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嘉年華"和"沙龍"這兩個詞是什麽意思?

"嘉年華"和"沙龍"這兩個詞是什麽意思?

嘉年華早在歐洲是壹個傳統的節日。嘉年華的前身是歐美狂歡節,最早起源於古埃及,後來成為古羅馬農神節的慶祝活動。

嘉年華是英文單詞Carnival的中文譯音,這個美麗的中文名字源於《聖經》中的壹個故事:有壹個魔鬼把耶穌困在曠野裏,40天沒有給耶穌吃東西,耶穌雖然饑餓,卻沒有接受魔鬼的誘惑。後來,為了紀念耶穌在這40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們就把每年復活節前的40天時間作為自己齋戒及懺悔的日子,這40天中,人們不能食肉,娛樂,生活肅穆沈悶,所以在齋期開始前的壹周或半周內,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遊行,縱情歡樂,而嘉年華最初的含義就是“告別肉食”。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堅守大齋期之類的清規戒律,但傳統的狂歡活動卻保留了下來,成為人們壹個重要節日。

嘉年華是香港人對狂歡節的意譯,並且,在香港的文化中對狂歡節作了本地化,形成了“嘉年華”。

英語 Carnival 的最初譯名是“狂歡節”,Carnival 的發音,很難恰如其分地用漢語表達,所以使用了“狂歡節”這個意譯,比較直觀好理解。後來狂歡節傳到香港,香港人將它改譯為“嘉年華”。這個譯名,是懂外文又深諳中文的知識分子的傑作,有兼顧音和義的雙關之妙,遺憾的是,它不能確切表達Carnival 的狂歡之義。“嘉年華”無論聽起來或看起來都顯得優雅文氣,與Carnival 的熱烈、狂放氣氛不符。事實也如此,在香港長期舉行下來的 Carnival ,業已變得比較文雅溫和,與巴西式狂歡的Carnival 殊途異趣、大不相同了。

“環球嘉年華”就是壹家周遊世界各地的大型綜合娛樂場所。由於歷史悠久,以及成功的廣告營銷策略,“環球嘉年華”早已成為壹個知名品牌,其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甚至要遠遠高於那些遊藝設備的價值。北京某些商家,搭順風車借“環球嘉年華”登陸北京之機,紛紛打出各色“嘉年華”牌狠賺壹把,讓人不能不佩服國人的“機靈”。

Salon,中文意即客廳,在歐洲的中世紀的時候,這個Salon是上流社會中名門望族、社會名流等人相互交流、鋪撒關系網、交際勸的中心之地。在Salon文化的範疇內,主導各位顯赫權貴、或是富豪、大思想家、大文豪們的不是什麽權威之人,而是壹些女性。這些女性充當了從15世紀到19世紀歐洲Salon文化的劍鋒角色,在任何壹個知名的Salon內,它的名望都不是來自當世名人,也不需要多少貴族的資助,它都是唯壹不能缺少的,就是壹位傑出的女主人。於是在眾多的Salon之中,就形成了這樣壹個慣例,壹個有名的Salon往往會有壹位非常優秀的女主人,比如某公爵或伯爵的夫人。而成功地主持壹個Salon可以為她們贏得社會的贊譽,透出眾多上流社會的人物,她們甚至可以主導壹個時代的風氣。

------------------------

:“沙龍”是法語Salon壹字的譯音,原指法國上層人物住宅中的豪華會客廳。從十七世紀,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貴婦)常把客廳變成著名的社交場所。進出者,每為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他們誌趣相投,聚會壹堂,壹邊呷著飲料,欣賞典雅的音樂,壹邊就***同感興趣的各種問題抱膝長談,無拘無束。後來,人們便把這種形式的聚會叫做“沙龍”,並風靡於歐美各國文化界,十九世紀是它的鼎盛時期。

正宗的“沙龍”有如下特點:1.定期舉行;2.時間為晚上(因為燈光常能造出壹種朦朧的、浪漫主義的美感,激起與會者的情趣、談鋒和靈感);3.人數不多,是個小圈子;4.自願結合,三三兩兩,自由談論,各抒己見。

沙龍壹般都有壹個美麗的沙龍女主人。沙龍的話題很廣泛,很雅致;常去沙龍的人都是些名流。我們在歐洲電影、小說和戲劇中經常會看見富麗堂皇或典雅精致的沙龍場面。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中國也曾有過壹個著名沙龍,女主人就是今天人們還經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見這種社交方式早就傳到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