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是個聞名於穗、港、澳的珠三角文明古鎮。由於建在古海灣半月形沙灘畔的“豬腰崗”上,故名“沙灣”。又因選址在青蘿嶂旁而壹度被稱為“青籮鄉”。古鎮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打造出了悠久而燦爛的文化,孕育出名震四方的四大文化品牌:廣東音樂、沙灣飄色、沙坑醒獅和沙灣蘭花。留耕堂、寶墨園、三善古廟群是嶺南建築代表;姜埋奶、魚皮角等傳統小吃,更是遠近聞名。這些構成了沙灣的豐富歷史文化與旅遊資源,創造了嶺南寶貴的人文景觀。沙灣古鎮已成為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廣府民間文化中的傑出代表。
地理
位於番禺區中部,在珠江三角洲番禺沙灣水道北岸,青籮嶂以東,市橋河以南,與番禺中心城區的市橋僅壹水之隔,是廣州通往順德、中山、珠海的門戶,也是穗港澳交通的重要樞紐。
歷史
始建村於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先有張、勞二姓於宋代定居在今天的沙灣鎮中心街區;至南宋,何、李、王、黎等四大姓先後南遷至此,人口漸次激增。
■歷史名人
沙灣鎮不但有悠久的歷史,而且也不乏文化名人。如南宋李昴英的《文溪存稿》,明代王漸逵更著詩書文集,成為繼陳白沙之後壹代理學大家,不少作品收入四庫全書,還有自稱“紅豆詞人”的何文涵。
民俗與文化
沙灣飄色 匯合了戲劇、雜技和裝飾,集力學、美術、冶煉術於壹體,是從明末清初流傳至今的,它以“板”為單位,每板由兩三個小孩扮演,壹板壹個故事。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北帝誕時表演。
沙坑醒獅 自元、明朝以來,沙坑村幾百年來舞龍舞獅綿延不斷。從學生到上年紀的村民,輕易就能拿起獅子頭舞上壹回。每年農歷正月初八,沙坑村都會舉行“沙坑醒獅生菜會”。
氣候與遊季
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帶,全年雨水集中於夏季。夏季長,並不酷熱;冬季短,並不嚴寒;春季升溫早三四月已可穿單衣;秋季降溫遲,中秋後才漸有涼意。
交通
在廣州省、市汽車站及市橋大北路都有各路汽車到達、途經沙灣或寶墨園,非常方便。
廣州—沙灣(自駕車) 從廣州到市橋後,經市橋三橋或市橋大街都可以到達沙灣,從市橋驅車約10分鐘車程。在市橋,也可坐6路車,直接到達沙灣。
住宿
在當地及不遠的番禺城區(市橋)都有各式旅店,住宿相當方便。
餐飲
在飲食文化中,沙灣制作的姜埋奶、魚皮角、牛乳餅、鴨腿面、薄餅等馳名遠近的美食,是飲食文化的壹大特色。
姜埋奶 是奶類制品中的極品,地道的沙灣姜埋奶,是用沙灣水牛奶和本地姜壹起煮,姜味奶味都重許多。這種既像豆腐花又像蒸水蛋的食品,遠比豆腐花、蒸水蛋香滑甜爽。
■沁芳園的姜埋奶
位於沙灣中華大道的沁芳園,那裏的姜埋奶最出名。3元/碗。 這裏所有的菜及甜品都是現點現做。
魚皮角 魚皮角很小,是用鯪魚肉搗爛,加入少許面粉搓勻壓成薄片,再包入豬餡料制成。吃來口感甚佳。
牛乳蒸肉餅 牛乳是幾個圓餅似的白片,鹹鹹的像層奶皮,倒是肉餅十分特別,口感爽韌,像喝茶時的茶點“豬肉丸”。
清蒸鯇魚 本是普通菜,但加上“瑞園”兩個字就不壹樣了。鯇魚來自瑞園養的鯇魚,肉質甚佳。加上廚師的精心炮制,蒸出來的鯇魚味道鮮美、嫩滑可口。
娛樂
廣東音樂 在沙灣廣東音樂與飄色、醒獅齊名,使沙灣譽為“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清末民初,沙灣培養了不少粵劇名伶。在寶墨園的紫洞舫,每天都有港澳等地的粵劇愛好者來此唱戲、學廣音樂。
推薦遊程
沙灣古村壹日遊
沙灣古街—宗祠(留耕堂)—寶墨園(觀美景,品美食)—沙灣大廳。如還有時間,可以去看壹下鰲山古廟
特色看點
●白石板街道
都是用白石板鋪成的,巷有門,街有閘,坊裏之間更有門樓閘口,以及“社稷之神”。所有門樓,都刻有名人題字。如陳白沙的“三槐裏”。
●宗祠
整個古沙灣鄉差不多有街必有祠堂,其中以留耕堂著稱何氏大宗祠,及以下第二層孔安堂、詒燕堂、光裕堂及李氏忠簡祠、王家大祠堂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築。
●鰲山古廟
位於沙灣鎮三善村鰲山腳,由報恩祠、觀音廟等組成,屬清代建築。其中的先師古廟俗稱“魯班廟”,有許多魯班塑像。其它建築亦各具特色,建築布局極有嶺南地方特色。
主要景點
●留耕堂
在沙灣鎮內,建於元朝,為大族何姓人氏的大宗祠,被譽為“嶺南綜合藝術之宮”。堂名得名於該祠堂的對聯:“陰德遠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
■留耕堂
門票:5元/人
●沙灣大廳(三稔廳)
位於安寧西街的東端,建於清代中業以後。原是沙灣何氏宗祠的家祠,俗稱“私夥廳”,沙灣人叫它“大廳”。現為沙灣廣東音樂的作曲家、演奏家和鄉中業余愛好者聚會、交流、切磋的集中地。
周邊景點
番禺博物館
位於市橋鎮的西北邊,建在東漢古墓群遺址上,博物館內分為陳列區、東漢墓葬群景區、番禺名人雕塑公園區和珠江三角洲民俗風情區。
■番禺博物館
開放時間:9:00-17:00,逢星期壹閉館。
●寶墨園
位於紫坭村,建於清末明初,集清宮文化、嶺南園藝、嶺南古建築、珠三角水鄉特色和古今藝術精品於壹體。
寶墨園
●余蔭山房
位於番禺南村鎮北大街,又名余蔭園。清代同治六年興建,以“小巧玲瓏”、“藏而不露”和“縮龍成寸”將畫館樓臺、軒榭山石亭橋盡納於三畝之地,造成幽深廣闊的絕妙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