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還別小這被炒的蘇軾,他這個人真是與眾不同,別的官員在被炒的途中可能會煩悶不已,壹直在抱怨壹直都唉愁,哀嘆上天對自己多麽不公,自己的無盡的才華卻無人賞識,而蘇軾則不然,他則會選用化悲痛為食欲,並研發出來許多流傳千古的美食,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壹下吃過蘇軾的美食之旅吧。
1、東坡肉
東坡肉用豬肉燉制而成,壹般是壹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壹半為肥肉,壹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十分美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東坡肉的最早發源地是湖北黃岡。1080年蘇東坡謫居黃岡,因當地豬多肉賤,才想出這種吃肉的方法。沒想到吧,今天死貴死貴的豬肉在古代都沒人吃。
2、東坡豆腐
蘇軾被貶黃州時,因為俸祿不高,所以生活過得比較簡樸,經常下廚待客。無奈食材有限,只能盡量將有限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蘇東坡在豆腐原有基礎上創新,把質量上乘的豆腐放入裹滿面粉雞蛋以及眾多調味品所制成的糊糊中,裹上壹層散發著香氣的“外衣”,放入熬至五成熱的油中,炸至金黃,撈出瀝幹,與事先準備好的筍片等配菜放在盤子中,色香引人,誘人發饞,大家吃過後決口稱贊,後來蘇軾被貶到哪裏,這道菜就在那裏流傳開來。
3、東坡魚
當年他吃魚常常是自己動手烹制,他在《魚蠻子》壹詩中記述了他做鯉魚的方法:“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筆青蔬。” 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壹文,介紹他“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現在飯店裏的各種“東坡魚”的做法,應該還是在蘇東坡的時候創造的。
4、東坡肘子
東坡肘子產生之功非蘇軾,而在於蘇軾之妻王弗。相傳,王弗在家燉肘子時因壹時大意,不小心讓肘子焦黃粘鍋,於是連忙加料再烹煮,以掩飾焦味。
結果味道卻出乎意料的好,蘇軾大樂,並且自己反復炮制,留下了記錄,向親朋好友大力推廣,於是"東坡肘子"便由此傳世。這道菜肥而不膩、粑而不爛,色、香、味、形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