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川菜特點:以味多、味廣、味厚、味濃著稱。
代表名菜:宮爆雞丁、壹品熊掌、魚香肉絲、幹燒魚翅 。
2、粵菜特點:烹調方法突出煎、炸、燴、燉等,口味特點是爽、淡、脆、鮮。
代表名菜:三蛇龍虎鳳大會、燒乳豬、鹽焗雞、冬瓜盅、古老肉 。
3、魯菜特點:味濃厚、嗜蔥蒜,尤以烹制海鮮,湯菜和各種動物內臟為長。
代表名菜:油爆大哈、紅燒海螺、糖酥鯉魚、 蔥燒海參、燴烏魚蛋湯。
4、蘇菜特點:烹調技藝以燉、燜、煨著稱;重視調湯,保持原汁。
代表名菜:雞湯煮幹絲、清燉蟹粉、獅子頭、水晶肴蹄、鴨包魚 。
5、浙菜特點:鮮嫩軟滑,香醇綿糯,清爽不膩。
代表名菜: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叫花雞 。
6、徽菜特點: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鮮、擅長燒燉,講究火工。
代表名菜:葫蘆鴨子、符離集燒雞、霸王別姬。
7、湘菜特點:註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鮮,尤為酸辣居多。
代表名菜:紅煨魚翅、冰糖湘蓮、剁椒魚頭。
9、閩菜特點:以海味為主要原料,註重甜酸鹹香、色美味鮮。
代表名菜:金壽福、燒片糟雞、桔汁加吉魚、太極明蝦。
擴展資料:
菜系,又稱“幫菜”,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並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菜肴流派。
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壹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壹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肴。
早在商周時期中國的膳食文化已有雛形,以太公望最為代表 ?,再到春秋戰國的齊桓公時期,飲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到了南宋時期,南甜北鹹的格局形成。
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川菜、粵菜、蘇菜, ?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同構成中國傳統飲食的“八大菜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八大菜系