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蘇劍閣美食

蘇劍閣美食

2019國慶節早上8點左右,我到了劍門關停車場。我沒想到停車場這麽早就滿了。在景區保安的指揮下,車不得不停在路邊。停車後先在停車場逛了逛,風景還不錯。

然後我來到了遊客中心。因為臨時決定來劍門關,對景區不太了解,也不知道票價多少,就先逛了逛。我發現買票的人排了很長的隊,然後我去遊客中心的沙盤上看了整個景區的布局,並向旁邊的誌願者問了壹些問題。我了解到在購買了100多張門票進入景區後,還有很多景點需要單獨購買,例如索道,元柔道等。手動售票的地方看的人還挺多的,我就在自動售票機上買的票,進門直接刷手機方便快捷。

遊客中心廣場上壹群美女的古裝舞蹈仿佛將人們帶回了那個繁華的古代,吸引了大量遊客觀看,這是遊客中心最大的亮點。這時候已經8點多了,據說很大。為了盡快遊覽景區,我匆匆走進景區。

進入景區後,有壹個路線標誌,被許多人觀看。我用手機拍了壹張它的照片作為地圖。之前在遊客中心也拍了紙質地圖,因為太大沒有規劃,很容易迷路。然後有壹個岔路口。沒想到在第壹個路口就走錯了。我打算沿著這條街走,但我發現盡頭是壹條索道,所以我別無選擇,只能往回走。

沿著步行道走下去,妳會來到第壹個景點——劍門關地質博物館,它建於2010年。利用三維模型、動畫、圖片和礦物化石標本,通過聲光電合成技術展示劍門關丹霞地貌和地質發展史。它是壹座集科普、科研和娛樂功能於壹體的博物館。

粗略地參觀了博物館後,我繼續沿著山路前行。在此期間,我看到壹位老人在家人的幫助下爬山。幾個家人不停地勸老人不要上去,因為怕他走不動了,但老人想上去。也許這是老人第壹次也是最後壹次來這裏。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反對。妳可以想象他當時的感受,所以在妳還年輕的時候做妳想做的事情。

然後我們來到劍門關的第壹座橋——秭歸橋。秭歸是杜鵑,劍門多鳥。相傳春秋初期,蜀國皇帝杜預失國而亡,化為壹只布谷鳥,啼哭不止。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表達了他的感情:“夜月,我們聽到了杜鵑的悲鳴,為空山擔憂。”

過橋後,我沿著棧道走了壹會兒,來到了武定坪,那裏有壹座巨大的石像,旁邊有壹輛水車。許多孩子喜歡去玩石頭。武定坪雕塑講述了古蜀道的傳奇起源。據古籍記載,戰國中後期,秦惠王見古蜀國第十二開明王朝衰微,蜀王荒淫無道,欲伐蜀,但為山所阻,無門可通。後來,秦惠文王采用了斯巴錯將軍的計謀,謊稱秦國可以在夜間扳倒壹頭石牛和糞金。秦王寫信給蜀王,說他願意與蜀國成為朋友,將石牛作為珍寶贈送給蜀王,並贈送壹位美麗的女子。請掃清道路歡迎他回來。因貪色,遣五路人馬,到達、山崖,無定峽,日夜劈山鑿石,開道入秦,請美女來。蜀道開通後,秦國秘密派大軍長驅直入。蜀國沒有防備,前線軍隊寡不敵眾。第壹次世界大戰孟佳戰敗後,蜀國被滅。後來,這條路被命名為石牛路(也叫金牛路)。

看到雕像後,我從旁邊的丁橋繼續往前走。過了壹會兒,我看到壹個當地人在路邊以10元的價格出售兩個野生香蕉。我是第壹次看到這東西,我不知道它聞起來是什麽味道。反正我也沒想買。

劍門關裏面的橋有點彎彎曲曲的,然後來到石仙橋。據說李白入蜀過劍門關。當他站在大門前,仰望群峰時,不禁贊嘆自己,即興創作了壹篇令人驚嘆的文章。這是李白嘆息吟詠的地方。

走過詩仙橋,看到四周的巨石,妳可以想象古代在這裏行走有多困難,然後妳就來到了檀觀臺詩歌長廊。千百年來,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吟誦了數千首關於劍門關的詩歌,如張載、王波、李隆基、李白、杜甫、李商隱、王安石、陸遊等。,所有這些都從不同的角度感嘆劍門關的壯麗,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知識。

劍門關蜀道之難有這麽多文人墨客的描述,可見當時的道路有多艱難。這個位置有幾個叉子。我沿著壹條岔路走著,看到了壹根可以從山上滑下來的圓形管道。以前說人可以從山上滑下來,現在已經廢棄了,盡頭無路可走。我只能跟著指示牌去下壹個景點。

最後,我兜兜轉轉來到了4D電影院。這是入場券。在這個位置有壹個觀景臺,我正好可以看到關樓,但我打算最後出來時去關樓。我休息了壹會兒,然後繼續前進。

前面不遠有壹個梅園,門是關著的。我想知道它是否開滿了梅花。另壹條山路前突然出現了很多人。當我走進去的時候,我意識到很多人在排隊。看著景區指示牌,我第壹眼就來了。第壹個景象是由於劍門懸崖前緣巖石重力崩塌留下的柱狀礫巖與懸崖之間的縫隙而形成的。間隙相距約1米,行人期間只看到壹個景象。妳可以乘坐纜車從這裏走過,但兩邊都排著長隊,然後妳可以感受到國慶氣氛的興奮。

因為壹次只能有壹個人通過,所以這裏被封鎖了很長時間。人群中有各種年齡的老人和孩子。沿路的路很陡,石頭非常巨大。最後,它從壹塊大石頭下面出來,這是壹個非常開闊的地方。

壹天後,壹塊巨大的石頭出現了,獨立於懸崖之外,就像壹根剛從森林中冒出來的竹筍,所以當地人叫它書案峰。書案峰高幾十米,光禿禿的,但峰頂上有茂盛的灌木。人們形象地將書案峰描述為日夜守衛劍門的蜀國衛士。

在這裏我有壹個遺憾要說。書案峰這裏有壹條通往猿人之路的路。我打算下山時走這條路,這樣我可以看到更多的景點。結果我意識到這條路只能從下往上走,不能從上往下走。因此,這次劍門關之旅錯過了劍門關最具挑戰性和最令人興奮的景點。

劍門關的猿人路是壹條沒有鐵索和安全圍欄的道路,全長440米,最高落差約500米,最寬處30厘米,最窄處只有15厘米,只能壹人通過。遊客在進入猿猴道之前,需要在景區測量血壓,然後需要佩戴安全頭盔和安全帶,在景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爬山。

然後我沿著書案峰下陡峭的石梯上山。這個梯子非常陡。在某些地區,只有壹個人可以通過。我爬上去很累,途中休息了很長時間。上去後,我是梁山亭。許多人在梁山亭休息。因為時間不早了,我要在這裏休息壹下,確定路線後再繼續前進。

穿過樹林,雖然整座山都有石階,但走石階下面的土路更舒服。現在我已經爬到了劍門的高度。遠遠望去,整座山就是壹塊大石頭,蔚為壯觀。

然後我來到了下壹個景點,小洞,這是壹個礫石懸崖洞。入口很窄,看起來像個喇叭,所以我只能從裏面爬過去。出口像壹個魚嘴,凸出石墻外,距崖底170多米。洞口突出在陡峭的懸崖外,像魚嘴壹樣裸露在外面,連壹棵草都沒有。從洞口向外望去,秦嶺山脈在北部蜿蜒曲折,雲臺山在東部聳立,摩天嶺在西部高聳突兀。俯瞰川陜公路上的車水馬龍,澗溪河蜿蜒曲折,洞下村落星羅棋布,鄉村層巒疊嶂,關外風光自然。

沒想到後面有壹個大的通孔,但風景不如小通孔。大透洞位於海拔1020米的大尖山,透洞梁是礫巖巖石顆粒間膠結的砂、泥、鐵、鈣不斷溶蝕形成的洞穴景觀。洞窟長18米,寬6米,高4米,洞窟頂部像壹座滾巖長橋。

看過大小洞後,我來到了媽媽崖,它位於大尖山的懸崖上,海拔1166米。該景區是下白堊統劍門關組礫巖形成的垂直陡崖,距今1.36-0.96億年。由於懸崖特別陡峭險峻,人們來到這裏時會自然或不自覺地發出“媽呀”的驚嚇聲,因此得名“媽崖”。

但現在天然護城河變成了通衢大道,有纜車直接通過。當妳擡頭看這個地方時,妳可以看到纜車房。往上走幾步就是纜車的終點,壹個大平臺可以算是最高點。上面的平臺上有很多供應商。我太餓了,所以我買了壹個當地的餡餅。結果我咬不動了。難以下咽。這時,壹位工作人員走過來說,這個蛋糕只有加熱了才好吃。唉,攤主沒給我熱。

纜車上方的平臺是劍門關的最高點。這裏有壹個懸空的玻璃觀景臺,整體看起來不是很大。從這裏走來走去對我來說沒有挑戰。我準備去看壹看。時間有點晚了,但仍有許多景點可看。再早壹點,有壹座純玻璃做的橋,妳可以順便體驗壹下玻璃橋的感覺。上面有壹座梁山寺廟,那是真正的頂峰,但我沒有去,因為我對寺廟不感興趣。然後我打算下山參觀幾個重要的景點。

我們下山經過的第壹個景點高空滑索從山的壹邊滑到另壹邊單程30元。它看起來仍然很危險。兩山之間的距離不遠,但從谷底看卻相當高。燈看起來很害怕,所以它掛在鋼絲上摔得粉碎。我不敢坐下,但排隊的人太多了。

不坐索道到對岸走懸崖棧道還是很刺激的。棧道懸崖邊的臺階是木頭做的,有些地方已經腐爛了,看起來很危險。只有走在內側,妳才會感到更安全。看起來對岸不遠,但要走很長時間,途中還要經過幾座橋。

事實上,前面是從山腳走到山頂的。因為穿行在山間,比較平坦,沒有感受到劍門關的嚴謹。但從我踏上棧道的那壹刻起,劍門關的威嚴和嚴謹就立刻呈現在我的面前。

由於是下午晚些時候,我走得更快了,沿途有許多遊客,感嘆道路陡峭。沿著棧道下到谷底,有壹座橋通到對面的山底,然後通過棧道繼續上山,坡很陡,爬上去很累。劍門棧道是中國古代的壹種通道,它是在陡峭的巖石和陡峭的墻壁上鉆孔和橋亭形成的。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艱巨,道路險惡。它是中國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跡。《戰國策·秦》記載:“棧道千裏,直抵”。川陜之間的棧道始建於戰國時期,並在秦漢時期得到擴建。由於古代戰爭的燃燒和2000年的侵蝕,古棧道留下了汙漬和斑點的痕跡,今天人們對此感到痛惜。

走過棧道後,妳來到山頂,俯瞰下面的深淵,和遠處的群山。山下的房屋星羅棋布,景色壯觀。

這時,我覺得天快黑了。我壹路小跑來到下壹個景點。當我在山裏行走時,我感到有點害怕。過了壹會兒,我走出大山,來到紅軍攻克劍門紀念館,這是為了紀念1935紅軍血戰劍門而建立的。於2009年2月22日65438+建成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2019。紀念館為長方形大廳,長26米,寬8米。它分為三個部分:多媒體室、大廳和展廳。它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向人們展示了紅四方面軍血戰劍門的史實。

廣場上有壹座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呈四面體形,高19.35米,高4.2米。在主碑前,還鐫刻著許元帥的題詞“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碑文下方有壹組紅軍戰士雕刻的銅像,形象生動,士氣高昂。紀念碑周圍,有劍門山區紅軍主要戰役和政權建設的8幅浮雕。八角形浮雕下鐫刻著創建劍閣蘇區、犧牲沙場的1200多名紅軍英雄的名字。

看完紀念館後,我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快步行走。天快黑了,我經過了姜維墓,憑祥的報知殿和等候殿。我壹路小跑下山,去看最重要的景點劍閣。

小跑下山後,我終於到達了山下的山谷。岸邊有很多具有蜀國元素的建築,如破城車、兵器、蜀國石刻城墻等。諸葛亮發明的許多東西,如牧牛劉媽、諸葛亮的連弩、姜維的守關雕像、劉備的過關雕像、投石機等等,都是第壹次看到實物或大開眼界,但匆忙拍照已經來不及了

我沿著這條河看到了上面的景觀,然後我來到了劍門關景區最重要的標誌性景點——天下雄關劍門關。我之所以把劍門關放在最後,是因為他看到離出口很近就可以直接出景區了,相當於掉頭回到起點,不用走重復的景點。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看更多的景點。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以南15公裏處,劍門山在此中斷,兩側懸崖峭壁,直插雲霄,群峰如劍。懸崖斷裂,兩壁相對,看起來像壹扇門,因此被稱為“劍門”。享有“劍門險於天下”的美譽。

劍門關形成於白堊紀,是世界上罕見的石壁狀礫巖懸崖丹霞地貌。它是壹個天然關隘,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處只有50米。這是世界上第壹個關口。

劍門關是劍門關景區的標誌性景點。1982年,劍門蜀道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以此為核心景區創建。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在擔任蜀漢丞相時,看到大小尖山之間有壹條三十裏的亭路,大尖山斷裂處的城墻高聳入雲,天開壹線,於是以此石為屏障,稱之為劍閣關。後來諸葛亮五次出祁山,姜維十壹次北伐中原,都到過這裏。

劍門關是蜀中的咽喉和軍事重鎮,歷史上曾成為兵家必爭之地。1700多年來,劍門關建築屢建屢毀,屢毀屢建。

到這裏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我急於走出景區,但當我發現大量遊客湧入劍門關時,我感到非常不解。後來我在網上看到壹個網友發帖說劍門關晚上這裏有文化活動,非常壯觀,但當地景區工作人員沒有主動告訴遊客他們覺得被騙了。回看當時的場景,這大概就是那麽多遊客湧入的原因。

後來天黑了,我小跑出去。沒想到出了景區天就黑了。劍門關景區太大了,走了壹天我的腳都軟了。我還特意看了走路步數,是今年步數最多的壹天。

在遊客中心休息了很長時間後,我開車出去了。晚上在劍閣縣逛了逛,吃了晚飯。直接上了高速,在劍閣服務區住了壹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