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除了臭豆腐外,湖南還有哪些觸手可得的美食?

除了臭豆腐外,湖南還有哪些觸手可得的美食?

湖南菜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地方菜發展而成。  

湘潭江流域的菜是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制作精細,用料廣泛,品種繁多,特點是油重色濃,講究實惠;在風味上註重香鮮、酸辣、軟嫩;在制法上以煨、燉、臘、蒸、炒等著稱。  

洞庭湖區的菜以烹制河鮮和家禽見長,多用燒、燉、臘等烹調方法。特點是芡大油厚,鹹辣香糯。  湘西菜擅長烹制山珍野味、煙熏肉和各種腌肉,風味側重於鹹、香、酸、辣。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濃厚的山鄉風味。 

 由地可見,湖南菜的***同風味是辣味菜的熏臘肉;口味偏重於鹹、辣、酸、香;用料多是豬、牛、羊、雞、鴨河鮮和湖產品;烹法以煨、燉、臘、蒸、炒、熏、燜為主。湖南地方名茶有;組庵魚翅、湘西酸肉、荷包肚、寶塔香腰、東安雞,麻辣子雞、冰糖湘蓮、臘味合蒸、金錢魚等。  

[組庵魚翅]  “組庵魚翅”,是湖南組庵派(官府菜)傳統名菜之壹,系原督軍譚延 的家廚曹敬臣所創,後來傳入飲食業,為高級宴會之必備佳肴。  

其操作方法是:選用發好的玉結魚翅2000克,用稀紗布包好。瓦缽內墊壹個竹箅子,鋪上豬肘肉、蔥結、姜片,將包好的魚翅放上,再放上雞塊、幹貝湯、紹酒、精鹽、清湯,蓋上蓋,用慢火煨約4小時,取出魚翅,裝入盤內,將原湯潷出,加上熟雞油、味精,燒開後澆在魚翅上即可。  用這種方法煨制的魚翅具有軟糯、柔滑、醇香等特點。  

[湘西酸肉]  “湘西酸肉”是湘西苗族和土家族傳統風味佳肴,味辣微酸,以湘西自治州所做最佳,故名。  酸肉制法是:將帶皮的豬肥肉刮洗幹凈,切成100克重的長方塊,選用精鹽、花椒粉腌5小時,再加玉米粉拌均,裝在壇內,封嚴壇口,腌15天即成。“湘西酸肉”,就是將這種腌好的酸肉切成長方片,加紅椒末、青蒜段煸炒,再加炒玉米粉、清湯燜熟。 

 [荷包肚]  “荷包肚”也是湖南組庵菜中傳統名肴,以原料豐富,香鮮酥糯而著稱。豬肚內灌入幹貝、口蘑、冬筍、火腿、薏苡米、雞肉、豬油、味精、紹酒和成的餡,盛在綠釉瓦缽內,上屜蒸熟,原缽上桌,形如壹個大荷包而故名。此菜是多種原料融匯調和,別具風味。  [寶塔香腰]  “寶塔香腰”又名“玉麟香腰”、“七層樓”,是將七種不同的菜肴逐層碼在壹個大碗內,構成壹個整體菜肴,形如壹個寶塔,是衡陽地區傳統名菜。大碗的最底層是炸制的芋艿片,第二層是蒸制的豬五花肉,第三層是炸制的荸薺丸子,第四層是經過掛糊油炸的豬肥瘦肉,第五層是蒸制的豬肉餡雞蛋卷,第六層的橄欖形魚肉丸子,最上層的爆腰花。  

[東安子雞]  “東安子雞”,原名“醋雞”,發源於湖南省東安縣,故名。  選擇嫩母雞壹只,褪洗幹凈,煮至七成熟撈出,剁去頭、頸、腳爪,剔去骨頭,切成長5厘米、寬1厘米的條,用熟豬油煸炒後,加入黃醋、紹酒、精鹽、花椒末、肉清湯,燜約2分鐘,再加入蔥段、味精,勾芡,淋香油,裝盤即成。  口味酸、辣、鮮、嫩,色澤素雅,別具風味。  

[麻辣子雞]  

“麻辣子雞”,色澤金黃,口味麻辣鮮香,體現了湖南地方特色。  

它的制法是:選用當年嫩母雞,宰殺褪洗後,去掉全部雞骨,穿上交叉花刀,再切成2厘米的方丁,加醬油、紹酒、濕澱粉漿好,用七成熱的豬油滑熟倒出,再用油煸炒紅辣椒、花椒子,將滑好的雞丁放裏,加上黃醋、醬油、精鹽、味精、青蒜,勾芡,淋入香油即可。  

[冰糖湘蓮]  “

冰糖湘蓮”,是用湘蓮中的白蓮,泡發後加上溫水,上屜蒸爛,將水潷出,裝入大碗內,再加上用冰糖水燜制的青豆、櫻桃、桂圓肉、菠蘿丁。蓮米全浮於湯上,湯清蓮白,甜糯清香,不僅內味特佳,而且營養豐富。  

[臘味合蒸]  

湖南的臘味聞名全國,主要在臘豬肉、臘牛肉、臘雞、臘魚、臘野鴨等。“臘味合蒸”,就是將臘肉、臘雞、臘魚蒸熟,分別去皮、去骨、去鱗,切成長條,皮朝下碼在壹個大碗內,加上熟豬油、白糖、味精、肉清湯上屜蒸爛,取出翻扣在大湯盤內。成菜色澤深紅,臘味濃重,鹹甜適口,是湖南傳統風味名菜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