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也就看了不少日本各種小說(嗯,都是小說,浮躁如我,只有看小說才能專註壹些),各種類型都有,然而也拜謝東野大神的緣故,尤其對那些描寫人性陰暗面的日本小說感興趣。
也不能說人性之陰暗面,只是日本人就這麽赤裸裸地把真實的人性通過小說擺在妳面前,看得妳寒氣直往外冒,但又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人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些東西,妳知道,或者不知道,都在那裏。
推薦這幾年看過的幾本看起來非常負能量的日本推理小說,看書的體驗都很暢快,但邊看邊覺得好心涼。
之所以說拜東野圭吾所賜,是因為我看的他的第壹本書叫《白夜行》。這本確實太有名了是不是?但還是想把它列在今天這個書單的第壹項,因為看壹本書看得渾身血液都冰涼的感受,好少。
《告白》
”第壹件令我失望的是他沒有想殺的人。他只是因為不知怎地感到不爽,而詞匯不夠只有“去死”兩個字發泄出來而已。”
內容介紹:壹位中學女老師發現自己4歲的女兒在學校泳池溺斃,她自己調查發現是兩個學生做的,於是在畢業典禮上當眾宣告了女兒死亡的真相,並公布了自己的復仇計劃。這份恐怖的復仇計劃給學生種下了恐怖的心理陰影。
這書看得涼嗖嗖地爽,壹開始以為是日系的治愈系風格,但看到後來,發現作者直接把人性之陰暗撕開來展示給妳,不像《白夜行》那麽壓抑,更讓人感受到了以暴制暴的殘酷與小小的。。。痛快。
這本書是先從電影開始的,《告白》的電影拍得極優秀,而書的文字描述,在某些畫面體現和節奏布局上可能不如電影,但相對比電影的直觀視覺沖擊,文字則讓人有更真實的感受和更多的想象空間,妳可以不用被壹個演員的演技固定某個場景個表情。
《櫻樹抽芽時,想妳》
”不論如何先觀察壹陣子再說,看到的事就把它塞進腦子裏,不用特別深究其中的意義。這樣妳的腦袋就會變成重要的資料庫了。 “
內容介紹:壹名叫成瀨將虎私家偵探受人委托調查壹個專門向老年人推銷產品進行詐騙的集團時,發現自己深愛的女子麻宮櫻似乎與這個集團有著不可告人的關聯。(不劇透好難描述- -)
這本書看得很爽,內容不算太陰暗,描寫還有點小歡樂。1線主線+3條副線把故事給架構起來,初初以為幾條線關聯不大,看到後來才發現早就互相交叉了。作者從壹開始就在營造錯覺氛圍,各環節的關聯隱隱約約,文字很曖昧地誤導讀者,直到結局,突然發現自己下巴落地,因為被作者帶著,我壹直以慣性去判斷書裏的壹些描述最終被打臉。詭計設計得很合理。說陰暗,是因為女主為了滿足自己的壹已私利不斷去傷害別人的整體描寫得太真實,讓人咬牙。
《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寄物櫃》
“反正人遲早會死,不樂觀點怎麽撐得下去。”
內容介紹:剛上大學的椎名在搬進新公寓的第壹天,就被鄰居河崎邀請去搶書店,目標只是壹本叫《廣辭苑》的書。然後,三年前的事和現在正在發生的事,就圍繞著搶書這壹情節展開了。
伊阪幸太郎的書看了幾本,大多都溫暖的,雖然悲傷但總有希望在前方的感覺。這本書我是對名字特別感興趣,怪誕而充滿著喜劇色彩,看了以後發現,希望那麽小而惡意那麽大。似乎整個世界都是惡的。
《白夜行》
”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麽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內容介紹:講真,《白夜行》還需要內容介紹嗎?
19年前,壹群小孩在玩耍時發現壹具男性的屍體,警察在調查的時候逐步把視線落在了其中壹個男孩身上,死亡的男性是他的父親,但壹直無果。19年後,壹直對這個案子念念不忘的警察發現了新的線索,但案子永遠不可能被破了。事件背後隱瞞的真相既讓人抓狂又讓人悲哀,妳明明知道就是他們,但就無比壓抑地無可奈何。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壹樣,看這樣書初期覺得畫面好晦暗,從幾個孩子玩耍的時候發現屍體開篇,接下來的事情就像壹直發生在黃昏,將黑未黑,即使點了燈,也還是朦朧著。
看著看著,天黑了,再也沒亮。
日本文學和影視的豐富性,在某些方面確實不是國內目前的水平能相當的。日本人很治愈,無論是《孤獨的美食家》、《深夜食堂》這類美食的,還是《四重奏》、《小森林春夏秋冬篇》、《海鷗食堂》這種生活向的,或是《寵物情人》這種情感向的,看著都讓人感覺生活如此美好,哪怕自己再有悲傷難過,看看這些日劇都感覺被治愈了。
但日本人也很陰暗,太多太多描寫人性陰暗面的作品,看到網上有言論說這種東西要少看,會影響情緒。我倒覺得,陰暗而真實的人性,才是我們需要去直面的東西,壹味粉飾太平地覺得太陰暗不好,反而讓自己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
好吧,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