹定要抓緊時間抓住這個好機會。如果因為冗余而錯過了解決問題的好機會,相信回答者會抱怨妳是個長舌婦,給妳留下不好的印象。
結果越差,越要先說結果。這樣,在接下來的溝通中,聽者就能和妳壹起了解過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妳先重復過程,而聽者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也不知道結果是好是壞,就會導致前面的敘述徒勞無功。聽到結果後,聽者會找出關鍵問題,進行反復的提問和決斷。
如果壹件事情結果很好,大家都很開心,那麽我們可以先說說過程。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設置壹些懸念,讓故事引人入勝,也可以先賣了再讓人覺得意外。當妳吸引了對方聽妳講故事的興趣,妳自然可以繼續講下去,並在最後時刻把好的結果透露給對方,與對方分享喜悅。這樣對方會覺得像是在聽壹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尖叫不已。當然,對於有好結果的故事,也可以先放結果,再講詳細過程,也是可以的。
總之,結果很重要,很多人都特別在意。為此,要把結果放在第壹位,這樣才能滿足對方想知道結果的欲望。尤其是關鍵時刻,最好不要賣關子。如果妳總是故意拖延,不及時告訴結果,妳甚至可能會因為太心急而導致對方生氣!只有把握好出結果的時間和節奏,才能讓回復更加流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