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春節的歷史

春節的歷史

春節是壹年之始,農歷新年的傳統“節日”。傳統名稱包括春節、除夕、大年初壹、大年初二等。,口頭上也稱為“除夕”和“新年夜”。

春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由古代年初的祭祀活動演變而來,其起源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人文和自然文化內涵。根據中國農歷,正月初壹被稱為元日、陳元、鄭源、元月朔、元旦等。,俗稱正月初壹。民國時,改為公歷。公歷的第壹天被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壹被稱為春節。

春節是擺脫舊衣服的新壹天。雖然定在正月初壹,但春節的活動並不局限於正月初壹。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開始,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掃房子、買年貨、貼春聯、洗頭洗澡等。所有這些活動都有壹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辭舊迎新”。主要的習俗有:

首先,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壹年壹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來說極其重要。老人和年輕人互敬互愛,分享他們的家庭,圍坐在餐桌旁,感覺非常幸福。

第二,貼春聯

貼春聯也叫貼對聯、春聯、對聯、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美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表達美好祝願,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第三,壓歲錢

每年除夕,長輩們可以把提前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制邪靈,年輕壹代可以用壓歲錢平安度過壹年。

第四,燃放鞭炮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叫“開門放鞭炮”。也就是在新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壹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聲辭舊迎新。鞭炮是中國的特產,也被稱為“鞭炮”、“爆竹”和“爆竹”。

擴展數據:

春節和新年

在中國古代,有壹種名叫“年”的怪物,它的頭上長著長長的觸角,非常兇猛。年壹直生活在大海的深處。每當他在除夕爬上岸時,他就會吞食牲畜並危及人類的生命。因此,每到除夕,村裏的人都要老少逃到山裏去躲避“年”獸的危害。

有壹年除夕夜,村外傳來老人乞討的消息。當村民們焦慮恐慌時,只有村裏的壹位老婦人給了老人壹些食物,並建議他上山躲避年獸。老人笑著說:“如果我婆婆讓我整晚呆在家裏,我壹定會把年獸送走。”老婦人繼續勸說,懇求老人笑壹笑,但什麽也沒說。

半夜,年獸闖進了村子。它發現村子裏的氣氛與往年不同:村子東邊的老婦人的房子,門上貼著紅紙,屋裏有燭光。“年”獸顫抖著,奇怪地叫著。快到家門口時,院子裏突然傳來“砰”的壹聲。年渾身發抖,不敢前進。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和爆炸。

中國網-春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