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獨桿轎(濠城鎮)
“獨桿轎”的表演壹般通過語言、動作來傳播和繼承。它依靠歷代表演者的口耳相授,且在傳承過程中得到豐富和發展“獨桿轎”的表現采用喜劇形式,並達到喜劇的效果。其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通過誇張的表情和動作,醜畫的化妝和道具,直接的情節和語言,達到詼諧滑稽的作用。“獨桿轎”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雖不同於壹般的舞蹈表演,但同樣吸收了壹些舞蹈動作,因此屬於原生態的民間舞蹈形式,其人物、情節、道白、表情、動作等展現了特有的藝術特點。
2、垓下舞龍(濠城鎮)
舞龍是壹種傳統民間舞蹈,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實踐中所創造和傳播的表演藝術。自明朝初年起,垓下舞龍便開始流行,經過多年的表演、實踐,不斷積累、豐富、加工、完善,逐漸發展成為壹種民間喜聞樂見、深受歡迎的原生態藝術活動。 “舞龍”是勞動群眾自發的壹種娛樂活動,極富欣賞性,演出時能充分調動觀眾情緒,場面火爆,氣氛熱烈,有強烈的感染力。
3、谷陽旱船(城關鎮)
“旱船”是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在表演、傳承過程中,經過表演者和觀眾的不斷加工、完善,得到了發展和進步。其表演的情節也直接體現了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采用源自生活實踐的舞蹈動作,通過表演者生動的表情和誇張的動作,打動觀眾,吸引觀眾,達到娛樂的目的。旱船是壹種特殊的藝術表現手段,是以動作表現主題的表演藝術,其情節、人物、道具、表演等有著鮮明的藝術特征。
4、谷陽跑驢(城關鎮)
形象逼真,表演的道具主要是毛驢,用篾紮制,頭部靈活,便於操縱,遠望如真人騎驢。
特點:表演靈活,形式多樣,除雙人表演外,也可單人表演,還可多人表演。藝術性強,富有感染力。舞蹈動作幅度大,動感強,通過上坡、下坡、過河等情節,采用走、跑、跳、縱、臥、踢等步法、身法,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5、董廟花車(劉集鎮)
董廟花車表演形式多樣,源於生活,貼近群眾,流行於民間,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壹種地方歌舞。它采用了對白、歌唱、舞蹈等多種手段,表現了勞動人民豐收的喜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感情豐富,情緒飽滿,樂觀昂揚,效果明顯,深受歡迎,是群眾自娛自樂的壹種文藝活動。
6、董廟舞獅(劉集鎮)
獅子舞以其特有的表演形式,有其特有的藝術特點。其表演時間、場合、人數、道具等均可因陋就簡,因地制宜,極為適合廣大農村和勞動群眾。通過壹些簡單的道具和動作,逼真表現了獅子的喜怒哀樂,揭示了“萬物之長”的人能夠馴化“百獸之王”即自然的鮮明主題。 1、虎頭鞋帽
虎頭鞋、帽全部為手工制作。以棉布為原料,繡上虎頭圖案,有的在虎頭上還繡有“王”字。
2、女性“扯臉”
女性“扯臉”,是壹種傳統美容、脫毛的保健技藝。兩女性對面而坐,壹女子以口撚線,起固定作用;同時雙手撚動棉線,適度用力,上下左右撚去對方臉上的汗毛。撚時,敷以白粉,既光滑潤膚,又增白美容。
3、王世祥雕塑
王世祥:(號石人),67年生,安徽省固鎮縣人,安徽工藝美術名人(架上雕塑僅評2人),蚌埠市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先後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安徽日報》、《美術報》、《安徽工藝美術報》等報刊,雜誌多次發表。代表作有:《月下獨斟》、《板橋遺韻》、《生機》等等。 1、湖溝燒餅
正宗的“湖溝燒餅”以當地優質小麥頭道面為原料,用多道工序和制,其主要特點是香酥可口,稍嚼即爛,外脆裏嫩,不會戳破口腔。原料采用正宗驢油,當地產優質小麥粉,芝麻及上等黑胡椒采用十幾道工序制作.通過當地土窯燒制土缸烘烤而成。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內外多層。燒餅裏面是香蔥和面調和的餡,外邊是壹層厚厚的焦黃加黑的芝麻,金黃燦燦的,看上去象壹個玲瓏剔透精致的小工藝品,燒餅外黃裏軟,色呈蟹殼紅,不焦不糊,不油不膩,咬壹口,香氣四溢,蔥油流滿嘴角。
2、固鎮綠豆餅
濠城有壹種傳統特產綠豆餅:壹是它的形體最小,直徑僅1公分左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餅了;二是它雅名“吉祥餅”是明太祖當年金口玉牙所封,並禦賜“天下第壹”。吉祥餅是濠城地方的特產名吃,曾做為貢品,掛過金匾,號稱“天下第壹”。同時,當地人為了紀念項羽,又稱為“霸王餅”。
3、面蒸
淮河流域過年有個習俗,就是蒸饅頭。蒸饅頭象征著蒸蒸日上,這也是老壹輩人傳下的傳統。饅頭的花樣還挺多,登高、手、壽桃樣的,都是壹些吉祥的圖案,還有十二生肖,壹般家裏有幾個屬象就做幾個生肖饅頭。
4、炸糖糕
白面粉適量,稍加些白糖,用開水燙面,壹邊倒入開水壹邊用筷子攪拌,越軟越好,然後攤在案板上晾壹小時左右,現在才正式和面,把燙好的面撒上幹面粉揉和,壹邊揉壹邊加幹面粉,這樣炸出的糖糕才外面起脆皮,面和好後醒壹會就可以炸制了。
5、老任橋牛肉
固鎮縣任橋牛肉歷史悠久,主要起源於這裏的橋東回民村。村民們世代以殺牛、經營牛肉為生,延續至今。這裏開的牛肉館,風味獨特。 “老任橋牛肉”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與其精工制作、味道鮮美分不開的。“老任橋牛肉”不僅僅指的是單純的肉,它包括牛身上的各種器官和部位。從頭到尾,由外而內:如牛臉、牛腦、牛舌、牛耳、牛排、牛肝、牛心、牛黃管、牛肚繃、牛肚、牛百葉、牛腸、牛鞭、牛球、牛傘、牛尾、牛蹄筋等等。
6、小磨香油
香油按制作方法分為小磨香油和機榨香油,小磨香油因香氣撲鼻、香味濃郁誘人而得名。因以芝麻為原料,故稱“芝麻油”“麻油”。古人把芝麻叫做“胡麻”“脂麻”,稱芝麻油便是“胡麻油”“脂麻油”。香油堪稱油類之上品,人們把芝麻尊稱為“油料作物皇後”,把芝麻油尊稱為“植物油脂國王”。
7.王莊花生
王莊鎮,盛產花生。王莊歷史悠久,素有“固鎮南大集”、“九府通衢,鳳北第壹鎮”之稱。王莊花生,帶動了整個固鎮乃至周邊各縣花生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年產量近20萬噸,連續居全國油料生產百強縣第壹位,其延年益壽的長生果取之不竭。而註冊商標“中國名牌—固鎮王莊牌花生”系列產品更是五彩繽紛。“淮花”鹹酥花生采用獨特的生產技術,配以多種中草藥配方,采用流芳百年的傳統配制工藝,以其鮮、嫩、脆、香的獨特風味,堪稱中國壹絕, “梅裏美”、“連龍”、“福星”多味花生果、五香花生米等花生系列產品也以別具壹格的風味,精美的包裝打進全國眾多大中城市。
8.石湖西瓜
石湖的西瓜皮薄、味美、營養豐富。石湖西瓜大市場地處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西瓜種植面積20萬畝,年產西瓜100萬噸,交易量每天可達100萬公斤。在六月初上市,品種有巨寶王,扶風地龍,慶五,鄭雜,抗二,新紅寶,黑蜜二號,性科二號(無籽西瓜).甜皇蜜寶(優質瓜),美抗王(優質瓜),雙星喜春(優質瓜),華蜜佳美(小型禮品瓜橢圓花皮)。
9、橋湖螃蟹
固鎮縣橋湖螃蟹水產養殖面積1.74萬畝,年產河蟹183.4噸,年產值800多萬元,戶均年收入6萬余元。同時,還加強養殖技術的自主創新。以前常見的單壹養殖螃蟹,在橋湖,已經發展成魚蟹混養,上層養鰱鱅,下層養鱖魚,充分利用各種魚類的自身特點,養殖效果良好,養殖效益增加。發明了蟹鱖混養、吊籠養蟹、網箱養鱖等水產養殖新技術,已通過省市級科技成果鑒定,並在廣大養殖戶中推廣使用。 為合理地保護和利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固鎮縣做出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垓下文物保護規劃、垓下旅遊開發規劃相繼出臺,垓下大汶口文化遺址被評為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固鎮縣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申報力度取得新進展,截止2012年,全縣已公布兩批***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垓下傳說”、“獨桿轎”等7項入選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垓下民間傳說同時被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縣書法作品在全國各類大展中頻頻獲獎,其入展檔次之高,入展人數之多,在安徽省名列前茅;繪畫、攝影、武術、體育、舞蹈等在全省及全國的比賽中不斷載譽歸來;民間的舞龍、舞獅、花鼓燈、社區藝術團、夕陽紅藝術團等異常活躍;各類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及體育培訓機構異軍突起;垓下遺址旅遊、金海岸生態觀光園、淮北西大門紅色旅遊、新馬橋香雪度假村、新馬橋徐郢草莓基地農家樂旅遊、湖窪閘休閑遊等逐步發展,縣城中心廣場、城西公園已經建成,成為市民休閑的新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