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怎麽做麻豆腐?不想加那些青豆之類的。如何炒?

怎麽做麻豆腐?不想加那些青豆之類的。如何炒?

我剛開始還以為妳寫錯了呢!不想加青豆就不加啊

炒麻豆腐要備四樣兒料

正宗的麻豆腐應該有四種必備的原料——雪裏蕻、羊尾油、黃豆醬、青韭。炒麻豆腐,加壹些雪裏蕻是為了讓炒出的麻豆腐有筋骨,用切成丁的羊尾油炒,會更香,盛壹勺炒好的麻豆腐放到嘴裏,吃到羊尾油時會咬出壹股油來。過去人們喜歡在吃面的時候拌上壹勺麻豆腐,為了提它的鹹味,炒麻豆腐時要加勺黃豆醬。炒得之後,用勺子在麻豆腐中間打個窩,中間加入炸好的辣椒油,周圍則要撒上青韭。青韭很細,蔥芯綠,這種韭菜特別提味,用刀壹切滿屋子都會飄著韭菜的香氣。但青韭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沒有青韭時也可以用壹種紫色根的叫“野雞脖”的韭菜代替。

炒麻豆腐

制法:

(1)麻豆腐在炒前壓去其中的殘余水分,直至松散幹燥才下鍋。500克麻豆腐(約壹大碗),約需用豬油200克。再加豬肉200克,壹半剁肉末,壹半切小肉丁。

(2)先將肉丁下鍋煸焦待用,再下肉末稍炒,加黃醬、醬油、蔥姜末及少量水,最後加入麻豆腐壹起煸炒。炒時逐漸變色,越炒越幹,不斷加水,加油,邊炒邊調勻,直至呈稀糊狀,鍋中出現氣泡,並時時將豆汁濺起時暫停。最後,麻豆腐水分已幹,可以用筷子夾起。

(3)將起鍋前,加入煸焦的小肉丁,青韭,熟豆芽及油渣,即成。炒時要防止豆腐焦底,故須不斷加熟油,邊炒邊加油才能在起鍋時使豆腐滋潤、滑膩。

特點:灰綠,微酸,開胃。

麻豆腐

麻豆腐 北京清真風味小吃。將較濃的生豆汁,用旺火煮去大部分水分,即成質地較粗的渣狀麻豆腐。然後用羊油、黃醬炒制後,淋上辣椒油食用。其特點:色澤灰綠,麻辣清香,酸中微甜。相傳北京羊油炒麻豆腐在明代初期就成為民間食品。

肉炒麻豆腐

原料: 原 料:

麻豆腐250克 五花豬肉50克 植物油50克 青豆50克 紅辣椒10克 蔥、姜各5克 精鹽2克

制法: (1)麻豆腐、五花豬肉切丁;紅辣椒切絲;青豆水發後放沸水中焯壹下;姜切成末;蔥切成蔥花。

(2)炒鍋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燒熱,加入蔥花、姜末熗鍋,將肉丁、辣椒絲、青豆放入油鍋中煸炒片刻出鍋備用。另將麻豆腐煸炒片刻後,將肉丁、辣椒絲、青豆下鍋,翻炒均勻,加入精鹽拌勻即可。

特點: 味香濃厚,風味獨特。

羊油炒麻豆腐--能降血壓

具體方法是:用150克羊油炒500克麻豆腐。不吃羊油可用其他食用油炒,但麻豆腐必須是以綠豆為原料加工制成的.炒麻豆腐時可放鹽適量及蔥花、鮮姜等調料。每當血壓不穩定或升高時仍可如法炮制,療效顯著。

/right.asp?BID=110&TID=329182這有做法和圖片

炒麻豆腐和豆汁壹樣,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愛的北京小吃。相傳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為民間食品。它的原料也和豆汁壹樣,是制作綠豆澱粉和粉絲的下腳料。發酵後的豆汁用旺火燒,使之水份揮發掉,存下的渣兒就是麻豆腐。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發綠。舊社會的貧困人家買回來,用羊尾巴油來炒著吃,裏面加些鹹雪菜和青豆壹起炒,冷熱吃均可。它炒的要素是煉去麻豆腐內的水份,使其粘糯才好吃。所以北京人留下“炒麻豆腐,大咕嘟”的口頭語。

炒麻豆腐是貧民食品,但有錢的人也愛吃,甚至還吃上癮。梨園界的名角及老北京人都愛吃,馬連良的夫人陳慧璉做的麻豆腐在梨園就非常有名。現在北京的不少餐館多有供應,但夠質量標準的不多,原因是他們不懂得炒麻豆腐的來歷和烹制方法,以為麻豆腐買回來,炒壹下就成了,因此顏色品味都變了樣。

炒麻豆腐原來用羊尾巴油炒,因其涼了以後有膻味,壹般人不能接受,現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窩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黃醬與麻豆腐壹起炒,然後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後,要用紅辣椒與切好的豆瓣蔥,用熱油炸出蔥辣香味,澆在剛出鍋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後,灰白紅綠相間,口感香醇味厚,別有風味。

京城絕品-*-麻豆腐

所謂絕品,就是說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他處皆無。麻豆腐出自老北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壹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壹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壹煮,濾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產品,或曰下腳料,所以價格特別便宜,兩個大子兒(硬幣)就可以買壹大碗。老北京人買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壹炒,當飯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老北京人地道的家常菜,別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選擇,得用東宣門四眼井粉房裏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講究用純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雞脖兒”嫩韭菜,方能顯出炒麻豆腐的“英雄本色”。

炒麻豆腐的“套路”大致如下,將羊肉丁炒焦起鍋,下黃醬煸炒蔥姜末出香味兒,加入麻豆腐翻炒。隨後,讓大青豆、紅辣椒、嫩豆芽、雪裏蕻末依次投入到炒麻豆腐的“事業”中來,輔之以大火,使鍋中之物變得“轟轟烈烈”,再不斷地加油、添水,用壹點兒老黑醬油,將麻豆腐及其夥伴炒作“翻天覆地”狀,直至麻豆腐表面氣泡湧動、蜂窩畢現、香氣四散,方算成功。老北京有句俗話:“炒麻豆腐——大咕嚕”,是說麻豆腐壹熟會自己“咕嚕、咕嚕”地起泡說話,告訴您:“我熟啦!”似乎麻豆腐通了人性,怪不得老北京人會青睞於它呢。

此時,在起鍋前放入切碎的“野雞脖兒”嫩韭菜梗兒,灑上炒焦的羊肉丁出鍋,再淋上壹勺紅亮亮的辣油,便是壹味亦飯亦菜不可多得的美食。

麻婆豆腐的做法(圖解)

/viewthread.php?tid=162841&fpage=1

新版麻婆豆腐(圖解)

/viewthread.php?tid=316745&extra=page%3D1

麻婆豆腐

原料:豆腐1對,肉末50克,素油100克,豆瓣辣醬35克,味精3.5克,骨頭湯10克,紅油15克,花椒粉0.5克,濕澱粉30克,蔥2根,姜10克,蒜頭2瓣。

制法: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裝入容器內,倒入1000克開水,浸泡10分鐘左右,倒入漏勺瀝水。蔥,姜,蒜頭洗凈,切成細末。鍋置旺火上燒熱,加素油50克燒熱,下肉末炒散至轉色,加入蔥姜蒜末,炒出香氣,放入豆瓣辣醬,炒出紅油。豆腐丁下鍋,加入骨頭湯,味精,燒開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50克素油,轉動鍋子,用湯勺輕輕推幾下,淋入紅油,撒上花椒粉,出鍋裝深湯盆上席。

特點:色澤金紅,麻辣味濃,鮮香可口。

關鍵:燙豆腐丁的水要開,豆腐勾好芡要淋熟油,裝盤後不會出水。

=================================

請教做麻婆豆腐的時候紅油和勾芡的問題 為什麽我做出來的麻婆豆腐,顏色沒有那麽紅?勾了芡以後,還是水汪汪的效果不好?

答:

油燒到5成熱時就要放下豆瓣(絕不是事先做好的紅油哦,我們四川人壹般只用那種辣椒油來做涼拌菜,炒菜都用豆瓣醬),稍微翻炒壹下,讓豆瓣的香味受熱後跑出來,然後再下豆腐,這樣油才會又紅又香。

澱粉要先加清水,攪拌均勻,到起鍋前加入,而不能直接把幹澱粉撒進鍋裏。加入水澱粉後馬上轉成小火,用炒菜鏟輕推豆腐,使澱粉均勻受熱,才能很快凝固,這樣就不會水汪汪的了

麻婆豆腐

用料:

豆腐500克,牛肉150克,青蒜50克,郫縣豆瓣40克,辣椒面10克,花椒面1.5克,豆豉20克,醬油30克,料酒20克,精鹽5克,味精2克,姜末3克,水豆粉40克,清油125克,清湯250克。

制作方法:

1、豆腐切成1.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鍋內,加鹽氽透。不要用沸水煮,保持溫度即可。

2、牛肉切末。青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短節。豆瓣、豆豉剁細。

3、鍋內油燒至六成熱,下牛肉末,煸幹水分,等酥時烹入料酒,下豆瓣炒出紅色,下辣椒面、姜末、豆豉炒香,加湯,放豆腐、醬油、精鹽,用微火將豆腐燒透入味,待湯略幹即下味精、青蒜、水豆粉,輕慢收汗至濃亮油,輕輕裝入碗內,撒上花椒面即成。

註意:

制作過程中,豆腐下鍋燒開後,應用微火慢燒,使內外的味壹樣。由於豆腐嫩,所以動作要輕,使成菜後豆腐塊仍保持完整。汗要濃,以突出麻辣味厚、鹹鮮而香的特色。

麻婆豆腐

材料

嫩豆腐…………2塊

豬絞肉…………150克

蔥末 …………1大匙

姜末 …………1小匙

蒜末 …………1大匙

辣豆瓣醬………2大匙

胡椒粉…………少許

糖 …………1茶匙

味精 …………0.5茶匙

醬油 …………1大匙

澱粉 …………少許

做法:

1、豆腐切小方塊丁。

2、起油鍋,鍋中放油3大匙,待油熱,炒熟絞肉取出。

3、用鍋中余油爆香蒜末及豆瓣醬後,加入2碗半的水及豆腐、肉末、醬油,大火煮滾改小火煮約10分鐘,灑上胡椒粉拌勻,以糖、味精調味,再用濕澱粉勾芡,灑上蔥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