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富有生活氣息的美文:小巷

富有生活氣息的美文:小巷

 出小區右拐沿街道行走兩千多步,經紅綠燈左轉行走壹千多步,街道靠右便有了壹個標誌性建築,名字充滿異域風情叫上島咖啡,樓下有壹小巷入口,是壹個曲裏拐彎的胡同,叫聚春巷。

 小巷的名字充滿詩意,不禁讓人春風撲面。但出入其中的卻是凡夫俗子,平頭百姓,高官顯貴很少光臨,衣著光鮮者甚少,衣縷普通者居多,甚至在早晨還會碰見穿著睡衣蓬頭垢面的女人,夏天袒胸露懷光膀子穿拖鞋的男人,人就這麽俗氣,巷子裏幹的卻是民以食為天的大營生。小巷的營生都跟人的肚子有關系。混飽肚子歷來是中國人最看中的大事,人是鐵飯是鋼壹頓不吃餓的慌,小巷裏的小飯館或者菜攤就早出晚收,希望的是每個人的壹日三頓改成四頓,人人飯量見長,都是大肚漢,進飯館吃飯直接把飯買光,菜攤買菜直接連攤買走。因為小巷的功能就是要滿足所有人的胃,人卻有口欲之好,於是附近幾個小區無論住的是達官貴人或是販夫走卒,生活的日常卻和這裏息息相關,勾連不斷,達官貴人家的時令蔬菜來自這裏,貧家窮漢論堆銷售的洋芋蘿蔔也來自這裏,於是高官也好,平頭百姓也好,都會在這裏陌不相識的發生交集。

 小巷的營生就是小館賣飯地攤賣菜,飯食多以當地小吃為主,間雜有外地小吃,多是當街開館;賣菜的則不同,有遊商和坐商之分,遊商就在三輪車上銷售,坐商卻因陋就簡地上鋪壹塊塑料紙或者菜蔬置於壹塊鋪板上銷售。壹日之計在於晨,早晨是小巷最忙碌的時候,做飲食的四五點起床備料,賣菜的四五點趕緊去拉菜,都是為了趕壹個早啊!等到七點多的時候,壹溜的小飯館,戴白帽子的是賣牛肉面羊肉泡饃的,壹口關中腔的是賣扯面油條豆腐腦的,鼻音濃厚舌頭打彎的準是賣岐山面的,把鍋支在門口賣胡辣湯的多是河南人,各色飲食都已經熱氣騰騰的準備好,專等早晨上班的人來吃飯。飯點壹到,小店就都忙了起來,都怕失了生意漏了壹個客人,門口都站著壹個服務員,見人過往便熱情請進,背課文壹樣的把小店的飲食背個遍。本地小吃大米面皮卻是最受歡迎的,面皮在口口傳承中竟然做出了很多品種,因地域、食材、味道、軟硬不同形成了幾大流派,其中以麻辣,飄香,雞湯和大辣椒為食客最喜歡,但無論如何變異,卻始終是這個小城人的最愛,老少皆喜,言壹日不吃面皮活的不伸展。小店環境卻不能令人滿意,衛生狀況不好,但人們都熟視無睹,也許小吃產生於民間,露容於小巷背街,本就是滿滿的鄉土味道和鄉音難改,和城市土生土長壹路發展,於是本地人就覺得見怪不怪了。店面不大,四五張桌子,多是夫妻店,男人蒸面皮,女人負責切面皮調味道,面皮出鍋熱氣騰騰,刀切面皮磳磳有聲,壹片忙碌。男士進店,喊壹聲面皮菜豆腐,老板應壹聲,先坐。面皮菜豆腐上來,顧客便猛吃壹氣,辣子油順著下巴直流,吃完桌子上衛生紙順手扯幾張,兩嘴壹擦,衛生紙就手摔在地上;遇到那上班的女人,就顯得文雅壹些,進店不粗聲大氣,文文靜靜的找地坐下,要老板招呼才開腔點餐,但看了餐桌卻皺了眉,壹臉嫌棄,用衛生紙把桌子擦過幾遍,桌面光亮有影,面皮菜豆腐上來,開啟紅唇,清啖無聲,吃完照例是衛生紙亂撂。巷子雖小,但卻不全是本地人,有那大西安的遊客慕名而來,進店自覺高人壹等,眼睛翻上:老板,菜單?老板應壹聲,沒有,看墻上!等面皮菜豆腐上來,面皮薄亮,兩指寬窄,水發豆芽黃格生生,油潑辣椒紅格瑩瑩;菜豆腐黃湯清亮,豆腐塊雪白浮動,惹得那大西安猛男美女皆失了雅態,沒了傲氣,但吃法卻獨特,跟吃扯面壹樣,面皮挑的高高的,吸溜有聲,吃完面皮,贊壹聲,皮幹很。待喝菜豆腐卻皺了眉,生了氣,言菜豆腐放壞了賣給顧客,心瞎!老板和周圍的食客聽了哄然大笑,笑的外地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然後才知道菜豆腐是漿水點成,酸中帶澀苦才是特色。面皮店的服務員倒是很有眼色,看看白晃晃的衛生紙像壹個個長大了的蠶繭樣遍地都是,趕緊拿起掃帚掃去。又惹得食客埋怨指責,服務員滿臉賠笑。

 賣吃食的很熱情很著急,賣菜的卻不溫不火,泰然處之,就像那姜太公釣魚壹樣,好像跟前的菜不是他的跟他沒有關系。要不相互聊天,要不就是靜坐不語,甚至打盹竄瞌睡或者離攤談閑,但卻是形散而神不散,有人經過瞟了壹眼或者駐足問價,攤主立刻精神振作,離攤者快速出現趕緊招呼。同樣的蔬菜因為攤位不同賣菜人不同買菜人不同價格便各異,小巷的智慧和狡黠最集中在賣菜的人身上,每人都有壹個大塑料瓶裝滿自來水,隔壹會兒就給菜噴點水,於是青菜碧綠,黃瓜堅挺,桃子殷紅,賣相大好;更有賣水果的,發現果子潰爛,便裝模作樣的弄個商標貼在潰爛之處,把壹個爛果子硬硬的說成是綠色環保;但無論賣啥,卻壹律不短斤少兩,從來不會因為缺斤少兩而和顧客爭吵,更有那慈眉善眼的挑筐出售自己田地出產的蔬菜的老人,厚道樸實,買了菜還順手搭幾根小菜,從不計較。賣菜的有兩怕,壹怕城管,二怕老太太來買菜,那城管卻是小巷最大的官就是國家和政府,城管壹來,大家便做鳥獸散,呼啦亂跑,有那跑的慢的便被收了菜,壹天的生活沒了著落,唉聲嘆氣,哭哭啼啼,城管壹走,便都如土行孫壹樣露了頭,各回攤位,照常營業。老太太來買菜,價錢壓得低的讓人跳樓,算錢經常抹去零頭,從來不懂四舍五入,給的錢往往破舊,但是找零卻要新錢,而且大蔥蒜苗白菜包菜還要剝去外邊的爛葉子,得了便宜還要振振有詞,走的時候順手還要抄走幾根菜,賣菜的也只有苦笑搖頭不便做聲,因為那些老頭老太太都是常客回頭客得罪不得;最受歡迎的是戴眼鏡西裝革履皮鞋搽的賊亮夾著公文包的來買菜,於是所有菜攤都默契的壹律瞬間漲價,價錢甚至漲了幾大毛,但眼鏡卻有不同,要麽是不問價錢拿菜過稱付錢走人,要麽就是挨攤便問,從東走西到頭折回,在心裏不斷跟臨出門媳婦交代的菜價反復比較感覺實在太貴難以下手,心裏枯焦,又感嘆物價上漲太快,悲嘆民生艱難心懷悲憫,更架不住菜販子的拍馬奉承拉不下面子來,於是裝成滿不在乎高價買菜走人。賣大肉的卻張狂,猛張飛壹樣的態度和賣飯的謙卑熱情天上地下,雙手油光閃亮,放到水盆壹洗便油花壹層,翻腸子剁肉餡剔骨頭簡便熟絡,門口架子上掛兩片肉,顧客來問便高聲大氣,顯得理直氣壯,以好證明自己從來不把母豬肉當成公豬肉來賣,壹口價從來不討價還價,看上那塊,報聲斤數,壹刀下去,不多不少,走時還主動割壹塊豬大油敬送。

 小巷兩個主角常常相互羨慕,賣飯的羨慕賣菜的悠閑,賣菜的卻又羨慕賣飯的掙錢多,但也常常心裏相互埋怨,賣飯的嫌菜太貴所以不得不直接專門到蔬菜市場去批發,費時費人;賣菜的又嫌賣飯的不直接買他的菜,賣不完的菜交給飯館給價太低,於是乎賣飯的和賣菜的便涇渭分明,親兄弟明算賬,倒也和諧相處。賣飯賣的是味道和服務,賣菜賣的是新鮮和花樣,但都是進了肚子滿足了人們生存的需要,於是飯館也好賣菜也好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殊途同歸,滿足了人們生存的需要,讓人們在溫飽之余,催生了精神,產生了獨特的小巷文化。

 俗事雖俗,但卻離不開家國情事。人人最關心的是國家大事,雖然他們弄不清楚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到底是不是壹個國家,但這並不影響他們議政的職能,討論國家大事的目的在於緊跟形勢與時俱進,擔心飯館蕭條地攤擺不成,假如賣烤紅苕的老陳頭壹聲長嘆生意不好,人們就立馬感覺經濟危機要來臨,但假如老陳頭的烤紅苕又供不應求,大家又會覺得經濟向好甚至有可能要騰飛;人人皆有壹顆愛國之心,那個國家對中國不友好給中國找事找麻煩,大家感覺好像就是家庭受了欺負,需要團結壹致***同禦侮,立馬義憤填膺,揚言政府給壹桿槍馬上就會舍掉飯館舍掉菜攤立馬奔赴前線,要給國家打勝仗;議論最多的就是所在城市那個領導在位給老百姓辦實事,那個領導在位不務正業,覺得好就異口同聲贊,覺得不好,就把從各種渠道得來的負面消息集中匯總交流,同聲批判直到體無完膚;最恨的就是貪官,議論起貪官來咬牙切齒,經常算算貪官貪汙的錢數比較自己每天的收入,感嘆貪官該槍斃,自己活得好渺小,尤其喝點包谷酒就感覺活得太委屈太可憐,立馬發下千般願,飯館不幹了,菜不賣了,覺得世界這麽大應當闖壹闖,覺得自己在這小巷討生活就是神龍擱淺灘,猛虎落平川,恍惚間明天就是某某經理CEO,年薪百萬,座駕豪車美女成群,但等回家酒醒被五大三粗的老婆壹頓罵,甚至動手被威脅,第二天又灰頭土臉的乖乖的進了廚房擺了地攤。

 雖然感嘆鳳凰落了架,但卻心勁不減,風裏來雨裏去,依然怕苦發牢騷,受氣喊冤屈,卻始終堅持從不放棄。人人心裏都想著國家正在大發展,國家也有自己的難處,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自己克服,國家富裕了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又感嘆自己這壹生就這樣了,混成了下裏巴人,所以都憋著壹股勁想讓孩子長大有出息,孩子從小上學都盡量上好點的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孩子成了自己未竟之夢的希望和寄托。於是心勁壹起,便認為他的夢就是中國夢,中國夢就是咱老百姓的夢。這麽壹想,心便敞亮,感覺自己吃苦受罪就值得;心情壹好,看啥都好;看啥都好,就覺得活得很順;活得很順,便不由自主的破鑼嗓子唱了起來:從小賣蒸饃,啥事都經過,別看我衣服穿的爛,腰裏別著八百萬,吃飽咧喝漲咧,咱跟皇上壹樣咧。

 公眾號:化隆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