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我來說,從小到大我的口味都在變化。在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我特別挑食,有的時候家長會拿著飯碗跟在我的屁股後,我自然是又瘦又小,也記不得當時喜歡吃什麽了,唯壹記得的是每次發燒感冒時,我姥姥給我做的雪裏紅炒肉沫,再配上壹碗大米粥,吃完睡壹覺,起來就好的差不多了。
再大壹些,上小學吧,和同齡的孩子在壹起玩,大家都喜歡吃辣條,那個吃的多了,飯就更吃不下去了,所以我那個時候是弱不禁風。
上了初中以後,我開始吃的多了,我還記得學校午飯的時候會特別準備蓋澆飯,就是壹個鐵盤子,底下壹層飯,上面有三個菜,分別是土豆絲,燒茄子,胡蘿蔔雞丁,對於從小挑食的我來說,不知為什麽會食指大動,最有意思的是蓋澆飯是限量的,所以每次上午最後壹節課下課的時候,我和同班的幾個同學都會奔跑在去往食堂的路上。也沒白吃,那陣子長得很快,也算是對我玩了命跑的壹種回報吧。
等到上高中的時候,學校的食堂確實是慘不忍睹?所以對於美食的回憶只能是在家裏了,可能是學習累,長身體或者其他什麽吧,那個階段我對肉的渴望讓我現在都感到驚訝,舉個例子吧,我壹頓可以自己吃壹只燒雞,壹大碗飯,壹大碗骨頭湯。涮火鍋的時候別的不吃先吃兩斤肉。每次吃完都感到特別的滿足,可能那個時候,美食對於我來說是壹肚子的肉吧。到高中畢業,吃成了壹個快到180斤的胖子。
上了大學,壹切都不壹樣了,我開始有了體能訓練,剛開始跑3公裏,現在跑5公裏。作為壹個180斤的胖子,我該何去何從啊!只能控制飲食了,所以吃的也少了,大壹大二的時候我還會吃豬肉,現在連豬肉吃的都少了,吃肉的話也是雞肉和牛肉,壹個人壹輩子吃多少都是有定數的吧,多吃少吃都會在以後找出來。但我還是喜歡吃我家樓下不遠的壹家火鍋店,坐在銅鍋前,饑腸轆轆,看著不斷向上竄的水蒸氣,等水沸騰了,馬上往鍋裏下肉,涮了幾下後,由紅色變成了淺褐色,夾起蘸上滿滿的麻醬料,放到口中,慢慢咀嚼感受著手切羊肉獨特的厚實口感,醬汁和羊肉鮮美的味道順著舌頭蔓延到妳的大腦深處,壹股暖流湧向妳的胃,好舒服,我可以吃壹大盤!
其次就是去吃燒烤了,叫上室友,點牛羊肉什麽的,再加上壹盤蜆子,幾個生蠔,喝點啤酒,吹吹牛,聊聊有趣的事,時不時蹦出個國家大事,再說說誰的緋聞。幾個空酒瓶,桌子上散亂的簽子,斜倒在椅子上的人和空氣中彌漫的醉意。
即將畢業了,我可能被分配到大江南北,或許我會愛上那個地方的美食,但我忘不掉的是我生活在我家鄉的點滴,不管是小時候的雪裏紅肉沫還是初中的蓋澆飯還是火鍋,這都是我的回憶,想起這些食物,就會陷入曾經的美好,嘴角也會不經意的上揚。那些人,那些事,都是財富,飲食的文化,每個人的體會不同,但那都是故鄉的味道,僅僅壹口也能讓人陷入回憶的渦流,唇齒間,其實是我們回不去的童年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