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對素食的理解

對素食的理解

素食是壹種不食肉、家禽、海鮮等動物產品的飲食方式,有時也戒食或不戒食奶制品和蜂蜜。壹些嚴格素食者極端排斥動物產品,不使用那些來自於動物的產品,也不從事與殺生有關的職業。

現代社會中,素食者越來越多,素食人群也趨年輕化。素食主義不再是壹種宗教和教條,素食者也沒有道德優越感,選擇素食只是選擇了壹種有益於自身健康、尊重其他生命、愛護環境、合乎自然規律的飲食習慣,素食已經逐漸成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詳細解釋

1.謂人類未知熟食以前食草木之實。

《墨子·辭過》:“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素食而分處。” 孫詒讓 間詁:“素食,謂食草木……《禮運》說上古雲:‘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即此素食也。”

2.瓜菜之類的食物。後指菜食無肉。

《管子·禁藏》:“率三十畝而足於卒歲。歲兼美惡,畝取壹石,則人有三十石,果蓏素食當十石,糠粃六畜當十石,則人有五十石。” 戴望 校正:“王氏 引之 雲:‘素讀為疏,字或作蔬。’”

《漢書·霍光傳》:“﹝昌邑王﹞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顏師古註:“素食,菜食無肉也。言王在道常肉食,非居喪之制也。”

北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素食》:“缹瓜、瓠、菌,雖有肉素兩法;然此物多充素食,故附素條中。”孫中山《行易知難》第壹章:“西人之倡素食者,本於科學衛生之知識,以求延年益壽之功。”

3.特指僧人齋食。

唐 顏師古《匡謬正俗·素食》:“今俗謂桑門齋食為素食,蓋古之遺語焉。”《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媽媽交安排‘素食’請真人齋畢。”

4.素餐。不勞而食。

《詩·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宋 黃庭堅《贛上食蓮有感》詩:“甘飡恐臘毒,素食則懷慚。”

明 劉基《題李伯時畫》詩:“陶公節義士,素食豈其心。”

武臣守闕者數年,今素食無代,坐進崇秩,曷以勸功?——《宋史·黃祖舜》

清 蒲松齡《聊齋誌異·愛奴》:“久以素為恥,贄固猶在囊耳。”參見“素餐”。

5.平時所食。

《儀禮·喪服》:“既練,舍外寢,始食菜果,飯素食,哭無時。”鄭玄 註:“素,猶故也,謂復平生時食也。”

定義

從嚴格意義上講,素食指的是禁用動物性原料及禁用“五辛”和“五葷”的寺院菜、道觀菜。五葷 也叫“五辛”,指五種有辛味之蔬菜(蔥、大蒜、蕎頭、韭菜、洋蔥)。但是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說凡是從土地中和水中生長出來的植物,可供人們直接使用或加工使用的食品,我們都可以統稱為素食。比如說蔬菜,果品,豆制品和面筋等材料制作的素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