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
蘭州牛肉面的最大秘密在於湯,自本世紀初馬保子做出第壹碗牛肉面至今,這湯的配方是代代相傳,秘而不宣。
所謂清湯並非開水混鹽,而是幾十種佐料與牛肉原湯配制而成,也許您不相信,這其中唯獨沒有大香!正如武功,它的至高境界就是返璞歸真,這“清”自然淳厚無比。可能是水土方面的原因,蘭州位於黃河上遊的壹個河漫灘上,於來自高原的細砂的過濾作用,是省會以上級城市中地下水質最好的,另外,蘭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甘南和青海牦牛,外地是無論如何做不出真正地道的牛肉面的。吃牛肉面還得去蘭州。
牛肉面的壹種特殊拉法叫做“蕎麥棱棱子”,即三棱形,很別致,不是嗎?
據說牛肉面有多種藥用,俺是深有體會,如果肚子不適,吃壹碗就立刻見效。
除了馬子祿外,蘭清閣也是名氣很大的,牛肉面宴就是蘭清閣推出的,使小吃登上了大雅之堂,另外金鼎的連鎖店也不錯。但是作為曾經的蘭州人,還是建議妳去找壹家門口有個大胡子老回回收票的店裏,花上壹塊七毛,保證滿意而歸——這才是蘭州人眼裏大眾化的牛肉面。
涼面
蘭州涼面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勾芡過的素湯,裏面有各類應時的青菜,加之芥末等涼性調料的使用,夏天厭食時特別能開胃口。涼面用盤子裝,湯湯水水的。冬天也有涼面,那時素湯就是熱的了。
據說有的賣涼面者手法奇異,能將其實並不多的面條蓬松到極限,使人以為好大的壹盤,這都是口糧緊張年月的事了,呵呵。 如果有不習慣牛肉面的外來素食者,我會向他極力推薦涼面。
鹵面、幹拌、面片和炒面
所謂鹵面,壹般是和牛肉面壹塊兒賣的,面條自然也是拉出來的,特點是用油炸凍豆腐、和多種素菜混以牛肉面原湯勾芡,文火慢煮,澆到新出鍋的面條上,配以幾大塊牛肉及蒜苗香菜辣椒油。
而我對幹拌面的印象就是湯較少的牛肉面,在蘭州曾壹度流行,近來少見了。
以上兩種面條特適合於喜吃幹飯和饑餓感較強的人們。為防噎食,配有煮面的湯供享用,另外也因為有原湯原食的說法。 面片是很具有平民性的小吃,在蘭州普通家裏和街頭都可吃到。面片的關鍵在於揉面,配以少許熱水,揉得越勻越好(這是個力氣活),加上如果使用西北壹年熟、日照長的小麥,就會特別筋道,當然越筋道的面片,配以燉得爛熟的土豆、豆芽等菜料和少許瘦肉,這樣的面片就越是上品。
炒面在蘭州很具有多樣性,面片可用來炒,二細的牛肉面也可用來炒,當然怎麽炒都挺香。特別註意的是它的量是很足的,進食者要有很好的胃口才行,
羊肉泡饃
蘭州羊肉泡饃與西安羊肉泡饃是大不相同的。
先說饃,西安是死面(沒有發酵的面)餅,而蘭州的是當地壹種發面餅,它采用壹種特殊的發酵工藝,保持了面粉的原始香味,任何佐料不放時都很可口,放進姜黃(壹種食用色素)和苦豆(壹種有淡淡苦味的香草晾幹磨碎使用)就更不得了,如果中間夾上醬肉,澆點肉湯,那味道就更好地沒法形容了。
做法也不壹樣,西安泡饃需自己掰碎(現在有了掰饃機〕然後回鍋做好,而蘭州泡饃只管做好湯給妳放好肉,然後塞給妳壹個大餅,然後妳就自便了,妳可以盤起腿,或壹股腦將餅放進湯裏,或壹口湯壹口餅。
西安泡饃和蘭州泡饃無孰優孰劣,前者屬於細膩型,後者則屬於粗獷型。俺現在就常去吃西安泡饃。
麻辣燙
看到這標題可能許多四川朋友不高興了,其實這麻辣燙的確是傳自四川,且名字版權應屬於它的故鄉,只不過十年前到蘭州後入鄉隨俗,發展成另外壹個模樣。
聽說四川麻辣燙是需要許多家夥的,比如中間有洞供放湯鍋的小桌等等,而蘭州麻辣燙只要有個大點的鋁鍋就能燙個熱火朝天。
而燙的材料就更有區別了,蘭州麻辣燙最有特點的比如寬粉、土豆之類,寬粉就是由蘭州當地澱粉做成的如皮帶般寬的粉條,而土豆也是甘肅本地的特產,在黃土高原上因為缺水其它作物很難生長,但是土豆卻個大質好。寬粉出鍋後變成半透明狀,泛著辣椒和牛油的光澤,特別耐嚼,對咀嚼肌是很好的鍛煉,從經常有人貪吃燙傷舌頭和上火來看,其受歡迎程度可見壹斑。土豆切成片狀,多煮壹會,就會很面,同樣吃者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