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小雪吃什麽傳統食物

小雪吃什麽傳統食物

小雪吃什麽傳統食物1

  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制成的壹種食品,是中國南方壹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有的地方將糍粑制作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征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這壹名稱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高。”

  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壹年壹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很適合冬季養生食用。

 殺年豬開宰年豬的嚎叫聲壹出,客人們立刻放下自家的農活,陸陸續續趕來。屠夫剛把年豬剝凈“凈邊”往案板上壹擱,砍下壹塊肥碩的刀頭好肉做“刨湯肉”。轉眼功夫,排骨蘿蔔、回鍋肉、腸肝肚肺、豬血旺,油亮香濃的“刨湯肉”菜肴擺滿了桌面,清香四溢。

  臘味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禦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幹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壹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臘肉的習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對臘味情有獨鐘。

 廣州人最喜歡用臘味來做臘味蘿蔔糕、臘味煮香芋,還有臘腸炒蜜豆。在秋冬寒冷的天氣裏,打開盛滿臘肉、臘腸的煲仔飯,飯香與肉香交融在壹起,撲面而來。溫暖香糯的煲仔飯可謂是最適合冬天的美味。

  腌菜

 小雪腌菜的習俗由來已久。由於小雪節氣前後容易出現霜降天氣,被霜打過的菜容易軟化,加上這個時段的溫度偏低,比較適合腌制鹹菜,因此人們通常都會選擇在這個時段腌菜,以備在冬天新鮮蔬菜減少時享用。

 樓道裏擺放著碩大的腌菜缸,屋檐下晾著壹串串幹菜……這些都曾是人們記憶中溫暖的小雪印象。

  小雪節氣養生小常識

 1、多吃葉酸食物防抑郁

 小雪節氣是冬季開始的標誌,同時也進入抑郁多發的季節。要常食菠菜、獼猴桃、牡蠣、橘子、黃豆和深綠色的蔬菜,因為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葉酸,可以幫助抵抗抑郁。

 全麥面包、粗面粉制品、谷物、酵母、動物肝臟及水果等富含有B族維生素的食物,對改善不良情緒及抑郁癥也大有裨益。吃復合性的碳水化合物、蘇打餅幹改善心情,雖然效果慢壹點,但更合乎健康原則,還有助於禦寒;香蕉中含有能夠幫助人腦產生5-羥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類似化學“信使”,能將信號傳送到大腦的神經末梢,促使人的心情變得安寧、快樂。

 2、防寒保暖要做好

 從這個節氣開始,東北風刮得多了,由於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註意戴帽子、圍巾,這樣往往容易遭遇受風寒,因此,壹定要戴帽子,壹定要註意防寒。

 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只是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準。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冬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在幹燥季節,室內應保持壹定的濕度,必要時可用加濕器,對於老年人,應選擇柔軟、光滑的棉織或絲織內衣、內褲,盡量不穿化纖類衣物,以使靜電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3、多喝水防內熱產生

 多飲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減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壹杯溫開水。此外清晨飲水還能降低血液粘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小雪節氣多喝水也可防內熱產生,緩解口幹咽燥、便秘、皮膚幹燥等不適。蜂蜜水可潤燥解毒,白蘿蔔水能清熱利尿,梨水可以潤肺止咳。

 4、早睡晚起,睡前泡腳

 小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不要遲於22點休息。如果超過1點還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節氣後氣溫下降明顯,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晚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腳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凍傷,並就能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5、多食熱粥

 小雪過後,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以下食物: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如丹參、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等;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胡蘿蔔等;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藥、栗子、核桃、黑芝麻、黑豆等。

 6、黑色食物補腎防感冒

 預防感冒是貫穿冬季養生的主題,而多吃黑色食物不僅能迅速補充熱量、防感冒,還能滋補肝腎、清瀉內火、保養肌膚。

 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益氣的作用;黑豆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0%,除能滿足人體對脂肪的需要外,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此外還有黑米、黑棗、黑木耳等,都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7、想健康,多喝湯

 冬季進補正是時候,通過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以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人們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的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湯補可謂是“食補之首”。

 雞湯特別是老母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它能緩解感冒癥狀及改善人體的免疫機能,冬季養生多喝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魚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將它和冬瓜、蔥白煮湯食用,可以減輕水腫。同時,魚湯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還可緩解壓力、睡眠不足等因素導致的皺紋。

 8、勤運動,不懶惰

 有研究表明,平日裏活動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幾率比活動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這是因為戶外活動時間少,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缺乏陽光照射,會致使身體血液循環減慢,機體抗病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對室外環境的不適應,所以很容易感冒。要預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積極運動,強健體質。

 慢跑、快步走、跳繩、跳迪斯科、打太極拳等,都會讓全身各個部位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但不可運動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大量的出汗,會“發泄陽氣”,起到相反的作用。

 9、曬曬太陽可解憂

 除了參加心理輔導,采用壹定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外,光療可以作為輔助療法。經常參加壹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以保持腦內5-羥色胺的.穩定,陽光不僅能“曬幹”抑郁,還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

 冬日曬太陽最好選擇紅色的衣服,因為紅色的輻射波能迅速“吃”掉殺傷力很強的短波紫外線,曬太陽的時間以30分鐘左右為宜,並且註意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

  小雪的物候特征

 “初候虹藏不見”,彩虹是雨後空氣中含有無數水滴,折射太陽光形成的,這時雨季過去,飄下的已是雪花,彩虹自然就不會出現了。

 “二候天氣上升”,這時的大田裏已經沒有莊稼了,空氣中缺乏水分,天空中也沒有了雲彩,顯得壹片空曠。

 “三候閉塞成冬”,天氣壹天比壹天寒冷,河流開始結冰,家家關門閉戶防止冷空氣進入室內—冬天來到了。

小雪吃什麽傳統食物2

 1.糍粑

 小雪節氣習俗中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制成的壹種食品,是中國南方壹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2.臘味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禦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幹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壹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臘肉的習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對臘味情有獨鐘。

 3.燕麥片

 燕麥片可以預防冬季抑郁。冬季接受陽光照射相對較少,人體血清素水平較低,容易導致冬季抑郁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壹項研究發現,燕麥片等全谷食物有助於保持身體血清素水平,預防抑郁。

 4.山藥:護膚

 山藥含有薯蕷皂,被稱為是天然的DHEA(又名青春素),其中含有各種激素基本物質,有激素之母的稱謂,它能促進內分泌激素的合成作用,能促進皮膚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提升肌膚的保濕功能,並對改善體質也有壹定的幫助作用。小雪時節飲食不節、偏食生冷極易導致腸胃不適,吃些山藥也有幫助。

 5.黑米:補腎

 黑米外表墨黑,營養豐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譽。中醫認為,黑米性平、味甘,具有滋陰補腎、益氣活血、暖肝明目的功效,是小雪節氣補腎的最佳食材。黑米外部皮層中含有花青素、葉綠素和黃酮類的植物化學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幫助女性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