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空腹出生時,肚子只有豌豆大小,6個月時逐漸長到草莓大小左右。可見,寶寶腸胃系統的發育是壹個緩慢的過程。只要寶寶吃完不肯吃,就不要強行餵食,但是很多家長往往期望壹下子把寶寶餵成大胖子,恨不得孩子多吃點,多吃點。
給孩子吃太多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以下傷害:
1,寶寶的胃壹直在不停的消化食物,影響寶寶的腸胃健康。
2、寶寶不知道饑餓的感覺,很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寶寶吃的太多,可能會導致肥胖。長大後容易肥胖,影響代謝功能。
二、建立進食儀式感在美國哈佛大學,壹位大腦和行為科學家進行了如下實驗:
他們隨機找了壹些受試者,分成兩組吃胡蘿蔔。壹組要遵循壹系列的儀式,比如先敲兩下桌子,然後拆開胡蘿蔔,再敲兩下桌子,深呼吸,然後吃幾口胡蘿蔔,循環這些動作。另壹組是對照組,想吃多少吃多少。結果顯示,有儀式感的壹組明顯吃得更多。
儀式感可以讓孩子更加專註,對待事情更加細心,把當下的事情做得更好。
吃飯要培養什麽樣的儀式?
1.準備飯菜時,請盡量讓孩子參與。哪怕只是洗菜、遞菜、分筷之類的小事。
2.壹家人壹起洗手,在餐桌上吃飯。
3.感謝做飯的人準備了美味的飯菜。
4.壹家人可以愉快的聊天,但是不要太影響吃飯的進度。
5.吃飯中間盡量不要做其他事情,比如看手機,看電視。
6.鼓勵孩子自己吃飯,表揚孩子在吃飯過程中做的好的地方。
7.告訴孩子,吃飯的意義不僅僅是吃飽肚子,更重要的是獨立,享受美食,促進身體成長。
第三,避免挑食和偏食很重要。
要避免挑食和偏食,其實應該從父母做起:
1,家長不要以為米、面、肥肉等食物會促進孩子長高變胖,其實是在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水果、雞蛋、海鮮等。有利於促進兒童營養的全面吸收。
2.父母要以身作則,不挑食,不偏食。
3、在給孩子準備的食物中,盡量清淡,不要用鹽、糖、辣椒等調味品破壞寶寶的味蕾。
只要孩子吃了足夠的食物,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會不會缺乏微量元素等等,也就不用花錢去檢測微量元素了。
順便分享壹個很有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這款軟件將識字課程變成了壹項冒險任務,穿插著童話人物扮演的場景,多種多樣的故事情節,讓孩子輕松學會漢字,愛上學習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