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主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進壹步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動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農民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農民的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壹些群眾中也出現了公德缺失、是非觀念模糊、價值觀變異等不容忽視的問題。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沒有農民文化素質的提升,就不可能取得新農村建設的成功。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是提高農民素質的有效之舉,文化建設必須滲透在新農村建設的全過程中。只有文化建設抓好了,新農村建設才有後勁和活力;只有文化建設抓好了,農民的綜合素質提高了,鄉風文明、社會穩定和諧的目標才能實現。
(2)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既是當前農村實現持續健康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村原有的文化資源本來就嚴重不足,特別在鄉鎮以下的農村基層文化基礎設施、文化活動、文化教育更為貧乏,需要填補這方面的短缺;很多傳統的、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解體或走向消亡,適應新時期的文化還沒有發展起來,新農村急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因此,從社會轉型的角度看,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是順應歷史發展和以人為本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浙江是戲劇大省,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搖籃”。中國戲劇新紀元的第壹縷曙光,就在浙江東南沿海城市溫州閃耀。中國最早成熟的戲劇樣式--南戲,就在這方山明水秀、鐘靈毓秀的沃土上孕育誕生。在悠久而綿長的戲曲發展史中,浙江譜寫了耀煌的篇章。浙江戲曲人才輩出,佳作叠現。高則誠、徐渭、王驥德、李漁、王國維等壹批傑出的浙江籍劇作家、戲曲理論家,如巨星閃耀,彪炳史冊,四大南戲“荊劉拜殺”、《琵琶記》、《長生殿》等壹批不朽的傳世之作至今仍流播舞臺,幽香襲人。浙江聲腔劇種資源豐富。明傳奇四大聲腔中,浙江的海鹽腔、余姚腔即占其二。越、京、昆、紹、婺、姚、甌、湖、木偶等地方劇種爭奇鬥妍,姹紫嫣紅。越劇以其清新優美的藝術風格,在戲曲百花園中壹枝獨秀,已躋身全國性大劇種之列。新時期以來,隨著越劇“小百花”的崛起和《西廂記》、《五女拜壽》等藝術精品的湧現,浙江戲劇舞臺生機勃勃,風景這邊獨好。
浙江文化發達,文物薈萃,音樂歌舞非常昌盛。早在夏代,即有塗山女歌“候人猗”曲的記載,被後人稱之為“南音之始”。周代仍在浙江流行的越人歌即是其中的壹首。漢唐時期,浙江人傑地靈,物阜民豐,音樂、歌舞、百戲大興,品種豐富,尤其是參軍戲主要盛行於浙東壹帶,長期流傳的歌舞百戲、巫覡活動,為浙江戲曲藝術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終於形成了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種素質的綜合藝術。 浙江音樂源遠流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發掘出土的160件骨哨及陶塤,足以反映早在7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播下了音樂的種子。浙江地理環境優越,繁榮的經濟,發達的文化,造就了壹代又壹代的文化名人,也為浙江音樂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逐漸形成了自己富有獨特鄉土味和濃郁生活氣息的鮮明特色,並在歷史上曾產生了“浙江古琴”、“浙江鑼鼓”、“江南絲竹”等壹批豐富多彩的音樂門類及各自的代表人物。
浙江的民族民間音樂,就其表現形式和演奏演唱內容劃分,主要有民間歌曲、民間樂曲,以及戲曲音樂、曲藝音樂等。 浙江先民口頭文學的產生,遠在漢字產生之前。不過,浙江的文人創作起步較晚,不及中原地區,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後起之秀。六朝以後,浙江文學逐步興起。晉室東渡,王謝貴族遷居浙東,中原文化隨之深入浸染,浙江文學蔚然勃興。謝靈運開創了中國古代山水詩派,對後世影響頗巨。隋唐、北宋,浙江代有其人,如駱賓王、賀知章、孟郊、羅隱、周邦彥等。白居易、元稹、杜牧、範仲淹、王安石、蘇軾等大文豪先後任職浙江,文采風流,代代相傳。
南宋時期,浙江文學蔚為大觀。陸遊作品眾多粹美,史所罕見。南渡的李清照和世居錢塘的朱淑真乃宋代女作家的雙子星座。陳亮、吳文英、王沂孫、周密、張炎等均為南宋詞壇大將。而古代的白話小說和戲劇文學,也都發源於這壹階段的浙江。
元明清時期,浙江文學繼續繁榮,趙孟頫、楊維楨乃元之大家,杭州更是後期的雜劇中心。晚明張岱的小品,徐渭、袁枚的詩文和以朱彜尊、厲鶚為代表的浙西詞派,影響很大。清初洪升的《長生殿》是戲劇瑰寶,晚清龔自珍、王國維等皆壹代之傑。
浙江對於現代文學的貢獻可謂犖犖大觀。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狂人日記》,開創了現代小說的先河,他的《吶喊》、《仿徨》是非常重要的白話小說集。魯迅還是現代雜文的開拓者。茅盾等則是文學研究會的幹將。而郁達夫則是創造社的主將,其《沈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壹本白話短篇集。1922年在杭州成立的湖畔詩社是我國第壹個新詩社,其他如徐誌摩、戴望舒、夏衍、施蟄存、艾青等都是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
新中國成立後,浙江文學進入了嶄新的階段。50年代前期,許欽文、陳學昭、冀汸等均有建樹。文革時期文學雕敝。新時期文學復蘇,80年代的中篇小說和90年代的長篇小說,皆具有壹定社會影響,如張廷竹的《五十四號墻門》和葉文玲的《無夢谷》、王旭烽的茶文化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為城》。這壹時期的浙江詩歌、散文和雜文,以及文學理論、兒童文學,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02年,孫建江(筆名雨雨)的寓言集《美食家狩獵》榮獲中國作協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浙江文學是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學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