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諸位名廚,首推黃蓉黃幫主,重在心思竅妙,原創各色菜式屬於江浙菜的南料北烹風格,口味交融、做工繁復、用料精致:
洪七公閉了眼辨別滋味,道:“嗯,壹條是羊羔坐臀,壹條是小豬耳朵,壹條是小牛腰子,還有壹條……還有壹條……”“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壹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壹般滋味,壹***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麽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
拿起匙羹舀了兩顆櫻桃,笑道:“這碗荷葉筍尖櫻桃湯好看得緊,有點不舍得吃。”在口中壹辨味,“啊”的叫了壹聲,奇道:“咦?”又吃了兩顆,又是“啊”的壹聲。荷葉之清、筍尖之鮮、櫻桃之甜,那是不必說了,櫻桃核已經剜出,另行嵌了別物,卻嘗不出是甚麽東西。洪七公沈吟道:“這櫻桃之中,嵌的是甚麽物事?”閉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兒肉!不是鷓鴣,便是斑鳩,對了,是斑鳩!”……黃蓉仍是搖頭,笑道:“那麽這斑鳩呢?《詩經》第壹篇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這湯叫作‘好逑湯’。”其余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等等,不壹而足。
便是江南家常菜色和名菜們的描述,如《書劍恩仇錄》:
銀盆中兩只細瓷碗,壹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湯,另壹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陳家洛離家十年,日處大漠窮荒之中,這般江南富貴之家的滋味今日重嘗,恍若隔世。《天龍八部》:
茭白蝦仁,龍井茶葉雞丁,無不鮮美爽口
魚蝦肉食之中混以花瓣鮮果,顏色既美,自別有天然清香但統而算之,精則精矣,卻基本是種“君子遠庖廚”的寫法。所有的筆下食辭,除二三處荒郊野外的吃食做法外,統統不寫過程,只以最後吃家口吻點評入戲。引而遁之,以走劇情為上。
所以古龍在後來總是忍不住捉狹地譏諷金大俠筆下的俠客英雄們“不缺錢”,鮮少閑暇時光。
古龍的小說則偏酒好肉,各種酒水大肉構成了他筆下壹位位大俠的人生。而且鮮少浪費,也鮮少有主人公吃到身份不恰當的菜色,窮俠客偶爾歇腳,從懷中掏出的也都是硬面餅冷牛肉。
同時,古龍的吃食更多走在街頭巷尾,看過他的散文集《誰來跟我幹杯?》就可知其壹二:這家店在壹個樓梯口下,店是橫的,寬而不深,店門前有個大鍋,壹鍋清湯,幾百牛肉,雜以牛鞭牛筋,爐火常年不熄,湯清幾乎可以見底,味鮮而純,要吃牛肉湯的,堂倌取巨勺舀壹勺,取解腕刀割牛肉成片,配以姜絲,佐以辣椒醬酒,好吃。
牛無蛋,若有,則與人之蛋是壹樣的蛋了,吃蛋補蛋,牛蛋據說也是男人的大補物,而且很不難吃。不吃辛辣的,可以舍沙茶用蕃茄炒,味道也不錯,只可惜店裏沒冷氣,吃完之後,如洗蒸氣浴,剛添加的新鮮荷爾蒙,十分中也要被蒸掉三分。
若問這家店叫什麽名字,大家都傻了眼,壹起嘸牽羊,“無名”者往往反而很有名,也可以算是件很絕的事。正如《碧玉刀》的宋嫂魚壹樣,古龍不寫不存在的吃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