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是中國壹處極其唯美的景點,這裏充滿了唯美的元素,妳將在這裏領略不壹樣的激情和刺激體驗,堪稱唯美的典範,壹切盡在妳的眼底之下,下面給大家分享西雙版納旅遊詳細攻略。
由成都經停昭通前往西雙版納
途中第壹次親見喀斯特地貌,層巒疊嶂,坡土連城,如風註海。
與地理課本上的荒涼印象完全不同,是大地上如波紋般有致的褶皺,在海拔1800米的高原上,像壹個滄海桑田的老人。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炎熱潮濕,四月日溫已37度,與成都的八月幾無二致。
午間常忽逢大雨,繼而驟停,烈日撥雲而出,似是孩童破涕而笑。西雙版納接壤泰國、老撾、緬甸,地處邊陲,民風駁雜,物產豐富,文化交融。類似於古時邊塞互市之所。走在路上,這壹刻聽到的是中文,下壹秒就有人說著泰語走過;這條街上賣的還是老撾的水果,轉過身迎面就是兜售緬甸玉石的商人。
版納飲食之道,可謂四國爭鳴。
即使沒有熟人推薦,也可吃到正統的傣餐,泰餐,緬甸菜和老撾菜,按照大眾點評推薦排名靠前的餐廳去尋,也必不會讓妳失望。傣餐偏辣,老撾菜喜用檸檬,泰餐中和,緬甸菜怪味奇詭。
傣歷新年:劃龍舟、浴佛日、趕擺節、潑水節
在西雙版納的4月,每壹個人都是準備著過年的。男兒擦洗了龍舟,少女準備了新衣。
我大概有十年,對過年的感知,大概只有在商場,飯桌和春節聯歡晚會上。
文化的淡漠,就是這樣悄然的發生,並持續的影響下去。很多時候,很多文化,很多傳承,都是需要儀式感的。以前不理解,為何帝王總要祭天,要封禪,要拜孔,徒做壹些茲事體大,卻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還不如好好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建設。
然而正是這些看上去徒勞無功的儀式,讓千年間朝代更叠戰火綿延的文明,留下了壹個叫做儒家的底子。
行在版納路上其實隨處能見到穿著傣族服飾的少女,皮膚偏黑,目光清澈,神色內斂可逢趕百,才會明白,這裏哪裏還是傣裝,分明就是婚服。
各村各寨,平日所“藏”起的少女,各自集合,魚貫而出,風姿卓卓,爭芳鬥艷。
與漢服相似,傣裝有簡繁之別,有日常所穿,有慶典所著,其工藝變化,做工精簡,用料選擇都截然不同。深入下去,也自是有壹套完整的民族服飾文化的。
傣歷新年的“趕擺節”,大概就是這場服飾文化的盛宴,其華美、壯麗、豐富、精致,以及不可方物的少女,不亞於壹場西雙版納的維密大秀。
版納的美食
要分水果和菜色來說。先說水果,版納的水果壹定是全國最好的幾個地方之壹,幾乎有全品類的選擇,有許多倉儲式管理的水果市集,可以自行挑選,接受大單預訂,也銷售切盒的即時成品。
尤以榴蓮,火龍果,哈密瓜、小菠蘿當季,飽滿,甘甜,馥郁,多汁,售價便宜,平均幾塊錢壹斤,可以吃種類極多的水果混搭吃到撐。
再說菜色,因為出差的關系,會首選外賣,口碑評測依賴大眾點評。
點了大眾推薦的雞油飯,檸檬撒撒和帕露達,醇厚,酸甜,濃烈,從食材到調料有壹種取法自然的植物香味,跟八大菜系所倚重的方向皆不相同,跟中原飲食文化所強調的美感背道而馳,然而卻成就另壹種好吃的範疇。
妳甚至不用弄明白,吃下的這些菜是來自傣族,老撾還是泰國,也不用刻意去給味覺定義,只用知道這是屬於版納的壹餐,會留下壹生的印象,就足夠了。
版納的日常生活
因為白日炎熱,版納人的壹天,往往是從晚上10點才開始的。以瀾滄為界,分為南北兩岸,新舊兩城。北岸為景洪商業區,南岸新興生活區,夜生活形態各異,鬼飲食,夜店,酒吧,KTV鱗次櫛比。淩晨兩三點街道依然熙攘,店鋪燈火通明,車輛與行人絡繹,有穿過瀾滄江的高歌。南北朝的範縝說: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散,或拂簾幌,墜茵席之上;或關籬墻,落糞土之中。
有時候妳太習慣這個世界了,沈溺生活,安於存在,不念生死,才會對人間不感驚奇。
妳深知萬物蒼狗,所愛難持,如去日朝露、如古原夕陽、如銀漢飛星。
妳曾走過這樣壹座性感而特別的城市,並在南風吹夢的西洲上,寫下了它的名字。
想了很久,要寫壹句怎樣的話,作為版納行記的結尾。
偶然翻書時,看到周恩來總理對妻子鄧穎超說的壹句情話:
“我這壹生都是堅定不移的唯物主義者,唯有妳,我希望有來生”
此間的版納,亦盼有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