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元宵節的傳統美食
元宵節之際,許多人都會吃元宵,但老壹輩福州人在元宵之夜,吃的可不是元宵,而是吃?三_?,也就是糖_、芋頭_(肉丸)和菜頭_,這就是過去的老福州們元宵節要吃的傳統食物。
糖_
糖_,福州語音譯詞,因其味其態而得名,即傳統年糕,漢族傳統農歷年春節應時米食。福州當地,每至除夕,或提前在廿七、廿八就已經有人厝(人家)開始量米磨漿蒸年糕了。
糖_的分類:
白糖_:以白糖和漿,色澤呈白色的年糕。(與白_不同,白_是另壹種食物)
紅糖_:通常簡稱糖_,以紅糖和漿,色澤暗紅的年糕,象征年年高,年年紅。
蒸糖_:蒸年糕。
煎糖_:煎炸年糕片。
平日裏,每家每戶壹般不蒸糖_,只是到臨近過年才開始籌備,置年貨、蒸糖_等,在福州習俗裏,和白_、菠菠_等同樣,通常也作為祭祀祖先與供奉神明的供品之壹。
芋頭_
芋_,是福建福州、閩南和廣東潮汕地區的著名漢族小吃品種。它是用芋頭擦成絲,加調料以及米漿蒸好切塊,再經過油炸制成的壹種食品,是福州人早餐和點心不可或缺的壹道小吃。
制作芋_,先以糯米研磨之米漿壓幹後,再和芋頭去皮切成絲及油蔥香料攪拌,再細分約巴掌大小壹塊壹塊壓平後放置於弓蕉葉上,再放入籠床後置於竈上大鼎以熱水炊熟。
菜頭_
菜頭_即蘿蔔糕。菜頭系蘿蔔俗名,菜頭_是福建地方漢族年糕的壹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制。菜頭_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若將菜頭_切片,鍋裏放油,油熱放入菜頭_,煎至微黃翻面,再煎至微黃,此時蘸辣椒醬風味更佳。
宋代元宵節規模盛大
宋人的元宵節可以說是壹年中最受重視的節日,熱鬧程度甚至超過當時的?元旦?(即今日之春節)、中秋等大節日。元宵節到來,全國統壹放假七天,身為天子的皇帝,也會?乘小輦,幸宣德門?,觀賞花燈。
隨後,皇帝?駕登宣德樓?,宣德樓下早已搭好壹個大露臺,諸色藝人在露臺上表演相撲、蹴鞠、百戲等節目,皇帝坐在樓上欣賞表演,?宮嬪嬉笑之聲,下聞於外?。
而與此同時,?萬姓皆在露臺下觀看?,先到宣德門下的市民,?猶得瞻見天表?,得以近距離壹睹龍顏。有詞曰:?奏舜樂,進堯杯,傳宣車馬上天街。君王喜與民同樂,八面三呼震地來。?說的便是宋朝皇帝在宣德門與民同慶元宵的情景。
當然,宋朝元宵節的熱鬧不僅僅是皇帝與民同樂這麽簡單放燈?與?觀花燈?才是元宵節的重頭戲。壹到元宵節當天晚上,也就是?元夕?之時,仿佛壹夜春風至,大燈小燈掛滿了街道,壹個個燈架與壹座座花燈,組成了壹棵棵閃著明亮燈火的?燈樹?,燈樹鱗次櫛比,街道輝煌燦爛,遊人如織,整個京城幾乎成為了燈火的森林。
有趣的是,花燈不僅僅掛在建築物上,宋代上街觀燈的人們還會將花燈頂在頭上,在大街上漫步而行。那時的能工巧匠,將壹個個花燈做成棗、栗般大小,男女老少,皆將花燈待在頭上做頭飾,壹時間整座京城從建築物到人,各處都是燈火輝煌。
在地上花燈映照汴梁之時,夜空則被如雨的煙花所點綴,正如辛棄疾詞中所說?更吹落,星如雨?。街道上達官貴人的?寶馬雕車?隨著遊人而行,城中四處鳳簫聲樂隱隱,街道上更有藝人舉著如魚如龍的花燈,上下舞動,仿若夢般美麗。
宋代元宵節實在太過熱鬧,甚至水泊梁山的好漢們也坐不住了?在古典名著《水滸傳》中,元宵節將近,宋江就對眾頭領說:?我生長在山東,不曾到京師,聞知今上大張燈火,與民同樂?我如今要和幾個兄弟,私去看燈壹遭便回。?
聞言,軍師吳用大加勸阻,但是宋江不聽,硬是帶著柴進、李逵等人,去東京汴梁看花燈去了。要知道,宋江可是天下聞名的通緝犯,他前往京師,等同找死,然而即便如此,宋江等人仍忍不住冒死觀燈,可見宋朝東京的元宵節慶祝活動是何等地吸引人。
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