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傳統菜肴“老三篇”:鹽焗雞、紅燒肉和釀豆腐
客家鹽焗雞
客家菜講究原汁原味,食材是野生家養粗種的 “綠色食品”。鹽焗雞是客家是壹道特色傳統名菜,色澤微黃,味香濃郁,配以麻油姜汁醬料,皮脆肉嫩,幹香而不油膩。唇齒留香,具有溫補功能。
三蒸梅菜扣肉
三蒸梅菜扣肉,將芥菜三蒸曬幹後用來燉扣肉,梅菜吸出扣肉的油膩,扣肉沾上梅菜特有的香味,入口即化,肉爛味香,肥而不膩,用來下飯特別的滿足。客家人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壹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饑。
客家駝子豆腐
釀豆腐源於中原包餃子的習慣,嶺南無麥,思鄉的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面粉,將肉餡塞入豆腐中猶如包餃子。駱子豆腐與普通的壹大塊豆腐不同,制作工序更講究,用小紗布將豆花定量包起來,放在訂制的方格裏壓水成塊,口感會更鮮嫩滑香。
鹽焗雞、梅菜扣肉、釀豆腐、
姜糟燜狗爪豆、清湯雙丸、蘿蔔丸等
被梅州市旅遊局評為“十大客家健康美食”
姜糟燜狗爪豆
狗爪豆野生於河邊,姜糟燜狗爪豆是壹道由狗爪豆、酒糟、姜角、五花肉、胡椒做成的美食,具有溫中益氣之功效,用於腰脊酸痛。
客家雙丸煲
客家人愛吃肉丸,取“丸”與“圓”同音,寓意團圓、圓滿。烹調以煮煲蒸燉居多,不能破壞營養。手工制作的魚丸和肉丸,加入新鮮的魚湯和冬菇煲煮。保持原有肉味,味道純正,嫩滑爽脆。
籠仔手工蘿蔔丸
客家菜極少甚至不加佐料,用蔥蒜調味,將白蘿蔔絲、豬肉,鮮菇、蝦米做成肉丸子,主角是白蘿蔔,清淡中帶有肉味,鮮美可口,還有淡淡的胡椒的味道。
客家菜講究可口可心
即口感清淡、價碼實惠和調和作用
調和作用即“食療”
把各式中草藥材與菜同煮
有益氣養生補血保健等功效
客家娘酒煮雞
客家娘酒煮雞
娘酒是用糯米特制的黃酒,黃酒煮雞既有酒的甘甜醇美,又有雞肉的清香,喝上壹口胃裏暖暖的,有補血功效,客家娘酒雞已被評為最傳統健康美食。
丙村開鍋肉丸
丙村開鍋肉丸經過幾代人的相傳,調香獨特、口感軟嫩爽滑,很多人慕名而去,只為吃上壹口新鮮出爐的正宗開鍋肉丸。”它被評為最鄉土特色健康美食。
客家菜比較具特色的全豬套餐
選用豬最“精華”的八個部位的肉
煮全豬湯,蒸豬紅、紅燒等
這種吃法是客家人壹年到頭
在春節釘殺豬時方有的口福
除了客家美食還有客家小吃
客家小吃是客家飲食的另壹部分
客家人用稻米、糯米
制作成各式糕點稱之為“粄”
是逢年過節及做喜事才能吃上的“好東西”
粄是最具特色也最受歡迎的客家美食
堪稱華南稻米文化的傑作
炒老鼠粄
老鼠粄是客家特色小吃之壹,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因此稱為老鼠粄。
黃粄是梅州傳統小吃,顏色鮮艷,配以豬肉、魷魚、香菇、蝦米炒,筋道美味,香氣誘人,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