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西塘的弄堂分為什麽和什麽,特點是....

西塘的弄堂分為什麽和什麽,特點是....

西塘好玩的地方

石皮弄

石皮弄全長68米,由216塊厚度僅三厘米的石板鋪就而成,是王家尊聞堂與種福堂之間的過道。據考證,弄內的石板路下是壹條使全弄雨天不積水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為下水道的表皮故稱石皮弄。它最寬處1.1米,最窄處只有0.8米,如果有兩個胖子在弄內交會,沒準就是擦墻貼肚皮也不壹定能輕易通過上面是壹條狹長的天空,故石皮弄有西塘“壹線天”的說法。

最長的弄:位於北柵街的四賢祠弄,全長236米。

最窄的弄:位於環秀橋邊上的野貓弄,最多30公分,是兩幢房子中間的壹條縫。

最寬的弄:位於燒香港北高階沿李宅的大弄,可並排走5.5人。

最短的弄:位於明清木雕館所在的余慶堂內的宅弄,全長不過3米。

煙雨長廊

廊棚有的瀕河,有的居中,沿河壹側有的還設有靠背長橙,供人歇息,廊棚的頂有“壹落水”、有“二落水”,也有過街樓形成廊棚的屋頂。可以說是古鎮中壹道獨特的風景線。

住宿桐村客棧、邇易堂、胥苑古董客棧、煙雨人家、姚宅、煙雨驛站等。

美食媽咪廚房、丁記飯店、響堂飯店等。

線天(在送子橋附近)旁壹家餛飩店;在來鳳橋和永寧橋之間,有家專做豆腐花的小店,也賣綠豆粉條,酸香入味,獨具特色;送子橋附近的壹家“三味臭豆腐”別有風味,外脆內嫩,其他的如牛肉羹、酒釀圓子都很不錯特色店桌遊吧、覓古尋花、壹朵壹果、天竺工坊、草垛屋、彩雲堂旅行記事本等等。

西園

西塘西園舊址在西街計家弄內,系明代朱氏別業,後出讓給孫氏。園內有樹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風景優美。東側假山上有“聽濤軒”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1株,高數丈,風來稷稷有聲,故名。

1920年冬天詩人柳亞子來西塘,曾住西園並與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園攝影留念,題名為“西園雅集第二圖”。

1990年3月,在鎮西善興建了總面積16.6畝的公園,為紀念柳亞子來西園,名為“西園”。入園處小橋流水,石獅門廳,園內環繞磚砌花格遊廊、水榭、曲橋、假山、涼亭、人工瀑布。有好幾家建在該景點旁邊的客棧也以此而命名,如:西園雅居、西園客棧、西園驛站等等。

護國隨糧王廟

俗稱“七老爺廟”,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三七老爺生日。西塘要舉行廟會,大家把七老爺、七夫人兩尊行宮擡出廟門,從晚上十壹點出發,各按預定路線巡遊,壹路旗幟飄揚,鑼鼓震天,鞭炮齊鳴鎮上經過的許多地方都搭了帳篷,供七老爺與七夫人在帳內稍歇受供,到次日下午才回到廟中。並且在廟內開始演大戲,連演三天。在七老爺廟裏掛了很多形似葉子的香包,稱為秋葉,因為秋天象征著豐收。此時也是來西塘體驗生活的最好時期。

五姑娘主題公園

在西塘流傳著壹個真實的愛情故事,清末時期,塘東村的楊家地主小姐五姑娘與長工徐阿天相愛,遭到了異母胞兄的反對,被迫害致死。後來她的愛情故事被編成田歌,在這裏傳唱了壹百多年.獨瓦亭是徐阿天在當窯工時為表達他對五姑娘的獨壹無二的愛情,而特意燒制的壹片瓦蓋成壹個亭。在亭裏掛有壹口鐘,上面刻有他們兩人在這裏相約的情景,和壹見鐘情的文字。

田歌是西塘民間流傳下來的農村民歌,至今仍傳唱於江浙滬毗鄰地區,是中國寶貴的地方音樂文化遺產。尤其值得壹提的是,由西塘田歌改編的音樂劇《五姑娘》在第七屆中國國際藝術節上榮獲文華大獎。並且在1954年,由已故的越劇創作家顧錫東改編成越劇《五姑娘》。其中以《五女拜壽》和《漢宮怨》最為著名。《五女拜壽》還被拍成電影,影響極為廣泛。

明清木雕館

位於燒香街北,該館陳列著250多件明清時期以來以西塘為代表的江南地區民居建築木雕。有梁架、雀替、格窗等,雕刻技巧豐富多彩,剔地、地刻、漏雕、透雕等各展奇工,集中展現了江南民居木雕特有的柔美、絢麗的格調。

倪宅

位於燒香港南,倪氏家族為鎮上書香門第,倪宅前後***五進,前有廊棚,後有花園,正廳名為“承慶堂”。西塘鎮文化底蘊深厚,廉政文化資源豐富,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把弘揚優秀廉政文化和發揚黨的優良廉政傳統結合起來,進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設。目前,經過整合充實廉政教育資料,重新修葺壹新的“倪天增祖居”與杭州於謙祠、寧波清風園、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等10家單位被命名為首批“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聖堂

聖堂初建於明萬歷三年(1575),祭祀巡按龐尚鵬。到清代康熙七年,改名為靜覺庵,康熙十三年和康熙五十年兩次重修,改供關帝,俗稱聖堂。關羽是武聖,與文聖孔子同為萬世師表,稱之為聖堂。

聖堂香火最旺盛的時候,許多香客擠不進堂內,只能在堂外街邊地上插燭而拜。到了春節,舉行聖堂廟會的時候這條街就更熱鬧了,燒香客的隊伍從聖堂壹直排到燒香港口。街邊還會有臨時設的飲食攤,聖堂的大殿賣各式各樣的畫張,當地百姓中有諺語:逛廟會,看畫張,吃燒賣。每年正月初五,鎮上的商人們必定去聖堂燒香祭拜,用家裏南瓜糊做的元寶,換聖堂的元寶,意喻壹年財源滾滾。中國酒文化博物館

古鎮西塘在歷史上就是個酒鎮,“酌好酒,吟好詩”,壹直是古代很多文人學士的兩大追求。明代初年,大詩人高啟乘舟過西塘,特地停下來尋問酒家。在清代,鎮上名酒“梅花三白”聞香百裏,民國初年的柳亞子多次醉飲鎮上,西塘的酒文化,可以說與古鎮同步,與古鎮齊名。

西部的釀酒世家劉西明先生看中了酒鎮西塘,將他幾輩人收藏的酒文化實物在這裏陳列展示,在原有黃酒陳列館的基礎上新開了“中國酒文化博物館”。

民間瓦當陳列館

瓦當是壹種材質簡陋的建築裝飾配件,由於它不易保存,年代久遠,具有壹定歷史價值。該館內有花邊滴水、筷籠、步雞、磚雕、古磚、陶俑六大類300多個品種,其中有及富美好願望的傳統瓦當;有帶宗教色彩的寺廟瓦當,有表明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圖案瓦當。

根雕館

西塘是塊風水寶地,適合休養生息,還能激發藝術家的靈感。根藝雕刻家張正先生,他祖籍安徽舒城,杭州人,出生於1958年,1999年經人才引進,入住西塘。張正大師的作品立足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有五百件多件大型作品被載入“吉尼斯之最”。張正大師以他出色的手藝與不怕困難的精神被列入世界名人錄,譽為“東方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