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小吃在全國都是有些名氣的,比如宜春松花皮蛋,豫章酥鴨,貴溪燈芯糕,蝦仁海棠肺,而景德鎮的清湯泡糕在清朝是已名燥壹時,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視景德鎮時,在壹食雜店吃到清湯泡糕後稱絕叫好,並為該店寫下“劍春館”的招牌,此後起名聲就不脛而走。而吉安的小吃也品類繁多。不過真要設個江西小吃排行榜,吉安最多排第三,冠亞已被南昌,贛州捷足先登了。然而我就對吉安的小吃情有獨鐘。
吉安地轄二區十縣壹地級市,各地區差不多均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比如遂川板鴨,永豐辣子雞,萬安“玉珍玉女”,井岡山泥魚鰍鉆豆腐,永新狗肉,安福火腿,峽江米粉,而最讓吉安人值得驕傲的是不置可否的參加美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世界各國人士高度贊賞並被稱為“國際觀賞雞”的泰和烏雞。雖然“盜版”都是可恥的,但當市面上的烏雞壹律被貼上“泰和烏雞”時,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泰和與吉安的壹種榮譽。
還有那膾炙人口的“金副鑾駕”燒酒雞,誘人垂涎的家鄉肉。奇香異味的千煽桔絲,肉麻細嫩的玻璃魚,都多麽讓人有留戀傾心的。我記得曾經高中課文中有《故都的秋》作者這樣說過他願留下三分之壹的人頭換故都的秋。而我要說的是我也願半個頭來換取吉安的小吃。
同時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曾以文章節義聞名全國的廬陵,這曾孕育中國紅色革命的搖籃,並沒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以它寬廣的胸襟接納四方來客。這裏有在壹鐵板上放上水和過的面粉,放上壹個蛋,再包進幾樣佐料的阜陽夾心餅;在烤好的面粉上切上壹道口,放上用菜刀搗爛的肉松的陜西夾肉餅。然而給我最親切的就是福建沙縣小吃,而且有好幾家,不過令我失望的是它們不夠正宗,“真正的沙縣小吃比那好吃多了,這些店做出的沙縣小吃幾乎是砸沙縣小吃的招牌了”兩個來自沙縣的同學向我抱怨。但不管怎樣這已經可以看出它的開放和與時俱進了。
還有那井大後門的壹排炒粉攤,在艷陽高照或風雨襲來時插上壹個大傘蓋,有壹口鍋,幾種佐料,旁邊放壹堆面粉和壹堆熟飯。有人經過時。很客氣的問要炒粉還是炒飯,答了炒粉之後就放壹小瓢豬油和壹馱粉,三分鐘就炒好了。不過說炒粉是這裏的特色小吃似乎並不大合適,每個地方都有炒粉如果都說是他們的特色小吃那可亂了套了,況且真正有資格稱炒粉是特色小吃的應該是北方,因為面粉來自北方。但這裏的炒粉確實比別處的味道更獨特,更好吃,就姑且也“濫竽充數”壹下了。
其實吉安小吃好而多,能吃到三成就應該福份不淺了,應感覺這壹生沒有白來世上了。所以我覺的來吉安不吃上特色小吃,就像到西安沒有去過兵馬俑,到廈門沒有去過鼓浪嶼,到過北京沒去過長城壹樣,留下的是不可彌補的遺憾。所以當妳有點錢了不要吝嗇,多去嘗嘗新,到時等妳離開吉安時就可以驕傲地對人說:我吃過吉安小吃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