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秋夜,壹份無處安放的親情的散文

中秋夜,壹份無處安放的親情的散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每逢佳節倍思親,壹到中秋月圓時,總讓人想到故鄉,想到親人,想到團圓。在這樣美好的時刻,自古以來,天下的文人墨客,費盡詩章,來贊美這樣壹個美好的季節;親人團聚,壹個充滿快樂和美好的幸福時刻,但是,壹輪中秋明月,帶給人的卻是更多的離愁和傷感。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這是月圓夜的壹份孤獨寂寞之痛,壹個人,遠離故鄉,遠離親人,獨酌壹杯思鄉的美酒,哪裏會有喜悅而言?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是蘇軾的中秋夜的獨白,壹份時光流逝的感嘆,壹種慨嘆年華匆匆的傷感,這樣的明月夜,這樣的佳節裏,看不出詩人對中秋佳節的贊美與珍惜,仿佛看到月下,詩人的憂慮與徘徊,惆悵與傷感。

 提到中秋,人們想到的總是,闔家團圓,月圓人圓的溫馨畫面;但是,回到現實生活中,多少人在月圓的時刻做到了與親人的團員?

 壹個人背井離鄉,漂南漂北,誰不思念千裏之外的故鄉,誰不思念明月蒼穹下,妻兒的呼喚?還有年邁的雙親,渴望已久的壹份期待?短暫的假期,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更多的人無法回家和親人團聚。中秋夜,月圓時,只能遙望星空,送上壹份祝福;這份思念與傷感 ,只能留給清風明月。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年的中秋佳節,大多都是相似的,回不來的心中徒留感慨;回家團聚的,在歡笑團圓之後,又是傷感別離。期待留給明年,好在親人在,只是時光流逝。

 我對中秋節的美好印象,來自兒時,對中秋節美食的認知。在我的記憶裏,母親是個認真的人,對於過節是從來不馬虎的。壹到中秋,母親總是做上壹桌子的飯菜,當然,少不了壹盤切開的青紅絲餡的月餅。平時月餅是不能多吃的,只有中秋節,才可以放開吃。

 中秋當晚,母親會把前天在集市上買回的月餅,讓我給爺爺奶奶、二爺爺二奶奶等老輩送去,老人們也很客氣,留壹部分,退回壹些,這樣,我們家裏也就有月餅了。

 那時候,除了美食,月餅,我對中秋的記憶,沒有親人的團員和傷感離別啥的。因為,那時候父親在賈汪煤礦上班,離家遙遠,每月回來壹趟,也很不容易,趕上休班,不壹定能趕上中秋佳節,所以,我對中秋的認知,就是母親的美食和幾塊甜甜香脆的月餅了。

 再往後的歲月,壹直在求學的路上,不是住校,就是離家很遠,那時候中秋是不放假的,因此,談不上對中秋有多少感知,想來浪費掉多少明月秋風。

 在城裏安家了,立足了,穩定了,驀然回首,才發現,心中有壹個中秋情結。

 也許,這份中秋情,就是從老邁的父母親的身上感悟到的。

 因為操勞,年邁的母親身體狀況愈來愈差,無論我如何地用心,但是,還是無法抗拒歲月和病魔的侵襲,母親的身體壹天不如壹天,加上腦血管不好,壹度生活不能自理。而老父親也因為年紀大,在煤礦工作期間,因為吸入煤塵,有些矽肺病。面對日漸衰老的雙親,我才突然覺得,陪伴親人的珍貴。所以,每到中秋節假,無論父母在姐姐家,還是我自己家,我都要壹定陪伴父母,壹起過中秋的。

 能在中秋節,陪伴父母,是我漫長歲月中短暫的快樂,母親笑了,父親也很欣慰,然而,這樣的中秋節,沒過幾個,母親就去世了;接下來 ,老父親的身體也日況愈下。不到三年,老父親也去世了,失去雙親的我,在每壹個親人能夠團聚的.日子裏,我都遠離故土,遠離那份屬於別人的萬家團圓的幸福之地,因為,我突然發現,沒有父母的中秋節,對於我來說,是壹份心痛和思念,是壹份傷感和遺憾。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而今我已識得明月,卻找不到去何處,安放那份親情,只能遙望明月,為我的親人,送上壹份祝福。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失去的光陰,不再回首,失去的親人,只能在思念中忍受煎熬,明月下,多少懊悔,多少嘆息,多少追憶,就這樣隨清風流逝;很多的事情,等我們明白了,才知道珍惜,自己的親人,只有在失去了,才發現,今生今世,我們能夠相聚,團圓的時光,是那樣的短暫,次數甚至都是屈指可數。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沒有父母的中秋節,淚眼中,我已不知今夕是何年?清風孤影,丹桂飄香,此刻,心中的那份思念和痛,如同歲月醞釀的酒,在思念中慢慢發酵,娘親在天堂好嗎?父親,壹個人獨酌,肯定想起兒子陪妳***飲的開心歲月。

 中秋夜,月圓時,在我心中升起的,是壹份無法安放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