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陜西的三原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陜西的三原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旅遊

首先推薦的是三原城隍廟。它位於三原縣城東渠岸街中部。始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來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之壹,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現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後為道教所信奉,自三國起至清代末歷代建廟祭祀。三原城隍廟供奉的唐代名將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廟規模之龐大,建築之堂皇,在全國城隍廟中首屈壹指。城隍廟為宮殿式建築,用均衡對稱方式把樓、殿、廊、廡、坊、亭等40多座單座建築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五個廊院相套向縱深和兩側伸展。中軸線上布著三道門、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樓。應門、戲樓、鐘鼓樓、獻殿、拜殿、陪殿、寢殿等主體建築各具特色。全部建築琉璃蓋項,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美若宮殿,體現了我國古建築平面輪廊規正,整體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疏密得當,刻鏤精致,紋飾典雅的特點。城隍廟的門票也相當便宜,我記得3年以前是2塊吧,現在最多漲到5~10塊而已,所以,不用擔心。當然,裏邊只是壹個小小的廟而已。另,三原縣博物館也設在城隍廟內,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貴文物和壹百多通碑刻,其中嶽飛書《出師表》和於佑任(三原人)書法真跡為世稱頌。

接著就是李靖故居。靖自公園(唐園),名馳渭北,位於三原縣城北5KM的東裏村。記憶中的數據不多,只記得高中的時候和女朋友去那裏遊玩,沒有玩好反倒吵了壹架!至今仍然記得她穿裙子在壹片矮小的竹子中拍照的樣子,可惜現在在重慶看的竹子太多了。建議妳在路過的時候還是去看壹下。

孟店古建。位於三原縣北8km的孟店村,清嘉慶年間(公元壹七九六——壹八二○),當地巨商周梅村(即安吳寡婦吳周氏之曾祖父)購地築屋,建此私宅。此建築原為十七院之建築群,後兵亂,燒毀十六院,僅存此壹院。孟店古建營造數年,花費人力物力甚巨。整個建築,大屋頂,高臺階,磚木石結構;布局合理,疏密得當;結構緊密,宏偉壯觀。此建築為宮宅形式。東西寬十三點八米,進深七十壹米,面積為九百七十九點八平方米。門前有樓房三間,正中懸掛巨匾壹塊,上寫“主政第”三個大字。門口臺階為青石鋪就,拾級而上,壹對石獅對峙雄視。進入大門,迎面壹座巨型屏風,兩邊石柱多為透花雕刻。西有上馬石,東西有偏門。南墻上“大禹放牧”等浮雕風韻別致。進入二門,東西廊房門上皆為雕花木格窗門。西邊門上,雕有“八蠻進寶”;東邊門上,刻有“長安八景”。穿過廊房,便是五間大廳,廳房嵌鑲八扇格子門,各雕圖案。其中“郭子儀大拜壽”和“嶽母刺字”等戲劇圖案如舞臺再現,使人叫絕。在廊房和大廳之銜接處,刻石滿布。東墻上雕有球狀刻花壹個,中為空心,含壹圓球,起風則圓球旋轉,撞擊刻花,朗朗有聲。西邊墻上,多為幾何圖形,刻工極細,使人嘆奇。廳柱為生漆塗面,懸有楹聯壹幅:燕翼貽謀堂上箕裘綿福蔭,鳳毛濟美楷前蘭桂發奇英。五間大廳之後,又為東西廂房。古建的後樓建造在青石疊鋪的方臺階上。後樓中央,懸掛巨幅匾額,上書“懷古月軒”四個鎏金大宇。站立後樓之上,遠眺四方,使人心曠神怡。這座建築,雕刻藝術,堪稱渭北壹絕。由於歷史漫長及種種原因,古建保存下來的周家文物並不很多。這個地方我沒有去過,只在網上查了壹點資料。所以不能做評價。

文峰木塔,這個我最熟悉,在三原縣城東南十余裏的安樂鄉中王堡,我舅舅的對門(以前的老門,現在封了,如果有人去了並在老門對面的小賣部買了東西,哪就是我舅舅家,挨宰了不許找我),建於明萬歷二十二年(壹五九四年)。屬陜西省壹座獨特的木塔。文峰木塔***四層,六邊挑檐,每邊長十三米;塔身全部是木質結構,高約二十余米;塔基為磚石砌造,基高四米;塔頂是六角攢尖式樣,遠望好象壹座亭臺樓閣,玲攏可愛。塔內置有木梯,梯旁裝有扶欄,可供遊人登攀。每逢雨後睛初,雲開霧散,長天如洗,登塔極目,北望嵯峨山,峰峻巒碧,氣勢雄偉;南眺八百裏秦川,遼闊無垠,景色如畫,令人悅目怕心,陶醉忘返。文峰木塔,相傳是在三原龍橋竣工以後、用搭架拆剩的木料修建的。同時,還修建了壹座占地三十多畝的寺院——木塔寺。記憶中,上小學的時候壹寫遊記性作文,老師就會喊我們去看木塔,而且還記得那個時候在作文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登塔遠眺,現在想起來,可能要吐倒壹片了……。另外,在記憶中,木塔原來還有學校,現在為了保護文物,把學校搬遷了。木塔中的麻雀、蠍子特別多,而且好像有點其樂融融的樣子。門票很便宜,不上塔的話,妳可以免費參觀,上塔的話,好像收費現在是5塊吧,記得以前是2毛錢,而且我是免費的,誰讓我舅住對門阿……

老龍橋。剛才已經提過了,連接三原清河南北的居民。傳說中還有壹個悲慘的故事。忘記是什麽樣子了,記得好像是說壹個媳婦害死了自己的老公,然後用磨盤沈屍清河,當時的縣老爺是壹個聰明人,為了破案,用重金收購全縣的磨盤,然後配對(因為磨盤都是上下壹對壹的),最後就抓到了那個又狠心又貪財的媳婦(說明壹下,我忘記是不是媳婦幹的,反正又這麽壹個悲慘的故事),這下可好,收下來的磨盤沒有用處,總不能堆到縣太老爺府上吧。幹脆用來建橋吧(不是有人說,要想富,少生孩子先鋪路嘛,搭橋也壹樣了,足見縣太爺的睿智),這樣就用這些磨盤打建了壹個龍橋!現在如果妳從新龍橋(斜拉索橋)的旁邊走入老龍橋,妳會看到壹個個的磨盤。

清河公園,就是剛才說橫穿三原東西的河流旁邊的壹個公園。如果妳從老龍橋的南面下河壹直向東走的話,妳會發現竟然不收費!可是別高興的太早了,走上壹段,妳就會發現壹個唯壹的小橋,這就是收費的地方,費用3元左右。公園很壹般,如果沒有事情也可以走走,順著清河,妳可以看看汙染以及幹涸的河流。到公園的最佳季節應該是下雪的冬季,當然,雪對於三原來說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墳墓。陜西是壹個唐墓葬頗多的地方,在三原縣徐木塬畔上就有唐高祖李淵陵和唐武宗李炎陵。陵墓倒沒有什麽希奇的,就是壹堆黃土而已,可下面有壹條水渠,人們把這渠水叫做潤陵水。說起潤陵水還有壹段神奇的傳說哩!相傳在壹千多年時的壹個清明節,唐太宗李世民帶領家眷前往徐木原父王陵祭祀,發現這壹帶天氣天旱,禾苗枯死,民不聊生,決定興修水利,拯救百姓。從唐高祖李淵陵前向西開鑿,直通涇陽的清浴河,把河水引往下遊灌溉良田。唐高祖陵前的村莊,人們叫它唐王村。村裏的百姓就將這水叫潤陵水。潤陵水清澈、香甜。過了好多年,唐武宗李炎死後也埋葬在先輩高祖李淵陵西不遠的同壹條塬畔上。唐武宗李炎陵前的村莊,人們就叫它小王村。唐王村和小王村附近的百姓澆灌和飲用都是這潤陵水。上遊任何人都不敢攔截。直到清朝時,涇陽有壹霸,名叫郭九,曾在皇宮教過皇學,據說皇帝召見,他都立而不跪,他將潤陵水攔截霸占了。此後,下遊的唐王村和小王村壹帶家田的莊稼便幹枯了。管理潤陵水的秀才楊扶正,曾多次找郭討水,郭九根本置之不理。後來,慈禧太後前來涇陽安吳堡看到其幹女時,楊扶正便攔轎告狀。慈禧太後即令郭九放水,郭九嘔氣而死。從此,唐王村和小王村等地區在潤陵水的灌溉下,歲歲增產,年年豐收。好像都是悲慘的傳說。

於佑任紀念館。如果對字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三原東面的於佑任紀念館去看看,新建的紀念館也非常漂亮,門票抱歉我不知道。

好了,我所知道就是這些。

如果有朋友對黃土高坡的“原”比較感興趣的話,順著三原向西、南、北放開韁繩,出不了10KM,妳就能看到“原”,也就能看到妳所向往的窯洞。另外,去原上的最佳季節在三月,那個時候是油菜花最多的時候,滿原的油菜花,會讓妳非常俗氣的喊幾句:太漂亮了。

與玩同等的就是吃。三原的小吃可謂囊括了陜西大致的特色。清單大致有biang biang面, 臊子面,,刀削面,歧山搟面皮(不是涼皮),蕎麥合烙,洋芋擦擦,酸菜雞絲米線,油潑扯面,三絲煎餅,肉夾饃,蔥油餅,蒸碗豆花,貢丸湯,羊肉串,罐罐粉絲,澇糟,羊肉泡饃,水盆羊肉。如果讓我從早上開始吃的話,早上我吃特色的水盆羊肉,中午吃特色的蕎麥合烙和歧山搟面皮及肉夾饃,下午吃羊肉泡饃,當然,這些需要妳特別能吃。

另外,在這個清單中沒有列出來的是晚上的夜市,夜市中有烤羊肉串,很便宜。另外,還有讓我至今難忘記的zi'ran夾饃。如果肚子好的話,可以順便逛壹下。還有三原的蓼花糖和金錢油塔(千層餅)也是壹絕,有空也可以品嘗壹下。

順便提壹下,這些吃的都集中的'園盤路'附近,也集中在縣醫院附近。前幾年紅火的“油坊道”由於城區改建,現在只剩下道口的幾個小吃還在支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